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一切都是童年的错吗?》读后感900字
印象里是从去年开始,原生家庭这个词变得异常火,相应地,博主们开始大肆宣扬那些原生家庭对个体的影响,当然,大多都是讲负面的。
我一直对自己有好多疑问,
比如为什么儿时开朗外向,懂事后越来越内向喜欢独处。
比如 为什么惧怕捆绑式的亲密关系。
还有,为什么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好母亲那么高尚的角色。
本书——一切都是童年的错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它并没有把人的“性格缺陷”都归罪于原生家庭,当然我觉得那些“原生家庭决定论”也是够无脑,成年后完全可以凭借自身力量做出改变。所有经历过的事塑造了现在的我们,而前面还有很长的路,人是在不断成长的。
有关父母
我很难说他们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有什么不好的影响,或许自己是很难意识到的。
但我一直觉得在我童年阶段,我妈身体力行的“独立”深深地影响了我。她足够爱我却没有为我付出一切,她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永远对事态发展有独到的见解,好像唯一遗憾的是,我觉得她本该值得更好的人,这么讲有些大逆不道,但生长在我家这种女强男弱模式下,父亲这个角色难免存在感较低。
即使在那些只有父亲陪伴的几年里,我们之间也少有深层交流。虽然在我成年后这两年,他开始把我当大人看待,我们变得比之前亲密了许多,这种平等关系很舒服。
有关两性
我应该算是回避型依恋类型的人,至少五年前是。看似完美恋人,然不满都在心里憋着,然后冷战。
不知道现在是怎样,但应该改善了一丢丢,起码与朋友间会直言。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通常只能掌控和自己有关的部分,那些无法预测的,只能够自己调节。就像失恋。
书中特别有意思告诉我们失恋到底是失去什么。
失恋的本质也是一种丧失——失去了亲密关系,失去了生活中的陪伴,失去了一些固有的信念,失去了一部分的自我身份感。人们会找到自己的方式来应对这种丧失,重要的是不去否认哀伤的存在,而生活也要能够在哀伤的同时继续。
失恋没有资格谈,纸上谈兵罢了,我在喜欢的人面前从不是理性人。
没有Mr./Mrs. Right,只有Mr./Mrs. OK
Mr./Mrs. OK,又被称为“Mr./Mrs. Good Enough”,意指那些虽不完美,但(于我而言)足够好的人。
希望哪天可以遇见Mr.OK咯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7/8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