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使女的故事(同名美剧原著)》读后感_1400字

《使女的故事(同名美剧原著)》读后感1400字

血色,无边无际的血色,浓稠得过度的血色,令人发颤的血色,在眼前蔓延开来,恐惧之感油然而生,就像悄然而临的一片黑暗,铺天盖地,你无处遁形……

《使女的故事》让你觉得荒谬却又并不荒谬,有些超出现实、却又是实实在在映照现实,令人心灵震颤。

一直在《1984》与《使女的故事》之间徘徊,最终还是选择了先看《使女》,虽然不喜欢比较,个人认为也非绝对的比较,但《使女的故事》吸引我的,除了反乌托邦的题材、同样是基于1984年的历史事件,更多的是它的着眼点:一个关于女性的故事。虽然作者在序言中说,你可以将它当做一部“女性主义”小说,也可以不是。但,我更愿意把它当做一部谈论女权、关注女权、倡导女权的小说。

从表面上看,基列共和国是如此的美好,比起之前的暴乱、、性骚扰频发的时代,简直犹如人间天堂,至少,就像offred说的那样,她的生活得以安逸,得到了保障。然而光彩的背后是怎样的深渊呢?“当权者对《圣经》顶礼膜拜,进行纯字面的解读,亦步亦趋地效法模仿《圣经》里的生活方式,甚至到荒唐可笑的地步。他们笃信所奉行的这一切足以抵抗人类面临的所有威胁:包括社会动乱、道德堕落、低生育率、环境污染与核废料的威胁,认为只要信奉上帝,一心顺从,便可以没有烦恼、不用思想。相信一切问题自有上帝安排,只要按上帝说的办,生活将变得轻松简单。他们生活在非此即彼的二元论世界里:非好即坏,非明即暗,非真即假。没有中间地带,不存在非此非彼。”女性的权益真的得到了保障吗?恰恰相反,她们变得更不如从前,自由被剥夺,以使女为代表的女性们,更是被剥夺了姓名、身份、地位,充其量仅仅只是“长着两条腿的子宫:圣洁的容器,能行走的圣餐杯。”

毫无疑问,小说中我是最喜欢莫伊拉的,也是最恨珍妮的。莫伊拉没有被束缚,即使身体上伤痕累累,却是无时无刻不自由的。她懂的反抗、明白生活的一切是荒谬的,她知道要通往真正的自由必要改变。不由想起鲁迅先生说的那句话:“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经危险。只有这两条路。”莫伊拉选择了后一条,而珍妮无疑是在男权社会中被摧残的典型代表。在感化中心被,在忏悔是失声痛苦,认为自己被男人屈辱是自己的罪过。这又何尝不是当代社会发生的血淋淋的事件?当女性的权益受到侵害,这个社会的风气便是指责女方的穿着暴露、不知检点、没有维护好自己的清白与贞操,又有多少人是将矛头指向侵害女性权益的男性的呢?教育的框架、生活的环境无疑是罪恶之根源,当然更多的是男性本身不想悔过、不懂得改变,一切的一切,就这样封住了一个个呼喊着的女性的嘴。残酷的现实。

前段时间出现的#metoo活动终于使不堪的事态有所改变,女性力量毫无疑问是伟大的,当众人有了同一个目标,同一种声音,即使是铁屋子也是能够撞破的。

作为一个绝对的女权主义者,我想说,今天我们倡导女权,不是指男卑女尊、女性高人一等,而仅仅只是希望一直处于社会劣势的女性权益能够得到保障,仅仅只是追求男女平等。即使嘶吼得喉咙沙哑,即使身边依旧有太多人无视我的呐喊,我也在所不辞。只要有一人醒来,事态便有可能得到转机。

当没有了爱、没有了欢笑、没有了生机,只剩下一个冷冰冰、按部就班的世界,当男权意识根深蒂固、人们只懂得服从却不曾思量去改变,这是否会是我们的未来呢?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7/8200.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