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本源》读后感_1600字

《本源》读后感1600字

初中的时候,一部《达芬奇密码》开启了我的丹布朗阅读之旅,从它开始,到后面的《天使与魔鬼》,《数字城堡》,《骗局》,《失落的秘符》,每一部都是不一样的惊险,每一部都是宗教,符号和政治的完美融合。而今年五月份刚刚出版的《本源》,同样没让人失望。


与之前的几部作品相比,《本源》依旧是一样的配方,一样的味道,一样的多线并进,悬念丛生,结局反转。感和紧张感并不是很强烈,相反,这本书提到的两个人类最关心而未解决的问题,在合上书之后,让人久久沉默和深思。


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终将去向何处?


“古人在认识周围的世界时,如果出现了空白,他们就用神来填补这些认知的空缺”。


科学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交给哲学,哲学也解决不了,就出现了神学。于是我们会发现所有以人类现有经验还说不清道不明的,最后都会变得形而上学。很明显,人类是一个很骄傲的物种,不允许自己无知。所以,面对我们从哪里来这样的问题,我们自己创造了一套说法,并冠以宗教的帽子。


而科学,似乎总是用来挑战宗教的。


科学的每一次发现,都伴随着宗教的动荡。从哥白尼的日心说,到达尔文的进化论。为了维护宗教信仰,布鲁诺死了,塞尔维特死了,哥白尼死了,达思科里死了……康德说,世上最令人敬畏的是两样东西,一个是我们头上的星空,一个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律。一个是科学,一个是哲学和宗教。看起来,科学和宗教似乎总是站在对立面。


尼采最著名的那句“上帝死了”,是对达尔文进化论的思考,同时,也是对宗教的讽刺和鞭策。当我们可以用科学解释问题的时候,神还有没有存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而丹布朗给出了这样的观点:也许科学和宗教根本不存在什么竞争,它们只是在用不同的语言讲述同一个故事。这个世界上,两者都有存在的空间。


其实,与其说历史上发生了几次科学和宗教的激烈的对抗,毋宁说是民利和专制权力之间的对抗,毋宁说是人性之恶和欲望之海所导致的惨剧。


世界上的大多数宗教都给出了类似的答案:人类是由神创造的。而现代科学告诉我们,人类是猿类进化来的。现在已经有很多科学家又开始对这一观点产生质疑了。科学就是这样,多数服从少数,少数挑战多数,不断推翻,重建。


那我们终将去向何方?


是天堂还是地狱?

是灵魂的21g消失于空气?

还是我们将会再经历一次类似白垩纪的物种灭绝?


“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将电脑芯片直接植入大脑,将能够在我们体内永远存活的、吞食胆固醇的纳米机器人注入血液,制造由我们大脑控制的假肢,运用CRISRR等基因编辑工具改变我们的基因组,毫不夸张的说,我们正在打造一个人类的加强版”。


丹布朗借科学家埃德蒙给出了这样的观点:人类正在成为一个杂交种≡——生物和技术的融合物。毫无疑问,那时候,我们已经不能叫做人了。


我对作者的这种观点的解读有两点。一方面,“生物和技术的融合物”这一说法深深地是一种讽刺,中国人爱讲“不为物役”,实际上,我们现在已经被物役了。离不开的手机,深深依赖的搜索引擎,人工智能……没有电子地图的我们开始越来越多的迷失方向,离开键盘之后提笔忘字,卸载微信和QQ之后几乎丧失了百分之九十的人的联系……一方面,“生物和技术的融合物”代表着人类在科技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恐惧和迷茫。看起来人类掌握技术,并且永远不会允许技术超越我们。而实际上,人工智能已经越来越多地从单纯的机械化跳脱出来,越来越人性化的同时,也越来越具有“人格”。不少科幻电影中出现的机器人最后摆脱人类控制,大开杀戒的画面其实都在不同程度地反应着这种担忧。


但愿我们的哲学能与我们的技术俱进,但愿我们的悲悯之心能与我们的力量俱进,但愿爱,而不是恐惧,能成为变革的引擎。


合上这本书,脑子里一直深深盘旋着几个问题。


科学的发展能否导致宗教的兴亡?或者说最终会殊途同归?


“熵定律”真的正确吗?(如何解释生命这种有序形态的出现?者如何解释水蒸气变成有序结构的雪花?)


从人类出现至今,技术和科学在不断进步,而“人性”有过进步吗?或者说有过倒退吗?


2018.7.22

1:00 am

小鹿儿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7/8511.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