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读后感900字
“人之不能无屋,犹体之不能无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的这一句,点明了屋舍之于中国人的重要性。古代文人,尤重房舍与人两其相称,故而造宅如造心,宅欲与心同敞亮,与心同雅,故试将自然山水提炼,浓缩于一方小园之内。则纳千顷汪洋,收四时浪漫,掇石理水,插柳栽梅,求一地一景,宛自天开。
苏州园林,是古代文人追求园室之雅的巅峰。要论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此处可见一般。英语的building,house,room,在中国根据不同的特点有许许多多词来表达,比如大而亮的叫“堂”,宽而敞开的叫“轩”,临空搭建的叫“阁”,临水而造为“榭”,抱山而居为“庄”,傍水而憩为“亭”,静心读书有“斋”,品茗畅谈有“庐”,小而温馨的有“舍”,雅而古朴的有“园”。
与亭台楼阁本身相比,匾额楹联里的意境,更引人回味无穷。如“远香堂”,一见出即知四周常有花香,“芙蓉榭”,即水中有莲出淤泥而不染,“与谁同坐轩”,清风明月伴“我”同坐,可见主人清雅心境,“月到风来亭”,可知有月之夜来景色更佳,此外,还有“见山楼”“锁绿轩”“梧竹幽居”“听枫山馆”“养心斋”“听枫园”“荷风四面亭”“竹外一支轩”等等,中国园林,有了匾额,才有了生气与灵魂,成为主人内涵与品味相符的标签。
上好的园林,必然离不开花草芬芳树木掩映。私以为中国园林最形影不离的伴侣,当属芭蕉第一。“尽日高斋无一事,芭蕉叶上独题诗”是文人常做的事,而芭蕉和雨夜最是匹配,“雨打芭蕉叶带愁”,夜里听雨打在芭蕉上的声音,庭院更深几许。有芭蕉当有青苔,“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野趣与清寂的最好体现。还要有春花,海棠不错,葳蕤一片,自成一景,荼蘼不错,三春开遍,惜花是时,而陆放翁的“月下看荼蘼,烛下看海棠”则是把人生快事写到极致,若只有春花,未免显得太俗,还应有红梅几株,留予白雪皑皑的冬日。湘妃竹不可少,竹风阵阵,竹影上墙,夜间的趣味便更上一层。荷池不可少,无论是晓起看“出淤泥而不染”,还是秋日“留得残荷听雨声”,都是赏心悦目之乐事。
好了,这便是这一本《苏州园林》给予我的诸多意向。我该到苏州去了,去看看山影水乡深处,温柔涟漪里的苏州园林。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7/8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