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500字
这本书鼓励我们在面对他人的愤怒,伤心时,不要忙着理性分析问题,或者摆明立场与之争论,而是应该思考他们背后的需求,学会冷静地倾听,然后引导他们合理地宣泄情绪。当然,对待自己也是如此。方法如下:
1.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批评、指责
(1)观察
我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我的福祉的具体行为:
“当我(看、听、想到我看到的/听到的)……”
(2)感受
对于这些行为,我有什么样的感受(情感而非思想):
“我感到……”
(3)需要
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我那样的感受:
“因为我需要/看重……”
(4)请求
清楚地请求(而非命令)那些能丰富我生命的具体行为,
“你是否愿意……?”
2.关切地倾听他人,而不解读为批评或指责
(1)观察
你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你的福祉的具体行为:
“当你(看、听、想到你看到的/听到的)……”
(2)感受
对于这些行为,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是情感而非思想):
“你感到……吗?”
(3)需要
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你那样的感受:
“因为你需要/看重……”
(4)请求
关切地倾听那些能丰富你生命的具体请求,而不解读为命令:
“所以,你想……”
2. 表达赞美与感激
我们不能只是概括的赞美他人和感激他人。必要的时候,我们需要把具体的事例举出来,让对方切实感受。
如: 你真美。(听起来虚伪)
你的眉毛刚画的吗?手法真好,看起来整个人更美了。
谢谢你!辛苦了!
谢谢你帮我搬家具,如果不是你,我真的一个人没法搬家呢。辛苦了!
摘录: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1.观察2.感受3.需要4.请求
首先,留意发生的事情。我们此刻观察到什么?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要点是,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接着,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等。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
—— 多数时候,人的需求得不到关注和了解,甚至解决,就容易导致一个人产生邪念。记得那句话说的真好,每颗心都寂寞,都渴望被抚摸。
有时候,聆听就足以解决矛盾,甚至不需要去解决。
在一些社会中,人们习惯于将人分为好人和坏人,并认为坏人应该受到惩罚。在另一些社会中,人们倾向于围绕人的需要来考虑问题。得知后一种社会的暴力现象远少于前一种社会,我一点都不吃惊
—— 涉及“应当”类似的词语时,说明我们又开始进行了评判,希望一切按照我们的价值观和期待去发展,这种想让我们更加不快乐,毕竟我们无法左右别人。
认为“某人应当受到惩罚”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
如果一个人选择新的生活,是为了追求幸福,而非为了逃避惩罚,那他的行为就符合所有人的利益。
每次”“曾”等词语在以下句子中表达的是观察结果
“总是”、“从不”等词语在以下句子中表达的是评论。
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
只要我们专注于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所有的批评、攻击、辱骂或嘲讽就会消失
我发现,头痛很可能是因为昨天我不怎么留意身体的状态。现在,身体是通过头痛来提醒我‘请留意我的需要’。于是,在接下来两天的研讨班中,我就用心体会身体的状态,并注意调节和放松
—— 与其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讨论病人属于哪种精神问题,还不如直接询问和倾听病人的感受,及早解决他们的心疾。
当然,这种方式只是适用于那种大部分时间可以保持清醒冷静的病人,并不适用于始终处于癫狂,不配合治疗,反应强烈的病人。
我告诉他们,我不会去分析病人有什么毛病,而是问自己以下的问题:“她现在是什么心情?她有什么需要?和她在一起,我是什么样的心情?我的心情反映了我怎样的需要?我想请她作出什么决定或采取什么行动,以使她能快乐些?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7/7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