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演绎的人生智慧》读后感1200字
我们所说的四大名著就只有《西游记》才是适合所有人阅读的一本著作。老少皆宜,雅俗共赏。小孩子可以把它当作童话去读,青少年可以从中感受神话的瑰丽气势,成年人则可以从中体悟人生,获取智慧,欣赏中国古代文化,观照世间风俗万相。
第一,《西游记》是一部囊括中国古代文化的伟大小说。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部《西游记》也就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从作品的谋篇布局,到小说人物情节,甚至是一个小小的细节,都处处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神奇魅力。
第二,《西游记》包含了广大的人生智慧。 《西游记》是一部演绎人生的小说,是一本谈“修心”的作品。这一点,鲁迅等一批“五四”时期的学者都是给予充分认可的。 在所有欣赏《西游记》的角度中,从人生的角度切入是最贴切、最丰满的。
此外,《西游记》神幻的艺术魅力,也给后世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
孙悟空从石头到猴子(书中多称猿),到猴王,再到齐天大圣、斗战胜佛,终于功行圆满。其实这一段孙悟空出生,成长,成熟的经历,每一个细节都渗透着深刻的人生智慧,生活哲学,世事幻想,乃至科学命题。
《西游记》从天上写到地下,从山上写到水里,从天宫写到幽冥,从东土写到西天,从妖魔写到神佛,从五百年前写到一千年后,跨度之大,范畴之广是其他几部名著无法比拟的。
上下五百年,倏忽十万八千里,带读者神游于童话和神话的玄幻离奇之中,畅快之余,思之,又不能不有历史和现实的讽喻之感。这是《西游记》最难得之笔。
《西游记》的思维跳跃性是很多著作不能比拟的。那种大开大合,纵横捭阖的气势,让人读来畅快之极。比如金箍棒大可以捅天,小可以像绣花针藏在耳朵里。筋斗云一去十万八千里,可谓壮哉!然而却飞不出如来佛祖的手心,岂不奇哉!像牛魔王家里的芭蕉扇,红孩儿嘴里的三昧真火,青牛怪手中的金刚琢等等。这种奇思妙想,恐怕只有在《庄子》里才可以寻到痕迹。
师徒五众是一个完美的组合。唐僧是目标,悟空是技能和战斗力,白龙马是精神(龙马精神),八戒是考验(必须摒弃的不良习气),沙悟净是心态(心中一方净土)。整个团队就是在告诉人们一个成功的摹本: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必须目标明确,斗志昂扬,精神奋发,心无杂念,祛除恶习。 “紧箍咒”的出现,是要告诉人们:凡是有本领的人多半都要有一个约束,以便收聚放纵之心、游移之心和野性。
孙悟空在取经路上最大的两个敌人分别是六耳猕猴和老君的青牛。六耳猕猴是因为师徒不合,彼此猜忌,心生恶念而招致的灾祸,正所谓魔由心生。这个形象的设置是要告诉我们人在奋斗的过程中最大的敌人往往是自己,战胜自己的人,才能走向人生通途;青牛怪的设置是要告诉我们,世界上最难缠的对手,最凶残的敌人往往来自“上层”,这是作者的讽喻之笔。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6/7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