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读后感1100字
文化苦旅这本书早有耳闻,却一直未曾拜读。其实,就我本身而言,是没有资格评论这本书的,但终归有一点阅读的感受,虽然我并没有读完。
总体来说,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充满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并带着些许压抑。曾经读过一本名为明朝那些事儿的书,作者诙谐幽默的口吻让我觉得:原来历史可以写的这么幽默有趣,也因为这本书记住了明朝许多的人物和历史。我曾一度想,要是所有的史书都能写成这样,那我也可以成为历史学家了哈哈~但后来过了一段时间,我又总觉得这种写法似乎少了点什么,直到读到这本书,我明白了,原来少的是那一份历史和文化积淀所产生的厚重。
这本书我读了四分之三,至于剩下的四分之一,属于世界之旅的部分。弃读的原因不是因为作者写的不好,而是因为自己的知识积累不够。对中国历史我或许还能有一点点的认知,对国外的历史却几乎是个文盲。我本就不了解,这本书又以散文的形式对历史和文化进行一个高度的归结和反思,我读起来就愈发觉得晦涩难懂,姑且作罢,待到以后有了一定的积淀再来拜读。。。
说到文化,我又想起秋雨先生的另一本书:君子之道。里面曾提过:文化的终极成果是人格,而中国文化的集体人格是君子。对,是君子。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这本书中除了有对历史和文化的传承,还有对中国文化集体人格“君子之道”的担忧。这本书有三分之一的内容几乎都在讲述文革时期所产生的各种迫害、批斗、虚假,以及对历史和文化造成的无法磨灭的伤痛。初读这部分内容,我曾想是不是有所偏题,明明是文化苦旅,应当多的是莫高窟、喀什、宁古塔这类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名胜古迹,而秋雨先生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篇幅让记忆穿越了时空,去回忆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直到将最后一部分读完,我才大体有个答案。文革中所有的冤屈,所有的迫害,所有的悲剧,皆因为一个字:“假”。是的,就是假,无中生有也好,上纲上线也罢,本质上都是一个“假”字。不知秋雨先生在那个时代可曾经历过绝望啊,四处皆假,无以为真的绝望啊!当这个字蔚然成风,物假,事假,人假,历史假,文化假。至此我终于明白了作者最后一部分对文革那段历史追忆的用意了,倘若我们所知的历史和文化都是假的,那所谓的传承又有什么意义?既然文化的终究成果是人格,如果文化是假,那么人格必然是假,中国文化的集体人格“君子”也必然有了假的成分,是否就成了伪君子?我想这才是秋雨先生真正所担忧的吧,文化和人从来都不是相互独立。人之所以为人,除了躯体,还有真、善、美;文化之所以为文化,除了历史,还有人、真、和传承。。。
知假而不假,文化才能得以更好的传承。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7/8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