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娱乐至死》读后感_3500字

《娱乐至死》读后感3500字

《娱乐至死》了吗?是不是太夸张了

看完《娱乐至死》这本书,不能说全懂,毕竟有一些专业的更深奥的东西,以我浅薄的知识尚不能理解,但是也读懂了我想读懂的一部分。

作者尼尔.波兹曼在全文中最重要的观点是“媒介即隐喻”,“媒介即认识论”,从媒介的角度来揭示社会公众话语娱乐化的原因。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作者的核心观点和印刷机时代下的美国社会话语的表达方式,第二部分就是阐述在电视诞生不足百年的时间里,美国的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而两部分的内容分别让我从新的方面去理解世界,感受到人类历史的相通处。

第一部分

这本书带给我一个很大的惊喜是关于技术与文明的关系,而这也是本书中一个重要的论点,如果说本书是探讨公众话语的娱乐,我更愿意去说这本书是在进一步完善技术对于人类文明的影响的思考。

作者提及了刘易斯.芒福德《技术与文明》这本书,并说道:“我们创造的每一种工具都蕴含着超越其自身的意义”,12世纪眼镜的发明暗示了人类可以不必把天赋或缺陷视为最终的命运,钟表是使人变成遵守时间的人、节约时间的人和现在拘役于时间的人(这也是我十分关注的一部分,为什么现代人生活得越来越忙碌也越来越浮躁,成为被时间奴役的可怜人)。技术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却也影响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但我们并没有察觉。

技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作者提出了“媒介即隐喻”,因为媒介的形式倾向于某些特殊的内容,媒介影响信息的表达方式,因为信息是关于这个世界的明确具体的说明,但是媒介也可以对信息进行形式上的加工。媒介作为一种隐喻,存在超过其本身的具体形式。媒介从一定程度上而言也是技术,例如书面文字是因为书写工具的出现而得以永久地保存在固定载体上的,而印刷机的出现也使书面文字广泛传播,并具有深刻的影响范围,因为书面文字话语要求人们富有逻辑的复杂思维,高度的理性和秩序,对于自相矛盾的憎恶,超常的冷静和客观以及反应的耐心。促使人们的语言具有逻辑性和准确性,使公众话语变得严肃而认真,而且语言的论点和表现形式也是倾向理性的,具有意味深长的实质内容。

到了19世纪中叶,电报的发明使话语内容无聊、表现无力、形式散乱。

第一:电报的信息脱离语境,信息的价值不再取决于其在社会和政治对策和行动中所起的作用,而是取决于它是否新奇有趣。源源不断的信息与受众之间很少或几乎没有任何关系,也就是说,这些信息并没有可以赖以存在的社会环境和精神环境。不管是在口头文化还是在印刷术文化中,信息的重要性都在于它可能促成某种行动。在电报时代以前,“信息—行动比”基本是平衡的,所以大多数人都有一种能够控制他们生活中突发事件的感觉。

第二,电报的主要力量来自于它传播信息的能力,而不是收集信息、解释信息或分析信息。为了更快的传播信息,电报引入的公众对话形式有着鲜明的特征:其语言是新闻标题的语言——耸人听闻、结构零散、没有特别的目标众。“了解”事实开始有了新的意义,因为“了解”并不意味着人们能够“理解”事实的言下之意、背景知识和与其他事实的关联。电报使人类的大脑成为一个住满陌生人的拥挤的社区,一个破碎而断裂的世界。

再之后发展的摄影术也进一步影响人类社会,

第一:摄影能够使每个人都拥有随时尽情复制自然的能力,它只是一种只描述特例的语言,在摄影中,构成图像的语言是具体的,摄影无法提供给我们关于这个世界的观点和概念,除非我们自己用语言把图像转换成观点。摄影本身无法再现无形的、遥远的、内在的和抽象的一切。

第二:照片具有能脱离现实和语境,并把很多没有逻辑、彼此无关的事件和东西堆积在一起的能力。并使我们与毫不相干的新闻内容产生某种关联,这些以照片为中心的图像满足于对语言起到一个补充的作用,而且也试图要替代语言诠释、理解和验证现实的功能。当我们看到来自遥远地区与我们不相关的新闻时,并在旁边配上关于这条新闻的一张图片,创造出伪语境,伪语境的作用是为了让脱离生活、毫无关联的信息获得一种表面的用处。这样,我们至少会有这样一种错觉:“新闻”和我们的感官体验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其实也并不相关。

