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读后感4000字
在等待上架《如何阅读一本书》寥寥无期的日子里,才通读完此书的,其实这算是一本干货满满的书,信息量很大,要想慢慢内化,估计得修炼一段时间,方可做到知行合一。秋叶老师也算是有心了,从自己的经验,一点点的剖析读书要怎么读?怎样读才有收获。到树立读书良好的"三观",读书具体的方法和合理的建议。在到自己整合知识点的思维方式介绍,各种不同类型实用的思维模型。诸如此般,算是有心传道解惑,让像我这样的小白,如临雨露了。
为此也开始学习着慢慢整理读书笔记,梳理一下对我有用的知识信息点做些记录。
这本书对我有如下启示:
一、读书树立正确的"三观"
(一)读书的类型要丰富,而不是仅仅追求读得多。不要刻意去和别人攀比读书的数量,每个人阅读层次不同,方法不同,不适合去攀比。
(二) 读得多收获未必大,还不如那些把一本好书读通透的人,古人说读通“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这个意思。毕竟读书,要厚积薄发,不期速成,功不唐捐。
(三)有些书你不喜欢,是缘分没到。正如有些书经典是经典,但也需要你具备理解经典的阅历和知识积累。
二、读书合理的建议
(一)合理的搭配四类书
工具书、专业书、视野书、潮流书。这样做是为打开思维的局限性,能用不同维度去解释现实中的现象。假如能够用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传播学等多个维度去观察和思考,也许就能有更深入的领悟。
(二)知行合一的理念和行动
第一层境界是你看得懂别人的道理,第二层境界是自己能照着讲出来,第三层境界是自己能有意识去运用,第四层境界是能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来。对于越是实用技能类的书,越需要和实践结合起来阅读。把读完的书中的一些理念,马上和现实印证,或者直接引入现实思考和行动。
(三)培养属于自己的思考体系
思考体系必须通过阅读有质量的好书慢慢培养。当培养出框架思维能力的时候,再看碎片文章,就可以把看到的信息点从不系统、不严谨的碎片知识,整合到自己的框架里面,使用自己的思维框架更加丰富饱满。而这一切的前提,是让自己有一个知识框架去梳理,再吸收新东西的时候,就会显得十分轻松。
(四)给自己装上"SSD硬盘"
读书可能文字是自己的,但思想其实是别人的碎片,只有把一些基础的东西读透,反反复复讲,把看的写的讲到的植入潜意识,形成长时记忆,把读透读烂读懂别人的方,化成自己的时候,才能够打下今后做事的方和底子,使自己的大脑达到进化的目的,升级内存,装上"SSD硬盘"。
三、读书的具体方法
三大主干阅读
(一)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就是先圈定一个感兴趣的领域,然后搜集这个领域可以找到的图书、论 文、网文进行阅读。可以下决心要做一个领域的主题阅读,一般是准备快速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但是作为了解某类领域的知识信息,这样的阅读方法事半功倍,好处在于能够建立像专家一样的视野和格局来思考整个领域,譬如有哪些需要我们去学习的问题。
(二)树读法
树读法就是在买书和找文章之前,先给自己列了一个提纲。而列提纲干脆就是按写书目录的方式来做的,有提纲做"导航",就开始买书和找文章。在边看文章边把其中的观点结合自己的理解写到对应的条目下,迅速把别人的思想变成自己的的体系内容。
(三)框读法
框读法就是像阅读陌生领域的图书,你需要一个相对有整体感的框架。你掌握的框架越多,读书的角度也可以越多,比如试试心理学的框架、历史学的框架、管理学的框架、社会学的框架,乐趣无穷。如秋叶老师的经验之谈:你阅读一本书的动机越明确越强烈,最终能化为己用的知识就越多。第二个经验是,梳理出全书的框架再去读书收获更快。
(四)其他分支阅读
1.炼读法:一本书写出来,作者一定有他的逻辑。要把作者的逻辑从一本书里提炼出来,变成自己能够说清楚的核心观点,而炼读法就是把这本书读薄的过程,但是不能仅仅满足于此,还得看出作者的思维逻辑才是成功。
2.逆读法:列出你认为书中错误或者在现实中不适用的观点,说出理由,一条条反驳。这一切的前提,是带着批判性思维方法和学习心态去做,而不是抬杠。
3.抄读法:譬如有的书作者高你太多,你就别装内行写书评了,老老实实把别人的观点抄下来,先有个印象,将来好有机会反刍,在实施摘录的时候,适当写写自己的感受或者感悟,会更有互动感。
4.仿读法:适用于工具书,或者操作步骤写得特别清楚的书,看一百遍不如动手学一遍,在看懂这种写书方法后,系统地的借鉴应用方法到实际工作和学习中去。
5.诵读法+书评:适用于文艺书,如果是诗,那么诗要朗读出来才有味道。何况读懂好诗真的是需要生活阅历支撑的,而其他的文艺书则不必如此。
附写文艺书评的方法,以诗歌为列
(1)交代背景。(2)交代基本信息。(3)表达感受。(4)陈述支撑你观点的依据(这个部分就是很主观的感受了)。
(5)进行客观对比。(6)友情分享。
(7)模仿学习。
