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长的一天:1944诺曼底登陆》读后感800字
首先微信读书的图书简介是不能信的,毕竟老王卖瓜的嫌疑忒重。
虽然号称是三部曲中“勇气”,但是如果用“勇气”概括《最长的一天》显然是hold不住的。瑞恩显然亦不单纯想的是“勇气”。如果非要讲“勇气”,在诺曼底登陆中,是这最长的一天到来之前艾森豪威尔决定的“勇气”,对于其他人来讲都不是“勇气”,运气的成分显然是最重要的。对于登陆的士兵来讲,他们已经没有了选择的权力,因为在他们进入军队的那一时刻,他们选择了死亡。那时的他们是“勇气”,实际上更多的是对于死亡,对于战争无知的“勇气”。
瑞恩的《最长的一天》是一部经典。经典在于叙述文体的选择。他避开了新闻体,避开了小说体,选择了实证性陈述。当然他不时地按耐不住地跳出来“飘扬”几句盟军的伟大,我们亦理解他的这种“按耐不住”的“爱国主义”、“热爱正义”的“情怀”。虽然这种“情怀”破坏了他自己信奉的文体风格。
当然为了保证他的叙述文体一致性,他已经“忽略”了许多“正义”的批判,比如对于希特勒集团的对人道的残酷践踏。他的叙述主线始终围绕著盟军登陆成功,为什么能够成功,如何实现成功的。因此,瑞恩在叙述中有意地留下了许多“空白”,比如希特勒、隆美尔与伦德施泰特三者之间的关系,美英法等军队之间的协作如何实现等等。这些“空白”不但给读者以瞎想的余地,更主要的是保证了叙述文体的快捷,叙述节奏的流畅与轻快。
作者在序言中说到,他要描述的是人,他做到了。当然与参战双方的人数相比,瑞恩采访的人是少了些,但他极力做到主要事实的事实化,这是许多历史学家都难以做到的。这可以从他附录在书后边的名单可以看出来。我很惊讶的是对于那个法国女教师的采访,不但让我们感动历史的偶然性,而且还有趣味性。当然是令当事人感到惊悚的趣味性。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7/7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