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谜:重新发现秦始皇》读后感1400字
《秦谜》是一位喜好推理的历史学者,尝试用侦探小说的手法,破解秦始皇身世中诸多疑案的一本小说,也算是另类的历史研究。
另类解读历史,不是新鲜事情,以前没找来看,是不想被市场化的读史方法误导,因而错解历史。而现在专门看,却是想探究探究这样的研读历史的方法。现在的年纪和心境读起来,才会心如明镜,不被引入歧路。
观念之所以变化,确实与心境有关--接受、学习,是我现今的思想状态,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会有仿佛"不知原谅什么,诚觉世事皆可原谅"般的超脱,对历史的正说、趣说,均能持一种宽容、接纳、辨别、学习方法的心态。
还有就是,越来越折服于"互联网+"的无限可能,互联网深刻改变生活,也深刻改变着社会的思维方式,信息获取的渠道更多,交流的平台更加广阔,表达观点的形式更丰富多样。
在互联网引发的发散思维的背景下,关于历史,越发认可历史学与人文科学的天然亲近关系。历史学的科学基础,可以归根到人文科学,最终要体现史料的可信度和解释的合理度。历史学的人文性,最终要体现以人为本。当历史学,能够游走在科学和艺术之间,必定会让人在体验学术精神的满足中,在与专家学者的互动中,提升既有的文化品味。
秦史是我此阶段比较喜欢看的,越读秦史,越感觉到秦的统一及集权统治,可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
从这本《秦迷》和其他秦史书籍中,我们看到秦国政治社会传统深厚,看到王室婚姻连接多国,看到亲族关系错综复杂,看到君王的政治权力受到多方的制衡和限制。更加可以看到,在这种生存和发展条件之下,秦王嬴政,是如何经历了种种艰难磨炼,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始皇帝形象。他之贤明,体现了妥善地处理了危机中的秦国政局,也妥善地处理了复杂的多国政治关系。那时诸国的版图,无不是在坚持和妥协中扩大、缩小、消亡,"合纵连横"等各种策略带来生死存亡的结果。
近来我在研究关于西南边疆边界问题,历史真是一个富矿,越看越呈现精彩。历史学也是政治学,就像给个"焚书坑儒"的锅给秦始皇背一样,不同的角度、立场、时期下,过程和结论都是不同的,于是令人反思历史学中的基本问题:历史著作是怎样编撰出来,又是如何流传开来的?历史在编撰的过程中,历史著作在流传的过程中,又是如何变型的。
作者在调查秦始皇亲族关系的工作中,对秦统一天下的过程做了一次清理。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于历史学的知识构成,我有“3+N的世界”之划分。3是历史学的三个基础世界:往事是第一世界,史料是第二世界,史书是第三世界。在这三个基础世界之上衍生出来的种种历史作品,都属于“N”的世界。
史料不会说话,说话的都是借史料说话的人。历史的本身是枯燥的,如何实证或还原史料的本来面貌,又是个严肃而科学的课题,也是个永远的课题。
再回到我自己近期的研究,对照现在历史的新型写法,我也开始反思传统的写作方式,或者说在思考,自己研究的这一段历史,如何在准确表达的前提下进行更形象生动的表达。作一些大胆的历史推理的时候,如何尽可能严谨地遵从学术论据。
如何让人记住历史?无疑新的写作方式有利于对历史知识的普及,有不少人就是看了《大明王朝1566》喜欢历史的,对待历史的本心应该是严肃的,而表现历史的形式可以是生动活泼的,希望更多靠谱的"趣说""戏说""图说"历史的好作品。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7/7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