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路易十四》读后感_1100字

《路易十四》读后感1100字

伏尔泰总让我想到狄更斯,两个国家各自的民族灵魂人物,相似的参政经历,还各自写了自己国家的历史,狄更斯写了英国史,伏尔泰写了路易十四。
在这本书里伏尔泰明显倾向于开明君主制(国家兴盛取决于专制君主的个人能力),在当时混乱的欧洲,根本没有所谓的先进文明思想和制度,比如在宗教上,虽然神圣罗马帝国被教皇控制,但,民生凋敝,而信仰教的奥斯曼帝国也可以两进两出包围攻打天主教的西班牙,再者新教政权的克伦威尔也可以统一苏格兰,英格兰,谁能说天主教,新教,教孰优孰劣?在政治制度上,英国是立宪制,荷兰虽然是共和制,但被像君主专制的法国弄了个底朝天,即便当时英国和荷兰都还是海上霸主,而像巴伐利亚这样的诸侯国也可以政治投机一把,大举分割西班牙,可见决定一个国家的强盛和命运,也不是什么制度,在混乱不堪的欧洲战争里根本看不到任何决定要素,历史充满了随机和偶然。
在这本书里重点体现了这种历史的偶然性,路易十四征战荷兰,侵吞西班牙也好,还是攻打其他公国,很多战役在伏尔泰巨细靡遗描述下,有很多戏剧性情节,比如维尔吉,旺尔达这些公爵的性格问题,因为虚荣和急躁,影响了战役方向,从而进一步奠定欧洲格局,这种影响很深远,这是我看这本书最大感受,偶然的历史论,如果没有路易十四,可能法国也不会那样大力发展自己教育,艺术,比如凡尔赛宫彻底体现路易十四对于建筑,绘画艺术的痴迷,这种重金投入让法国成为当时的文化之都,培养了像莫里哀这样戏剧。但如果没有像路易十四那样爱慕艺术的君主,法国会有那样的变化吗?
当然伏尔泰也并非在歌颂路易十四,法国对于欧洲的统治力之强,也就出现在路易十四那短暂一生中,他也剖析了君主专断的种种弊端,认识到"君主使人感到枷锁的分量",比如法国人打仗,地方军官要判断局势采取行动要汇报君主,等通报人回来,战局都错失了,也由于路易十四好大喜功,虚荣至上,下面的公爵宠臣也都染上这些毛病。这也是后来法国被反法同盟打的一泻千里的重要原因。
在这本书里伏尔泰也重点介绍了周边像荷兰,英国,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德国)的历史情况,政坛情况,这些国家互相拆台,又互相联合,再互相背叛,如此合纵联横看的有点消化不良,建议了解一定中世纪历史背景,否则后面越看越乱。
作为"欧洲的良心"伏尔泰本人只信自然论,是不信教的,在这本书伏尔泰不遗余力地揭露和批判了宗教的虚伪、教士的凶残贪婪以及信徒的宗教狂热和不宽容造成的荒诞悲剧,这是难能可贵的,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史学家能这样描写,需要魄力。
总的来说,不错的历史书,打开它,前提你需要清楚点中世纪历史,法国历史熟悉点最好了。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7/8550.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