技术深刻地影响我们的生活,媒介是一种隐喻,它潜藏着力量,却很少引人关注。技术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倾向,但也并不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导向,第二部分就是作者阐述电视技术下人类公众话语的娱乐倾向,可我们也可以发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去改变。

第二部分

电视时代的娱乐性

作者讨论电视时代统治下的娱乐性的一个前提是电视这种媒介在20世纪下半叶已经广泛传播,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所以使本书更具有现实意义的是考虑21世纪下遍布全球的互联网对于人类的影响。

在本文中作者基于下列认识提出了一个观点“电视只有一种不变的声音——娱乐的声音。”

第一:电视不需要我们思考,只是满足情感的需求。不需要思考的电视,却从视觉上满足人们的需求,中看的外表、名人效应和电视广告恰好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而且电视屏幕上的图像源源不断的出现使观众并没有什么机会分出几秒钟进行一些思考,图像的力量足以压倒文字并使人的思考短路。

第二:每档电视节目都是独立的,内容,背景,情绪都不相干。每日新闻播报的也是零散不全的,而且是没有背景、没有结果、没有价值、没有任何严肃性的新闻。而这种电视新闻容易蒙蔽人,因为发现某一事件的错误在于发现某处不符合该事件所处的条件,即自相矛盾之处,而只有在一个前后连贯的语境中,观点和事件彼此相关,自相矛盾才能成立。如果语境消失了,或者被割裂了,那么自相矛盾也会随之消失。

所以,电视对于这个社会娱乐性的影响主要在于电视本身的性质促使了它难以避免的娱乐性,从本书中我们也发现娱乐的本质就是我们不必思考,不必去了解真相,我们只需要享受耳目视听的

但是我认为生活中处处是娱乐的陷阱,娱乐不仅仅存在于电视时代,它从古至今都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当我们对待任何事情都不再思考了,这便成了娱乐,当我们不必追求真相,而是任凭周围的事物蒙蔽眼镜,这也成了娱乐,当我们只是为满足耳目视听的感官享受,这也是娱乐,任何严肃的事情,都可以成为娱乐,但看似娱乐的事情,却也可以成为认真。娱乐和认真的界限就在那里,一念之差即可跨越。

而如何避免掉入娱乐的陷阱,首先谨慎对待自己关注的事物并认真思考,电视一定是娱乐的吗?当我们看电视时,不仅仅是为了看电视的画面或者那俗套的剧情,而是关注有意义的内容,那电视不再是娱乐的,如果你是服装设计师,是否可以关注演员服装对于剧情的表现力的影响,如果你是编剧,是否可以关注电视剧剧情的矛盾并进行创造改写,甚至是否可以在编写时关注到剧情的深刻含义,诸如此类还有许多。其次,在本书中作者十分强调电视节目的背景,强调语境,如果我们准备去深度理解某一事物就应该去了解背景,而不是浮于表面,苏珊·桑塔格说过:“一切真正的理解起源于我们不接受这个世界表面所表现出来的东西”,真正的理解应该是我们开始去探究更深层次的内容,电视节目和新闻缺乏连贯性,让它们成为了零碎的,毫无营养的垃圾信息,这种垃圾信息让我们感觉“到处是水却没有一滴水可以喝”。可是,一旦我们作为新闻工作者或是其他与新闻内容相关的社会不同行业成员,我们是不是可以从这些“垃圾信息”中寻求深层次的了解,新闻可以零碎,但你可以结合多方报道,并联系历史事件,解释隐藏的规律或现象。

互联网时代下的我们被各种形式的信息炮轰,图像,音频,视频,新闻等,也时刻面临着娱乐的诱惑,我们需掌握娱乐的本质,适当娱乐。若娱乐成为生活的态度并逐渐影响人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恐怕才是真正的娱乐至死。

后记:我并没写出所有的感受,这本书可以反映现今很多行业的面貌,作者在第二部分谈论到宗教、政治、新闻、体育、教育的娱乐化,其实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解释这些行业的娱乐。这是电视时代的结果,也可以阐释互联网时代下行业的变化。

愿我们更从容地面对互联网和手机。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6/7711.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