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我在故宫修文物》读后感_900字

《我在故宫修文物》读后感900字

不知道是不是看纪录片时没有那么认真,我觉得书比纪录片好看[捂脸]。

刚开始读的时候,就被一种“认真的慢”吸引。确实在现在这个追求快和高效的社会,“慢”显得那么格格不入,“认真的慢”更显得难得和可贵。一个人专注的样子是最迷人的,书中的这些人,工作中都是这种专注的状态,传递出的其实是一批人对技艺的严谨态度和苛刻要求。因为他们的背后还带着一项艰巨的任务——传承。

读了一遍书,感觉是对自己的一次洗涤,慢慢觉得,有些事,真的不能急于求成,但,一定要坚持不断的去做。有时候,可能不是我们没做好,是没有做够,没有达到一个量级,只有不停的反复的做,才能从量变到质变。正所谓,成功没有捷径。

书中按照故宫里不同的修复种类分开章节,每章内容首先是概况描述,然后通过工匠们的自述来完成。通过自述,每位工匠的形象仿佛都跃然纸上,虽然他们的工作可能各不相干,可是有些内容却是每个人都会提到的。

印象最深的,是反复提到的修复原则,尤其中西修复的区别,比如“最小干预原则”,一定要最大限度的保留文物的原始状态;比如国外讲究“差异性修复”,不能修复的一模一样看不出来,一定要看的出来,而我们讲究的是要修复的一模一样看不出来,才让人佩服,并且修复过程也是对文物的一次再保护的过程,就光这一点都要为咱们这些高超技艺的工匠们感到骄傲!再比如,修文物的不能“玩”文物,因为一旦私下沾了文物,再工作的时候就会有私心,就不能再专注的修文物了。

不是进故宫的每个人一开始都愿意搞这个,因为一开始可能一年、三年、五年的做同样一件事情,在这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也是在磨性子的过程。故宫外花花绿绿的世界,不是每个人都能抗住这些诱惑,于是突然觉得,这些工匠们也是普通人,但是岁月在淘洗之后选择了他们,也是他们自己选择了自己。

读完隐隐有种担忧,总觉得以前的师徒制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慢慢改变,技艺的传承能不能抗住新时代的冲击?这也许是故宫修复室面临的一大难题。

最后说说书中的文字,我觉得写的特好,把一种工匠们对待传统技艺传承的态度和工作状态,用很多实在但不浮夸的词句表达了出来,让人可以一直读下去。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6/7623.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