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瞬间的预谋:摄影思考与人文摄影之道》读后感_2500字

《瞬间的预谋:摄影思考与人文摄影之道》读后感2500字

《摄影瞬间的预谋: 摄影思考与人文摄影之道》
顾名思义,这是一本关于摄影思考和人文摄影抓拍技巧的书。书里有思考,也有摄影师本人在实践中总结的方法,建议与经验分享。
我是断断续续,慢慢吞吞的读完了这本人文摄影书。别误会,读此书我还是颇为享受的。回顾自己的微信读书笔记,居然正好有60个想法,看来的确是收获不少。不过给我感触最深,最为受益的,主要还是以下总结的三点:
(一)勤于思考,善于观察——思想决定手
很认同作者提出的摄影是一道长期的思考题,无数个精彩的瞬间过往,我们的眼睛看到了吗?能看到多少?又能否抓住这一瞬间?诚如马克•吕布所说的:“我们不是握着机器的机器”,所以每一次按下快门之前,在心里都应该问问自己:“我究竟想要一张什么样的作品?”。
让人感动的作品,一定是有灵魂的表达,是有作者的思考在其间,并与观者能有共鸣。但是,艺术素养和思考却是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培养的。只有平时积累得越多,才能让判断越快,也才能让操控相机的手更敏捷,最终达到“手能从心”的至高境界,因为“穷究到底,艺术的创造不过是手能从心”,美学泰斗朱光潜如是说。
全书从头至尾,多次强调的一个重要信息便是“冰冷的照相机是不会发出思想的光芒”。我们看什么,我们拍什么,是思想决定的。的确,没有思想的融入,即使工具再好,充其量也就是个三流的工匠罢了,正如布列松所说 “摄影是一个将人的头脑、眼睛和心灵放在同一轴线上的过程”。
随时随地做一个用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人,并享受观察的过程,积累就会慢慢地丰富起来,在以后的摄影中,创作的灵感也会如山涧溪水一样不断流淌出来。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其实,所有的艺术创作或是做学问,皆都离不开多观察和勤思考。例如福楼拜的座右铭来自布封的那句名言:想写得好,就得感觉到位,思考到位,表达到位。认真的观察和思考,一定是每个摄影爱好者未来拍摄中最强大的基石和灵感源泉, 此话同样也适用于其他艺术创好者。
(二)永葆童心和天真——接近大自然
除了要勤于观察和思考,我们还要永葆一颗童心和天真。
在摄影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把自己变得天真,学会唤起童真般的好奇心。用充满好奇和想象力的眼光来观察周遭一切的人与物。韦斯顿的一些作品之所以能打动我们,就是因为他与众不同的观察方式和丰富的想象力,加之运用光线在瞬间呈现的形象,给画面增加了诗一样的意境,令人无尽地回味。
保持天真和童心,不仅对于摄影有益,对于我们个人身心健康和其他艺术创作,同样也是大有益处。很喜欢作者在书中分享的一段亲身经历:当他在一个炎炎夏日的巴黎街头,拍孩子们在路边水雾长廊里嬉戏时,他终于也忍不住了,顾不得衣服问题,快步冲进长廊里,“凉丝丝的水点儿蒙头罩脸地落下来,似有似无间令人欲罢不能。多一些,再多一些吧”,作者这样感叹道。成年后能偶尔重新做一回孩子,无拘无束的这般疯上片刻,也是极好,极快乐的吧!
成年人要如孩童般天真,的确不易。人类社会错综复杂,但天真的力量可以化解一切。我们越接近天真,也就离自然越近,因为天真源自自然,自然又令人重返天真。风光摄影便是这样一种体验,面对大自然,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和它们尽情地对话,发表你的感慨,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在不知不觉中你也更接近了天真。
看海,看山;看云起,看日落;看昙花一现,看红叶遍野, 当你全身心地融入到大自然中去时,你的心怎会不天真,怎会不宁静。许多智者们早已发现自然对人类有着神奇的功效,蒋勋就曾在他的细说红楼里感慨道:“大自然当中有真正的秘方,人应该学着怎么走进大自然,而不是在人世纠葛里热衷名利”。木心也在《文学回忆录》里提到过,“康德的判断:对自然美抱有直接兴趣,永远是心地善良的标志。此话可以反着说,凡已不复善良者,乃对自然美丧失了直接的兴趣。”
所以,就让我们不妨试着去多多接近大自然,接近天真,永远保持一颗充满好奇的童心吧。
(三)要有道德的底线——做事先做人
虽然把这一点放在最后写,但其实这一点才是一切做事的起点!
非常认同作者在书里提出的“无论做什么,首先都是要做人”。记得林语堂也劝人说“文字不好无妨,人不可不做好”。做事先做人,这真可谓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了。
作者在书中提醒我们摄影时要有自律的底线。在现场拍摄时,不动被摄对象的任何东西,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可是,有人为了拍用于比赛的所谓“大片”,不惜砍掉树木;把房上的瓦掀起,营造出唯美的自然光线;在早已弃用的灶台里放烟幕弹等等。这些做法无疑把真正想学习摄影艺术的人带到了深渊,更为可怕的是,还有人到处用钱去摆布人文摄影的做法。听说时下摆拍在各大著名景区很盛行,有些都成了当地的一种产业。我们当然不能指责那些当地人,是很多摄影人用金钱把当地的民风给破坏了。今天,我们为了所谓的画面好看、构图完美,去干扰对方,调整摆布;若干年后,顿悟的我们是否会后悔曾经的举动?!因为那些行为留下了抹不去的痕迹,因为那些自然的环境和原始的民风,已经不复存!这真是莫大的悲哀。
不过,作者在书中也给我们例举了很多德才兼备的摄影们,比如美联社的黄功吾,普利策奖的获得者,他乐于助人,乐于分享,大度,谦虚又勤奋。这样的为人加天资,无论做什么都是不会差吧!
整本书读完,感觉作者不单单只在分享摄影,还在分享一种人文的,美学的哲思,令读者或多或少会有一些除了摄影之外的思考和感悟。如果喜欢摄影又喜欢人文,不妨可以一读。
惟有两处觉得有些遗憾,一是本书有几次提到补光,但没有具体涉及如何补光,如何用好闪光灯。或许街头人文抓拍讲究轻便,作者觉得并无必要详述,毕竟这不是一部摄影技巧讲授书。其二,图片多是压缩过的小图,结合文字示例欣赏时就大打折扣了。我猜可能是本书图片甚多,出于电子书文件大小考量缘故吧。之前在网上有看过纸质版此书的分享图片,好像纸质版里都是大图,所以个人觉得看纸质版本或许更好些。
絮叨了这么多,也该结尾了。就用我很喜欢的一句书里的话结束这篇书评:
祝每个热爱摄影的朋友都可以“保持简单,不要被器材所困扰;勤于思考,怀揣着热情和人性来驾驭手中的照相机”。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6/7639.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