6.闲读法:适用于快餐书,就是放松一下大脑,不怎么思考的书。特别适合夜晚入睡前读,算得上是睡前读物。当然也可以尽量学一点别人的长处,也算是一种收获。
小结:以上种种读书方法,实际读书时很难分得那么清楚,有时候需要交叉使用。自己熟悉这些方法,活学活用才好。
四、读书笔记和拆书
(一)读书笔记的建议
读书笔记的更高阶段是做读书笔记PPT,这需要在完成读书笔记的基础上才方便进行,而做好一个读书笔记PPT,不仅仅要求开动你的左脑,发挥提炼抽象概念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要求开动你的右脑,发挥你的形象化表达和展示的能力。以下是关于如何做出好的读书笔记PPT,的一些建议:
1.选对书。(要么主流,要么有深度)。
2.选对人。(有分量的作者)
3.选对路。(做好结构化提炼)
4.选对势。(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进行互动思考)。
5.选对法(抄录+点评)
(二)读书笔记的几个步骤
第一步:看作者简介、摘要和目录,快速了解一本书的框架,越了解作者的经历背景往往越有助于你深入思考这本书的一些观点。
第二步:快速通读一遍,可以尝试速读。
第三步:看到启发性或者精彩的单元,马上停下来做记录。说到记录的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写旁批,直接在书空白处写自己的想法。
2.把给自己启发的要点的页码标注出来,写到书的扉页或者尾页,变成后续汇总的索引。
3.马上把感悟心得发一条微博,回头复制粘贴也方便。
4.直接拿出笔或者笔记本,做摘录。
5.用手绘的方式画出书中有价值内容的逻辑框图。
第四步:对有感觉的书,记录了足够的素材,在考虑做读书笔记。
小结:如果自己比较喜欢用手写的方式,不太喜欢用电子笔记类的工具,那么就用手写,毕竟手写图解效率更高,还可以调动自己的全部感官去阅读一本书,记忆效果会更好。用拍照和扫描的方式记录书的内容,是不提倡的,那样记忆不深刻,只是给自己一个安慰。除非你在拍照和扫描的同时完成内容归类,便于后续检索。
(三)读书笔记的灵活应用
在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上要很灵活,比如:
1.直接一段段摘录精华,对特别有感触的内容加一句话点评。
2.针对书的内容、价值写书评。
3.写读书心得笔记。这里说的读书心得笔记和书评有一点不同,类似我们小时候读书做举一反三的功课。把书中一个知识点、一个思考框架拿出来反复练习,看看能否把作者的主要思想、观点、逻辑、推导过程都理顺。这样学习才能深刻有效,才能将书中的知识化为自己的东西。
4.做一个读书笔记PPT,这需要在完成读书笔记的基础上才方便进行。
5.模仿作者的思维,在自己的博客或微信文章中写类似的文章,或者尝试用作者的思维推导其他的现象。如果这样的思维方式很有效,可以尝试引入自己的工作实践。
6.等有了一些心得,就找个机会和朋友聊聊,把自己看来的思想结合自己的体会再讲一遍,这是一个加深理解的非常好的办法。
小结:本着这三条做以上延伸。
1.抄录精华,做警句体,适合心灵鸡汤书。
2.梳理框架,图文讲解,适合学科体系的书。
3.切入角度,重点讲解,适合结合现实吐槽的书。
(四)关于拆书的理念
书中赵周老师的理念有三点:
1.一本书并非只有通读才有收获,读明白一段就可以有大收获——这点特别适合我们碎片化学习。
2.读书一定要联系自己的实际进行分析、总结和分享,这样才能真正通过读书提高自己的能力。
3.好的读书方法,能把任何一本30块钱的书,读出参加三万块钱培训的效果。反之,有人读了500本书,还是苦恼为什么找不到工作。
(五)关于拆书的方法
赵周老师提出的解决方案是RIA拆书读书法:
1.R(reading)阅读图书片段;
2.I(interpretation)拆书家引导促进;
3.A(appropriation)学习者拆为己用。
小结:这里必须要有个"拆为己用”的环节——通过学习改变行为,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要在快速变化的职场中生存,需要的基础能力就是学习能力。具体说,就是大家就一本书的一段话进行阅读和思考,然后由一个有经验的阅读者(拆书家)引导大家从这一段话中归纳出有效的工作思维或工作方法,变成自己可以应用在职场里面的技能,拆为己用。更深层次的作用来讲就是引导大家从被动阅读转化成主动思考,按秋叶老师的说法就是:一个好拆书家关键是有结构化提问的能力和相关专业领域的一定积累,能够帮助大家快速梳理出一段话里面的框架。
总结:这本书信息量真的很大,所以仅以前半部分对自己重要的信息做筛选,做摘抄记录,归纳整理出属于自己的读书笔记。正如秋叶老师说的"不动笔墨不看书"。我也始终以为读书要先消化,再内化,然后输出。当然值得你动笔墨的书才动,不是什么书都去动。
但这本书足以值得你去动笔,去思考,去实践。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6/7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