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_1400字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400字

读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有月无情来相照,生的有意画空扰

天空一枚明月,记下人间百般情、千种态,万般愁。

古诗词中可能诗仙李白最喜欢月亮,与月亮对话,与月亮对酒。李白有泛月、醉月、步月、乘月、揽月、问月、玩月、宿月等。《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对故乡的相思;《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轮秋”,“思君不见下渝州”对友人的思念;《月下独酌》中“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旷达孤独……

如果天空少了一枚月亮,诗词文学界将多了一大片空白。

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整首诗离不开月,首联中“开帷月初吐”引出月亮,尾联中“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千里寄月。中间由月亮生出的美丽画面和对月的思考及寄月的思念之情。

人们喜欢想象,于是关于月亮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开帷月初吐”有人将初吐意为“初兔”代表月亮,这和嫦娥月兔的传说相关。诗意的世界里人是自由的,我们不需要考虑正统礼教,不需要考虑科学伦理事实,你只要按照你希望的样子大胆的发挥你想象的翅膀,飞向你的极乐天堂。我想这可能是很多人喜欢诗的缘故。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真是一副极美的画面。我竟读出画中画的意味。这样的场景我们是常见的,却少有人将它描绘的如此出神入化。水上、树上、窗户上洒满月光就够了,水的荡漾、树的摇晃,由月光反射倒影在窗户墙上,于是我们会看到墙上水的波光闪闪流动,树的轻轻摇摆。月亮在此的角色已转变为绘画能手,月光既是燃料,也是画笔,树和水为绘画参照物。安静的夜晚仿佛一个美人在用心的作画,万物变得如此多情。

这里的月光是柔情的,多样的,赋予人性的,已经超出“疑是地上霜”的”的静物之美。

,《唐诗别裁》中有曰:高人对月时,每有盈虚今古之感。“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就是如此了。天空只有一个月亮,他照见了历史和现在,永远不变的挂在空中,可是人呢?悲欢离散总无常,有物是人非的感觉,形成反衬。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是物是人非主题的代表名作,但是月亮比其他任何物都具有长久性,故反衬效果最好。此时的月亮倒觉得无情起来。

虽“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但月亮的阴晴圆缺是有规律的,人的悲欢离合要是如月亮般这么容易让人摸透,世间的情苦也就减少大半了。这里,进一步读出有情的月儿却是如此无情。

“澄澄变今古”将月亮的思考上升到历史之长度,更有将其阔达至哲学之深度、宇宙之广度和高度。初唐大作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引发了一个根源问题,让后人思考。此时,月亮转变为一个主考官,多少人被之问倒。历史有多久、宇宙有多广、情思有多浓多绵长,举头望明月,让人心烦饶。

明月天地之小我,月情浓意之大我。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月亮虽是高远的,月光又是可摸可触的,你包容万情,一定能将我的思念传达给远方的友人吧,因为,看着你的时候,我仿佛看到我的朋友也在思念着我。那就将我们相隔千里的情思由你牵连吧。月亮终是有请胜无情。它带来相思苦,也为你化思怨。

人间苦意从不休,为之忧来为之愁,扰乱人心涣乱时,看那苍茫月之遥,却道天凉好个秋。

月亮,照见真实的人生。

2017/8/21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6/7678.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