《四大沟通模式》读后感1100字
这本书介绍了一个我个人感觉从未接触过的全新的沟通学派~人际沟通分析学!
这门学派提出了沟通过程中的三类沟通方式,三种心理状态,四种心理定位,三种不同角色。书中还列举了大量的相关案例来说明这些观点,比较贴近生活,读起来还是蛮轻松的!
以下是主要内容的摘要还有个人看法:
在这个全新的学派里面把沟通分成了三类:
a.互补沟通,提问和回答的内容对应。
b.交错沟通,我问该问的,你却不答该答的。
c.隐藏沟通,表面上的话很客观,其实另有他意。
之所以会有这三类不同的沟通方式,是因为我们人在不同的环境或者对待不同的人的时候,角色扮演不同,本身会有一种心理状态,这个状态有三种:
1.父母,这个形象一般来自父母或者权威人士。
父母状态又分为“控制型”和“养育型”。
两者的区别就是一个善于发号施令,一个倾向于关怀呵护。
2.儿童,孩子又分为“适应型”和“自由型”,一个比较听话顺从,一个则无所顾忌,随心所欲。
3.成人,这是比较理性的一个状态,认真分析所发生的事实,采取适当的应对方式。
有了不同的心理状态,就会给自己不同的心理定位,在沟通中往往会以主观判断彼此双方的一个定位:
一,我好,你也好
看自己是好的,看他人也是好的、值得信任的。
二,我好,你不好
看自己总是好的,看他人总带有偏见。
三,我不好,你好
倾向于否定自己,总觉得自己是失败者,认为他人比自己优秀。
四,我不好,你也不好
对他人和自己都充满了否定和失望,所以一直在否定自己,也否定别人。
在沟通过程中,我们每个人对于听到的或者所看到的都会根据自己的经历以及习惯去判断别人的表达意图,这就比较容易带有过滤性质,容易忽视一些东西,在这门学派里面成为“漠视”,最常见的漠视一般有以下四种:
漠视问题的存在
漠视问题的重要性
漠视改变的可能性
漠视个人的能力
正是由于这种想当然的漠视,才更容易在沟通中产生不必要的冲突。
书中还把有问题的沟通称为沟通游戏,在这类沟通游戏中,我们会扮演三种不同的角色:
①迫害者:习惯性地贬低别人,把别人看得较低下、不好,没有能力,总在指责评价别人。
②拯救者:也是把别人看得较低下、不好,但他的方式不是指责批评,而是从较高的位置为对方提供帮助,他相信“我必须帮助别人,因为他们不够好,无法帮助自己”。
③受害者:自认自己较低下、不好,被欺负了。
个人认为,不管沟通如何分门别类,其实,最主要的是关注对方的需求以及感受,当我们知其想要,懂其所受,对方就会有一种得到关注,受到重视的存在感!
另外,每个人都渴求被尊重,被关注,这不只是虚荣心作祟,而是人类本身就缺乏一种安全感,毕竟在浩瀚的宇宙中,人类的存在是相当的渺小的。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6/7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