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大数据:你的规划是什么》读后感_1500字

《大数据:你的规划是什么》读后感1500字

我认为不能夸大大数据对社会发展或企业经营的贡献,理性地看待大数据这个工具,它自身不会创造价值,它只是整合、总结、抓取、提炼信息的一种方式,更多的是来自于大数据背后人们自主的思考。反观大数据对服务对象(个体)也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最直接的就是封闭人们的创新意识。每个人都会依照大数据给出的惯性路径寻找自己需要的东西,这样就少了更多的可能性。
不过里面提到了很多有意思的内容:
最能塑造品牌优势的因素:全球触角,社会责任,可持续性,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和专业的市场认知。
整合数据本身并不会创造价值。需要高级的分析模型来实现数据驱动的优化或预测
麦肯锡“七部曲”1.“投资视角”、还原市场,2.洞悉行业、把握趋势,3.长短平衡、持续发展,4.系统分析、全盘规划,5.盘活资产、“存量换增量”,6.聚焦速赢、快速推行,7.理念转变、机制调整转型重组对于中国企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企业增长模式和经营方式还较为粗放,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企业效益来源很难再靠政府的大规模投资。当前,消费正逐步取代投资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内生动力。对于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而言,很难再靠政府的大规模投资实现效益。其次,内需不稳定,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严重,对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较弱。这些很难在短期内彻底改变,漫长的“严冬期”即将到来。
从国际主流市场的金融改革历程来看,利率市场化往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以十到二十年为周期的、较为漫长的过程。就改革步骤而言,通常以贷款利率的自由化先行,再逐步过渡到存款利率的全面放开。利率市场化带来的众多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通过更合理地对资本和风险进行市场定价,优化了投资结构和效率。另一方面,风险偏好的差异化使得更多的信贷流向以前得不到充分信贷服务的行业和企业,比如中小企业。市场化还意味着金融服务产品的范围持续扩大,使得企业和家庭拥有更为多样化的投资组合机会,并且更好地管理风险。对中国而言,目前已经达到了利率市场化的关键节点。随着贷款利率的全面放开,存款利率的市场化进度正在加快。以低风险的固定收益类银行理财产品为例,2013年上半年的总发行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24.7万亿元,同比上升103%,而同期的全国个人储蓄存款增量仅为5.7万亿元,同比增幅14.3%。这类结构性存款产品的井喷式发展,正是管制下的传统存款结构逐步瓦解、存款利率逐步市场化的前兆。
过去5年中,尽管国内银行大多完成了零售专业化、条线化管理,并经历了旨在加强客户管理的零售销售化转型,但是由于存贷款利差仍然是立行之本和盈利之源,零售银行对储蓄的追求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愈演愈烈。但是,一味的拉存款将银行和客户利益放到了对立面上,必定成效甚微,难以持续,并且损害客户关系。中国正面临着结构性的“去存款化”,由于通货膨胀高企且个人客户有更多投资选项,储蓄在个人资产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小,已经由2005年的73%下降到2010年的60%,预计到2015年将进一步下降到55%。而越是高端的客户,越是少配置存款。2011年麦肯锡调研显示,大众客户的流动资产中有50%—60%为存款,流动资产超过50万元的富裕客户只有30%—40%为存款,而流动资产超过100万美元的高净值客户只会将资产的约25%配置于存款。当被问及在未来5年中更希望增加哪种资产的比重时,大部分客户将存款排在最后,远远落后于创新产品、不动产、海外投资、基础理财产品和股票投资等其他品种。因此,银行一味地拉存款扩张规模,无异于饮鸩止渴,以建立客户关系和长期业务能力为代价,换取短期的市场份额和盈利水平。
当然了还有最后面一章的预测,虽然是14年的预测,但毕竟转型和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看依然不算晚。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7/8084.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