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者(胡歌 王凯 靳东主演)》读后感2000字
大义无声 大爱无言
年初上海卫视举办的一个颁奖典礼上,《伪装者》的编剧张勇发表获奖感言,开玩笑说靳东难约,言下之意耍大牌。靳东领奖时倍感委屈,特地为自己澄清,说“自己拍戏任务重,很少回家,即使回家也不超过15天”。当时我就很赞叹靳东的职业精神。胡歌、王凯、靳东都是我很喜欢的男演员,演技超棒,没有绯闻,这在时下混浊的娱乐圈还是比较难得的。尤其是靳东,为这篇小说所作的序言,文采斐然,感情真挚,对于一个既能演戏又能著文的人,本身就值得尊重。所以世间事很多都是相同的,你在这个行业做的出色,你做别的行业也不会太差,这就是天资、悟性、通达。
所谓伪装者,就是伪装到最后连自己都不知道,那句是真情,那句是假意,已经变得驾轻就熟、信手拈来了。在那个灰暗晦涩、血雨腥风的时代,这本书带给我的是积极、奋进、睿智,看的过程中,没有丝毫的压抑和沉重,开头精彩自然,结局较为美好,除了明镜,其他该死的都死了,能活的也都活了,对于我这样比较感性的人来说,喜欢正义必胜,喜剧结尾,如果是悲剧性结局,至少有那么几天心情不爽。
无疑,我现在的心情是美妙的。通过看书,让自己每天生活充实起来,通过写读书笔记,让自己的学习自觉起来。就这本书而言,写的是个人情怀,抒的是救国大义,既感动也感慨,既催心又励志。
一、难忘的几个情节。
1、明台与王天风首次相遇。去学校报到的明台,在飞机上识破刺客,救下王天风,拉开了伪装者情节大幕。熟不知,竟然是王天风设计引诱,目地是将明台收入军统,培养成为一名特工。
2、明台离校返校。不堪军校生活的明台,经王天风允许,坐车离开,在山下的中转站,知道了于曼丽的悲惨身世,毅然决然返回学校,在雨天泥泞的刑场,为救下于曼丽,经受住王天风的考验,此情不由让人动容。
3、大姐明镜的首次亮相。明镜的不怒而威的气质,举手投足的气场,特别是当着汪曼春的面,狠狠的扇了明楼一巴掌,家长气魄带来的摄人气势,不由佩服演员的素养和高超演技。
4、明镜与明台香港分别。这段情节很细腻,将姐弟那种互亲互爱的情感,描写的淋漓尽致,一个强忍悲伤,一个泪流满面,特别是明台追赶汽车那段,不断让人潸然泪下、唏嘘不已。
5、刺杀南田宫子。一环扣一环,计划周密,思虑详尽,不漏丝毫破绽,对于明台心理的刻画更是恰到好处,整个刺杀行动一气呵成,成功圆满。
6、王天风二次出场。书中情节过了大半,王天风一袭布衣、手提一箱,再度登场,先是与明楼的针锋相对,再到与明台的赌局、参加明台的订婚典礼,然后执行死间计划投靠汪曼春,被明台在乱坟岗杀死,结局很让人佩服。
7、明堂这个不起眼的角色。明堂出现寥寥几笔,但给我印象挺深,好像就出来四次,参加明家聚会、香水广告上掩护明台、装扮阿诚、法国公园同陈秘书对话。这部小说,我觉得最大的赢家就是明堂,就像《欢乐喜剧人》中德云社一个小品,孙越给于谦打电话说:于哥,郭家已乱了。
感慨的几段情感。
伪装者不仅是红与黑的较量、生与死的博弈,还是人性善与恶的对决,书中穿插的几段情感,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在激烈的碰撞中或悲壮、或动人、或无奈。
1、明台与于曼丽。最觉得应该走到一起的,却没能走到一起。于曼丽有着悲伤的过去、悲情的现在悲惨的下场,对明台的爱,大胆热烈,不虚与委蛇,躲躲藏藏,明台拘于成长环境、家庭背景、工作搭档和视野阅历,一时不可能接受这般感情,但随着时间推移,于曼丽是最适合明台的。
2、明台与陈锦云。作者安排的太理想化了,也太美化了女主人公,正如我们熟悉的一样,共同的革命理想,共同的革命情操,共同的革命道路,把他们联系到一起,成为红色的光荣一辈。
3、郭骑云与于小凤。一个双重间谍,一个上海演员,五年感情经历,换来最后的殉情,于小凤连配角都算不上,但他们之间的感情无可比拟,令人惋惜。
获得的几点启示。
在微读里看了一篇文章,有人问我读了那么多书,怎么生活没有变化?我当时就想,不要通过读书去改变什么,而是要想想我不读书,我会失去什么。通过读这本书,我觉得我应该在以后做人处事方面改变一些。
1、藏于心。这本书之所以精彩,就是伪装者伪装的好,我幸亏生活在当下,要是那个年代,估计当不了革命者的,心里藏不住事,口里把不住事。这方面我要像我一哥们学习,人家做事滴水不漏,讲话也是口风严谨,我跟他坐在一起,不止一次想过,他适合干地下工作,而且绝对能有建树。
2、精于事。几位主人公,无一不是各行各业专家级人物,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无论是针锋相对,还是运筹谋划,都是有着硬本事,所以口号喊的响,还不如手中有利器。精于事,才能成于事。
3、敏于行。既要思维敏捷也要工作迅速,反应迟钝者、作风松散者、工作拖拉者,是难以做到克敌制胜、攻坚克难的。说一万句顶不上行动一次,我有时候就是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光读书,就是这样,这次也不知道能坚持多久。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6/7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