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与肉》读后感900字
第一次听说张贤亮,大概是在十五年前吧,可那时的我对他并无更多的认识,或者说对他的作品没有太大的兴趣,真正对他有进一步的了解是在2009年,读大一的时候。同时通过他,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盛极一时的“伤痕文学”有了全新的接触。十年后的2019年,当我再次阅读张贤亮的作品时,透过文字,仍对那个极端的年代噤若寒蝉。
没有更坏的人,只有更坏的制度。随着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的时间久了,接触的形形的人多了,越来越明白,这世间的道理并不是非此即彼、非对即错;这世间的人也不是非好即坏、非正即邪,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观念,不同的选择,造就了不同的结果。人,作为天生的社会性动物,对外在客观环境的适应性和依赖性极强。一个公平、法治、理性的社会,必定会培养出一大批和而不同,崇尚公平、法治、理性的公民;而一个违背人性,无视法治,极端动荡的社会势必会催生出一群扭曲、冷漠、残暴的可怜人。林肯曾说,“我是缓慢的步行者,但我从不回头”,每每念及那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时代,我总是对所生活的年代心怀感恩,感谢这个时代的缓慢而义无反顾的进步,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活的越来越像一个真正的人。
扯的太远了,还是说说这本《灵与肉》吧!套用一句很俗套的话,“重逢的人终究还会再重逢”。上一次翻这本书时,张贤亮先生尚在人世,可转眼间,作者却已魂归天堂,只留下一粒粒文字诉说着作者内心的忧伤和往事。在《灵与肉》中,女人始终是个特殊的存在,我无法深究其中缘由,或许跟作者的人生经历有关吧。六个短篇中,无论是“灵与肉”中的秀芝,“邢老汉与狗的故事”中要饭的女人,“吉普赛人”中无名的少女,又或者是“霜重色越浓”中的文玉奇,“土牢情话—一个苟活者的祈祷”中的乔安萍,他们尽管年龄不同,身份不同,经历不同,但在她们身上都展示出了女性的美丽和人性的光辉,就如同那冬日的暖阳,温暖着大地。她们都是善良体贴的,都是朴实单纯的,都是坚毅果敢的,她们身上所体现出的美好品质不仅照耀和引导了身边的男主人公,也照耀了所有追求美与幸福的读者,同时也与那个混乱不堪的年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原谅我浅薄的读书体会,愿光明与我们永远同在!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7/8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