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_1100字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1100字

三段悲剧故事引发了我观念的转变。爱美被杀,道正和小夜子由家属变成了遗属。遗属与罪犯间的这场官司很简单,就是想让罪犯付出代价——死刑。或许在我们每个人看来这也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这场官司这让我想到了电影素媛,罪犯和律师各种狡辩以免除死刑,而法官即使看的明白心理清楚也不得不按照法律行事。这场官司的最终以罪犯判了死刑而告终,也是因为罪犯嫌麻烦而不上诉。我感到愤怒,他这是什么态度,对生命失去了期盼,是苟活,把生死交给别人。他完全没有意识到爱美的死是自己倒下的滔天大罪,自己给遗属带来了一生悲痛。他从未背上赎罪的十字架。杀人偿命天经地义,这是我对这件事,或是说对所有杀人者的判决。而随着小夜子的死亡引发出来的二十一年前的命案展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动摇了。不断思考死刑的意义,我也说不上来自己到底持着什么态度,对遗属来说死刑意味着自己给失去亲人讨回来的一个公道,可是真的是一种公道吗?只是自己在能看到的范围内的一个终点吧,当走到这个以为是终点的地方可能怅然若失的发现这只是中点,以为自己的所有怨恨都随着罪犯走向坟墓,站在“终点”时才知道,进坟墓的只有罪犯,而自己的怨恨随着罪犯的枪决生彻底被关在心门,再也出不去。死刑对罪犯来说可能是对自己的罪行的一种量罚,也可能是借来结束自己一生的工具。突然觉得死刑似乎也没那么必要了。死刑是法律的条文规定,而这些条文规定又都是具体而明确的,这也决定了法律只能是概论性的,无法对所有的事件做出具体的判决。所以该怎样判决史也,我感到害怕了,不希望这个前半生都背着十字架,后半生也会背着十字架的男人就这样死在法律的条律下。法律是死的,而人是活的,人是有人性的,东野圭吾没有让警察找到婴儿尸体,那么史也不会被判死刑了,我松了一口气。可随后眉毛又紧凑,他的岳父可以为此减刑,我又开始动摇。死刑的标准应该是什么,我想此刻我心里有了自己的判断,这三起悲剧中谁该是死刑谁又不应是。而法律的标准只是概论化的,套到每个事件上。在我看来死刑标准在于人的判断而不是法律的量型,死刑的意义大概就是杀人偿命,我想没有其他。

这本书给了我关于死刑的思考了关于法律思考。不清楚日本的法律是如何规定,我国法律有个20年的追溯期,过了这个期限,没有立案的案件也不成立了,无法判罪而史也和沙织的案件发生在21年前。而杀死小夜子的凶手无论出于什么动机,都回避不了的事实就是他确实杀人了。我不断在想到底该怎么调和法律的概括性和人基于道德的判断之间的矛盾,很遗憾我没有定论。但不可否定的是它推动了思考,可能在不久后,便会有更好的解决。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6/7595.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