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2000字
最近几日读有关王阳明先生的书,分别是度阴山先生的《知行合一王阳明》、鹤阑珊先生的《王阳明:人生即修行》、王程强先生的《王阳明(全集)》。以及部分纸质版的由线装书局编撰的《王阳明全集》。粗粗谈谈最近的读书心得。
笔者对王阳明的初次了解,是90年代的国际大专辩论会,有一场有关“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的辩论。辩论非常精彩,那时候,还是大学生的林正疆先生大声喊“所谓知行合一就是致良知”。当时的笔者才开始懵懵懂懂的知道有这么一号人物。
在高中政治课本中有一段批驳著名的王阳明先生的例子,那个例子是这样的:
有一天王阳明和朋友去看花,朋友问他,你常说天下无心外之物,你看这朵花,在山中自开自落,不随你的心而开落,你做何解释?
王阳明的回答:“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教科书严肃地批判道:“这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不可取”。那一章节举出的反面例子还有六祖慧能的“仁者心动”的反动学说。
当时看着一段文字是觉得非常有趣的,因为那个年龄的孩子,懵懵懂懂的喜欢些形而上学的东西,所以,觉得这种考试得不了分的思考方法是很有趣的。
后来接触了一些类似成功学的心灵鸡汤的文字,断断续续了解了王阳明这个人在很多名人心中的位置相当重要,比如毛泽东在中学时代就仔细研读过王阳明的《传习录》,蒋介石更是将自己在台湾的那座不知名的山,改名为阳明山。章炳麟、康有为、梁启超等大家也是心学的门生。最传奇的是日本惊呆著名军事家东乡平八郎的那句“一生俯首拜阳明”。所以,对王阳明这个人充满了好奇,然后,就开始了这一段时间的阅读。
《传习录》类似于《论语》,王先生的问,王阳明答,不过,这本书不像《论语》那么言简意赅,而是大段大段地论述,又是文言文,读起来略费劲。所以,本人从诸多纪传体小说入手,了解王阳明先生的一生。或许是我辈粗俗吧,目前来看,他本人的生活经历比他的学问要精彩许多。读这些书,对于王阳明先生,笔者总结了一些小观点,不知道妥否:
首先,注意力集中,王阳明先生的注意力集中是超强的,最经典的例子是他老人家第一次结婚的时候,在城外与一老道聊天,真正的坐而论道,坐着聊了一晚上,忘记了结婚这茬。这个注意力的集中对其钻研各种学问,创立心学,尤其是“龙场悟道”,应该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其次,王先生的抗击打能力超强,王阳明作为状元的儿子,而且从小就表现特殊的一枚著名神童,会试考了三次。可以说是屡败屡战,心理素质很好,最后,他考了二甲第七名,算上第一甲的状元榜眼探花,他就是全国第十名。
考上了公务员,工作很不错,但是后来,别人得罪了专权的刘瑾,他上书求情,又触怒刘瑾,被杖责四十,然后流放贵州龙场,当一个九品的驿丞,但是在当地的工作干得风生水起。
这还不说他在被流放的路上被刘瑾追杀,但是也成功地躲过。……受到的挫折一个接着一个。他的人生可谓跌宕起伏,但是每次挫折后自己都能不看别人扶,自己站立起来。而且活的越活越精彩。
最后,他几乎是在人生巅峰的时候离开世界,然后留下一句“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一生满满一身的正能量。
王先生兴趣广泛,且均非泛泛之学。从小杂学无数,最后终成成大家,从小爱下棋,家人不让下棋,把他的象棋扔了,他还给心爱的香棋写了首诗,《哭象棋》,写这首诗的时候,王先生七岁。我们来欣赏一下:
象棋终日乐悠悠,
苦被严亲一旦丢。
兵卒堕河皆不救,
将士溺水一齐休。
车行千里随波去,
象入三川逐浪流。
炮响一声天地震,
忽然惊起卧龙愁。
他爱好军事书,对排兵布阵有研究,其剿匪用的很多心理战术的方法,颇有兵法中的“攻心为上”的味道。而其在带领的部队训练时,当众表演连射三箭都中靶心,则更证明少年时期的武术童子功很扎实。广泛的兴趣再加上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最终修成了一代大家。
于我们这些草根来说,想成为王阳明这样的人,是几乎不可能的,因为,从古至今的儒家观点里面的完人也就是那么两个半(孔子、王阳明、曾国藩算半个)。但他老人家的很多地方是我们值得并且可以学习的。学习一套完整的心学当然是极好的,但是,如果实在攻克不下来这样的大部头,那么,读读这类名人传记小说,自我体会一番,告诉自己,做事的时候集中注意力,碰到困难挫折的时候,写点小文字总结经验,激励自己。也是很好的选择。
最后说说我对这几本书的选择,如果真有志于学心学,则《王阳明全集》是不二选择,其中不光有《传习录》,还有王阳明先生别的著作,还有各位大儒对王阳明先生的论述。
若不想使劲啃文言文,这几本小说里面,王程强先生的小说长,传统味道浓些;度阴山先生的文字中网络化语言更多些,相对较诙谐幽默;而鹤阑珊先生的文字又略浅显些,度与鹤这两本书我可能偏喜欢度阴山先生这一本。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6/7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