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思考,快与慢》读后感_2300字

《思考,快与慢》读后感2300字

虽然这本书名字挺像鸡汤书,但内容倒厚实,且论据充分,如果存在有人因为名字不去读这本书的情况,的确可以称这本书是被名字耽误的了。
看完这本书的感觉是被了。书中大致讲的是人的思维习惯(系统1,系统2),思维过程中容易产生的误区,并用非常详实的心理学试验案例证明了这些日常中人们感受不到的决策错误,提出了对理性人的质疑。阅读这些案例,体验大概是这样的:烧脑、惊奇、难以置信、厉害厉害原来是这样、我去还真是这样。一本书中要把这么多复杂的心理学试验设计和结论讲清楚,还是挺浓缩的,也因此比较难读。读过这些案例,甚至动摇了我一些决策的信念,“启发法”、“启动法”对人做决策过程中的不声不响的影响程度,刷新了认识,看怀疑论都没有体验过这么强的对认知程度怀疑感。
这种怀疑的感受也恰恰应了本书的观点:人们对具体事例的偏好,所见即所得,人脑对概率评估的不敏感性。就是因为读了这么多理性误区的案例,让我对理性判断的可靠性产生了过度的怀疑。所以,该相信系统1的时候还是要相信,如作者建议,重大问题决策,动用系统2,不然活的多累啊。
总结如下:
第一部分
1.系统1是直觉性思考,随时开启,不需刻意注意,重视因果、故事、生动。系统2是缜密思考,需启动,可控制系统1,启动起来很费力。系统2可以认为是人集中注意力后的一种思考形态,系统1则认为是直觉等,人不用留意就可以启动的识别能力。具体系统1和系统2的划分是引用了基思·斯坦诺维奇理论的,和生活还是比较相符的,虽然生理机理没有清晰表述,但姑且信一下,可以通俗认为是潜意识和注意识的判断力。
2.讲述了系统1系统2进行工作的场合,以及瞳孔,这个系统2开始工作的指示灯。系统2高度集中工作时,出现《稀缺》所讲的“管窥效应”。(这本书还真是什么都讲)
3.系统2精力有限,耗能,在疲惫和低血糖状态下表现不佳;系统1可以直觉性记忆。
4.详述系统1联想的机制。具体事例证明了人的多数联想思维是无声的,隐藏在有意识的自我之后,也就是说有些想法在你大脑里产生了,自己都意识不到,但会对行动产生一些影响。(听起来很神棍,但有事例证明了,如果为真,人们更应该注意被潜意识的东西影响,即便自己以为自己并没有产生相关想法)。外在潜移默化影响思维重点词义:启动效应。
5.系统1联想机制。熟悉导致认知放松,熟悉更容易导致信以为真。(生理基础,熟悉的代表安全)。“想让人信赖,能用简单句就别用复杂句”,不知是否适用狼人杀。
6.系统1联想机制。联想的不断激活,系统1认知方式的养成:一件事第二次出现就没那么惊奇了,因为系统1已适应;系统1生来习惯自动联系因果编故事。
7.联想机制应用:环境下的联想认知(记忆)是快速决定的重要依据;眼见为实,第一印象印入系统1,并保持一定连贯性;人们总有快速轻下结论的倾向。
8.如何做直觉判断:系统1联想机制 强度匹配(系统1天赋);无法关掉的系统1
9.启发法:潜意识自动将一个难以评估的困难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转化过程中自然有一些偏差。
第二部分
10.系统1思考时,处理直观具体案例能力远强于理解概率样本能力。举了一个全文一直在用的有说服力例子,图书馆性格。
11.重要词义:锚定效应。做估计时容易出现的一种心理,评估“参考”,暗示即为一种锚定。源自启发效应的潜在影响和调整不足。
12.可得性:越易想起的,越认为是可能的。经典例子,思考12条优点的人,不如思考6条优点的人,认为自己优点多。认知时候的艰难程度是系统1运作时做推测的重要参考。
13.对概率不敏感、对具体事物敏感、可得性使得人们对小概率危机事件的错误认知,加上效用层叠,过激反应诞生。应用于社会风险控制领域。
15.系统1常用均值、强度的评估方式而非总量的评估方式。重要案例:银行出纳;少即是多的多余破餐具。
16.因果关系比统计学信息更有说服力,人不愿从普遍现象中推导出特殊性。
17.回归平均值现象,说明了系统1因果判断时的一些误区。刷新认识的一章,单次表现可能只是概率性陷阱。
18.直觉性预测修正法:大样本,多注意。
第三部分
19.《黑天鹅》理论:人们偏爱归因
20.未来难预测
21.预测新方法:“量化预测”
22.和量化预测相比,在人们可通过实践反馈获取争取的经验和知觉的领域,专家意见是可行的,在不满足这种条件的领域,专家意见还不如公式量化预测靠谱。
23.描述了一种因为希望获得成功而不愿承担责任而出现的非理智行为。靠外部意见获得理性决策。举了人们偏向于预测自己团队成果更丰富的事例
24.过度自信偏好,但乐观有好有坏
第四部分
25.人是如何做选择的:期望效应理论,适用与不适用的地方。
26.前景理论,补充了参照点、损失厌恶、敏感度降低等细节,对期望效应理论进行修正。
27.禀赋效应。已拥有的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更难割舍。
28.公平性在经济活动中有一定影响,而非经典经济学价格完全由供需决定。
31.框架效应。宽框架和窄框架思考,多次重复的话对风险效应的一个效果?
32.心理账户。处置效应使得人们考虑沉没成本而会偏离理性。警惕这中间经常容易出现的沉没成本问题;偏离常态的决定做错后,会更让后悔。
第五部分
35.记忆体验并不能完全反应过程总体验,而是记录验峰值和最后的体验进行平均。记忆体验有偏差,人们记忆不可靠的另外一个表现。(即便人们的记忆不可靠,但人们还是靠记忆经验去认知和适应社会的啊)
36.平均(典型)体验课替代整体叠加,(这一点可能对APP设计也挺有用的)这一个也是照应了前文的系统1并不能精确计算累加值,而是对平均值有印象。记忆自我和经验自我的区别。
37.幸福的测量方法及一些结论。(幸福测量这个刷新认知,试验内容也挺有趣的)
38.记忆自我和经验自我是两种生活衡量方式;聚焦效应:思考起来这件事情,会唤醒情绪,进而产生某种情绪;时间对经验自我显然有很大的影响,但是记忆自我会忽略过程中的时间。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7/8605.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