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上书店》读后感1400字
岛上书店,读书人的天堂,听起来都令人神往。正是在这两个美妙的小空间,作者把人、事、物、情,写得立体饱满。一本内蕴丰厚的书,何须一个华丽丽的封面!
可以说,这是一本用书串联起来的书,书评链接起几个主要人物的生命故事。书中的一切,似乎都可以拿书来考量:想了解一个人,去“问他最喜欢哪本书”;玛雅的重量“至少有一箱二十四本精装书那样重”;如果詹妮是一本书,“她会是一本刚从箱子里取出来的平装书——没有折角,没有水渍,书脊上没有折痕”……
同时,书的写作、出版、销售、流通、阅读、评论和影响力,几乎是所有人物关注的话题;更重要的,书还用以邂逅爱情,收获友谊,安抚灵魂孤单,认识评判社会,成就他人和自己……于是,有人写书,有人卖书,有人买书,有人盗书,有人读书,有人因书丢了性命,有人用书挽救生活、延长生命……
作者用自己傲人的阅读量,不断给读者以挑战和福利。走近这本更像书店的书,读者大概需要一个上百个G的脑盘,否则无法透彻地理解所涉猎的几十个主人公;而作者对经典或畅销书的阅读、批评和引用,让读者直接接触到“书中书”的魅力,觉得自己占足了便宜。这还不够!狡猾的作者还时不时地恭维、奉承着读书人,让你在虚伪中继续读下去……
爱,是贯穿本书的一条红线。特殊之处在于,作者对爱的界定,朴素得可爱,能让人冲动地爱上“爱” ——“心里隐约沸腾着一种熟悉的、略微有点让他难以忍受的欢欣感”。写到玛雅,爱溢出了文本,小岛书店的空间是拿玛雅的身体做度量的:十五个玛雅宽,二十个玛雅长。每章开篇A.J写给玛雅的书单和简评,更像是用父爱粘合成的——“请记住,玛雅:我们在二十岁有共鸣的东西到了四十岁的时候不一定能产生共鸣,反之亦然。书本如此,生活亦如此”……。作者还把“内衣”和“母亲”并置,对等着推倒出了母爱,不知不觉渗入人的心扉,暖暖的,带着酸味:“她妈妈一直到去世前,每隔一个月都会给她寄来新内衣。她这一辈子都不用买内衣了。” 作者最后对爱的总结——“我们不是我们所收集的、得到的、所读的东西,只要我们还活着,我们就是爱,我们所爱的事物,我们所爱的人”与开篇的那首爱情诗遥相呼应,回荡成文本内爱的珍贵和美好。A.J几年来单调无聊的“用刀割,压平,摞起来,捆好”的生活情态,就是被爱激活的,而他弥留之时没能发出来的那个词——love,更是把爱渲染成无奈的眼泪。
作者对爱情的认识,简直通俗得有些俏皮!“要是有谁觉得你在一屋子人中是独一无二的,就选那个人吧。”“当我读一本书时,我想让你也同时读。我想知道阿米莉娅对这本书有什么看法。我想让你成为我的”……所以,读者如你我,最想分享给一本书的人,大多是我们在乎的人。不是吗?
怀旧如同乡愁,是人类的通病和宿命,这一气息一直萦绕在小说的后半部分。只是本小说中的“旧”里,藏着一个时代,一座孤岛,一个书店,一本不再受关注的书,一个被遗忘的作家,一段无法忘记的时光,一个被爱包裹着的温暖时空!一书一世界,无人为孤岛。书尚在,读者换了一代又一代,作者在哪里?世界尚在,历史在绵延,你我却不是短篇,更不是长篇……那就暂且把这种悖论和遗憾,留给爱,等待救赎!
还想强调的是,不管我们怎样惦念那个被现代科技文明冲击得岌岌可危的岛上书店,不管我们多么喜欢新书的味道和纸质书的手感,当我们抱着手机,津津有味地享受着作者的文字时,何尝不是用行动反讽着作者对电子书的厌恶,在无奈中论证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7/8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