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后感2400字
内容很丰富,作者选择了中国历代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变革进行分析。结合着之前的截图把整本书的内容梳理了一下,方便以后回顾。
作者认为中国作为一个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始终坚持着维持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原则;抵御外敌、强盛国家的强国原则;发展国营事业、节制民间资本的国有经济优先原则。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无产阶级和有产阶级的博弈贯穿始终。秉承着“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的理念,中国也在不断地变革着政治经济制度。
一、管仲变法。商人出身的管仲最擅长配置资源。为帮助齐国强盛推行“四民分业,士农工商”,“什税一”,“盐铁专营”,“富税于价”等政策,对内商品经济发育,对外降低关税。特别是盐田和山林采取专卖政策,允许民众生产,然后三七分利,成为国家干预经济的经典模式。
二、商鞅变法。在历史课本上已经了解许多了,而人们对商鞅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商鞅变法经历了二十三年,分“农耕”、“军战”、“中央集权”三个阶段,最终秦朝迅速崛起。商鞅的强国之术堪称中国历史最残酷最严厉的一种。但“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土地私有化”、“军爵制度”、“统一度量衡”以及“郡县制”等措施的实行使秦国真正达到了强盛国家和统一天下的目标。
三、汉武帝变法。“文景之治”让自由商人集团崛起,地方诸侯势力日益强大,权贵与商人结为同盟,中央集权出现旁落。平定七国之乱后,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修水利,抵御匈奴。在流通领域推行“均输法”(统购统销)和“平准法”(物价管制)以及铸钱、煮盐、冶铁和酿酒的国营化。此举虽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却扼杀了民间经济的大繁荣,也暴露了专营政策内在的与民争利的本质。
四、王莽变法。公元8年,王莽篡汉称帝,是一典型的外戚夺权事件,在位仅15年。期间推行“五均六筦”(设五均官适时调节物价,控制市场供应),恢复土地国有,被胡适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社会主义者。”但其政策剥夺了民间工商业的利润,加上,政治腐败,不得民心,最终以失败告终。
五、李世民解决吏政、兵政之患。唐朝推崇科举制,世族门阀力量弱化。在李世民的领导下,政府减少征税,精简部门(实行六部制),通过“分廨钱”以实现,“兵在藩镇”来获得军费开支。除此之外,“令市”、“草市”开始出现,“丝绸之路”的开拓在加强中国同其他国家贸易往来的同时实现了高度的繁荣和发展。
六、王安石变法。宋代工商业发达,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股份制,最早的一批职业经理人和最早的期货。除了公开允许官员经商、不抑制土地兼并、对垄断资源进行授权经营外,还创立了“买扑”(类似招标承包制)和“钞印”(类似特许经营制),所谓的权贵经营模式开始出现。而我们熟悉的王安石变法内容包括:“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等极端国有专营制度最终均以失败告终。虽然王安石力图挽救积贫积弱的国家,但这一系列的措施破坏了原有的商业秩序,使得官民争利,百姓怨声载道。
七、洋务运动。明清两朝,由于统治者奉行“稳定压倒一切”的理念,开始闭关锁国,对外遏制国际贸易,对内实行男耕女织,使得经济长期处于停滞。在工商业搞特权经营销售并陷入了官商经济的篱藩(晋商、徽商、广州十三行得利)。为平定国内白莲教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损耗巨大,加上外敌入侵,中国的近代史饱含血泪。而洋务派虽然创办现代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却缺乏制度上的顶层设计,且从未涉及财政、货币和土地政策,更无关群众,最终惨淡收场。
八、两个民国。1911-1927年的北洋民国进行了一系列大自由、大混乱的试验。金融业的民营化使民间企业家空前活跃并控制了重要的产业领域。而1927-1949年的民国则重归中央集权,实行统制经济(国家资本主义)。可随着政府乱印纸票、物价飞涨、通货膨胀日益严重,人民生活痛苦不堪。而此时中国工人阶级崛起,同商人集团斗争不断(四·一二事件),对此政府开始采用对自由商人群体组织瓦解、国债绑架、利用经济危机大量收编民营企业、银行国有化等措施来挽救统治。结局不言而喻了。
九、计划经济。比较有名的是陈云在上海试验中采用资本市场管制、生产资料管制、流通渠道管制等举措使上海的整肃获得成功。而“一五计划”则实行由国家“全统全包”的投资分配和管理制度,在短期内完成了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后来的“三线建设”(低效率、高投资)、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运动、大跃进使得国家再次陷入困境。
十、改革开放。就这一部分内容,课本中全是歌颂与赞美,但实际上只有经历了腥风血雨才能真正地走向强大。改革开放其实是以功利务实、被动渐进、非均衡、不彻底为基本特征的。中央政府对国营企业和地方政府采取放权让利的态度让乡镇企业开始不断地发展,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则是典型代表。1980年第二次石油危机后,传统制造业从美欧等发达国家向新兴国家转移。中国抓住了这次机遇,积极推行对外开放,向全世界敞开了国门。然而1988年中国经济改革遭遇重大失利,全国物价出现失控式上涨,“物价闯关”也没能摆脱危机。1991年朱镕基上台,以霹雳手段整治经济秩序,推行“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新改革战略,包括建立新的财政税收体制、进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新的社会保障制度等。朱还就投资、出口和内需分别提出启动城市化建设、开放外贸的出口自、内需,开放房地产市场的政策。而中国经济变革的残酷就在于国有经济垄断着石油、钢铁、金融、通信等产业,而民营企业被压缩在中下游的产业领域(服装、食品、机械等),财富分配不均,基层农民和产业工人要付出最大代价。
以上所表述的观点均是作者提出,因为我对这些不懂。内容的正确与否还需要我进一步学习了解之后才能判断。从这本书里学到了不少新的知识,至少我明白了那些表面的东西有时候还是要好好琢磨推敲一下的。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6/7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