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无声告白》读后感_3000字

《无声告白》读后感3000字

与众不同的人生——《无声告白》

文/阿唐胞苷

美国著名关系戴尔·卡耐基在他的著作《人性的弱点》中,曾强调过,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虽然构成人体的基因相同,但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成一体,各不相同。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创造一段独处的时光,抛弃所有的事物,冲破所有的束缚,活出那个真实的自己。而现实中,我们为了追求认同而抹杀了自己的不同,为了讨人欢喜而收起了自己的锋芒,为了获得父母的爱而宁愿听之任之,这就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之苦,也是找到自己之难。

《无声告白》这本书就讲述了一个想活出自己人生的女孩最后走向死亡的故事,一个人摆脱他人的期待,活出自己是一件多么难的事。书中作者将人物的刻画细腻精致,特别是对人物心理的诠释,感情充沛,准确敏锐;故事情节安排紧凑,扣人心弦,特别是对这个混血家庭的深度剖析,洞察力极强,令人惊叹。

《无声告白》是作者是伍绮诗,父母均为科学家的她,是香港移民第二代。这本书是伍绮诗耗时六年写就的第一本长篇小说,一经出版就广受好评,成为2014年度最具实力且众望所归的黑马,不仅跃升为《》畅销书,还获得包括美国亚马逊网站在内的无数媒体评选出的2014年度最佳图书。

这部小说主要围绕一个16岁少女的死亡而展开的,搜寻真凶的过程中揭示了詹姆斯一家隐藏已久的秘密:种族、文化、性别、父母对子女的“爱”……

作者对家庭每个成员的细致描摹引人入胜,书中的情节会引起共鸣,以使我们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

但,我们的人生是与众不同的。

1.父母与众不同的人生成为事情的根源

这个事情就是:莉迪亚的死

书中的第一句话就是,“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而后面的故事展开都是围绕这件事。但事情的根源在父母。因为莉迪亚的父母,因为她父母的父母。

“因为她的母亲最希望与众不同,她父亲却想要融入人群,而这两件事都是不可能的。”

莉迪亚的母亲玛丽琳,因为不想像自己母亲那样:一生平淡麻木、围绕家庭、做饭、洗衣服、孩子过活。所以,玛丽琳从小就想变得与众不同,理想是当一名女医生(因为当时女医生非常少);后来嫁给詹姆斯也是与众不同的,因为詹姆斯是生长在美国的中国人,黄种人,没钱、没地位,哪怕是母亲坚决反对。

莉迪亚的父亲詹姆斯,因为是生活在美国的中国人(詹姆斯的父母是顶着假名来到美国的),从小就知道自己与众不同,被当做外国人、被嘲笑,所以,他讨厌自己的与众不同。

当母亲玛丽琳没办法完成学业成为医生的时候,她把自己的希望都寄托在莉迪亚身上;当父亲詹姆斯没办法走出小时候被排斥的感受时,他希望自己的女儿莉迪亚可以融入人群;但女儿莉迪亚终究无法完成母亲和父亲的心愿(学习成绩不好、孤独、没朋友)而倍感恐惧,最终选择自杀。

2.追求与众不同的人生会带来复杂的心理问题

当我们无力改变现状又无法创造新的人生时,

我们会自卑、压抑、孤独、恐惧、逃避。

围绕莉迪亚的死,作者开始揭示詹姆斯一家人的内心秘密。

1)父亲詹姆斯

当詹姆斯一直自卑于自己的出身、肤色、种族时,没能走出小时候曾遭受的嘲笑、戏弄、以及无法合群的挫败感时,他能够理解儿子内斯的心理。就在莉迪亚死后与妻子玛丽琳的争吵中,我们看到了他的孤独和脆弱。

“与众不同——你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感觉。”

“你又没有在别人都和你长得不一样的房间里待过,没有人当着你的面嘲笑过你,你也从来没有被人当做外国人对待。”

而这样的话曾是他埋藏心底多年的秘密。

2)母亲玛丽琳

当玛丽琳安排好母亲去世各项事宜后,只留下母亲的挚爱:《贝蒂·克罗克烹饪书》这本书。这本书时刻提醒着玛丽琳:

“你不想要这样的生活”“你的人生不止如此”

而后才有玛丽琳的失踪(重新上学,做医生)、安排莉迪亚的一切(补偿心理)。

当警察告诉玛丽琳一家,莉迪亚是自杀的时候,玛丽琳执意认为警察想匆匆结案,因为“如果她是一个白人女孩,就会调查下去”。而这样的想法也是玛丽琳一直压抑着的真实想法(母亲说的对:你应该和一个更像你的人结婚),同时也是詹姆斯一直以来的恐惧:内心深处,她还是会给所有事物贴上标签。

3)大女儿莉迪亚

在玛丽琳失踪复习,想完成学业的那段时间,莉迪亚想起妈妈一直放在厨房的烹饪书。虽然只有六岁,但她懂得了思念、伤心、恐惧和他人的期待。

“莉迪亚像读盲文那样用指尖抚摸着纸上的凸起。起先,她不明白这一页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直到一滴泪水溅落在纸面上,她用手一擦,书页上留下一个凸起的斑点。”

这时,她承诺要实现母亲的每一个意愿,而这样的承诺以丧失自我和生命为代价的。

莉迪亚注定是孤独的,她在家里假装给朋友或同学打电话,博取父亲的开心(爸爸觉得她很合群);她假装自己很开心,愿意学习(妈妈觉得她应该有个与众不同的人生,要出类拔萃);她甚至假装自己是条狗(她觉得自己只有听从,不会反抗)。

所以,老师和学生认为,莉迪亚安静孤僻,缺少朋友,她最近的成绩直线下降。她的家庭也很奇怪,没有朋友,与环境格格不入。

当詹姆斯翻看报纸时,也看到莉迪亚是孤独的、不合群的。(来自混血家庭背景的孩子,通常难以找到自己的定位。)

莉迪亚不想失去爸爸和妈妈,承诺实现他们的每一个愿望,而这个过程中她不但孤独、恐惧,而且失去自我,甚至生命。这样的恐惧让她感到“继承父母的梦想是多么艰难,如此被爱是多么令人窒息”,因为这样与众不同的人生不是她想要的。

4)儿子内斯和小女儿汉娜

内斯和汉娜在这个“奇怪”的家庭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并且能够逐渐从中逃离,并实现自己的人生。

内斯没有因为父亲的不高兴而放弃对宇宙、太空的兴趣,反而努力学习,并考上哈佛来证实自己的存在和优秀;没有因为父母的不在意,甚至忽视而气馁,反而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并为之奋斗。因为他知道,“父母越是关注你,对你的期望就越高,他们的关心像雪一样不断落到你的身上,最终把你压垮”。而考上大学正是他逃避这个特殊家庭的最好方式。

汉娜从小学会察言观色,习惯爸爸、妈妈以姐姐莉迪亚为中心,并找到家里的角落(桌子底下)作为自己的栖息地;能够给他人适当的温暖和安慰(当妈妈在姐姐莉迪亚房间痛苦时,她的及时出现);最后在父母逐渐从失去莉迪亚的痛苦出走出来时,她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

3.与众不同的人生需要自己认同

莉迪亚在父母安排的人生中,丢失了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谁,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样与众不同的人生缺乏重要的根基(自己认同),终将轰然倒塌。

最后,莉迪亚在码头上许下新的承诺,这一次,是对她自己许的。

她将重新开始: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只是这样的重新开始是以结束生命为开始的,这样的开始像是一种逃避、一种解脱、亦或一种重生,重要的是她找到了平静和自信。

对于詹姆斯一家来说,莉迪亚的事使他们每个人都经历了与众不同的人生,而生活还将继续,他们要做的是接受:接受莉迪亚的离开,接受家庭的“奇怪”,接受痛苦、肤色、……,重新开始,因为“还不算太晚、还不算太晚”。

总之,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而作为独一无二的我们,拥有与众不同的人生。作为父母,我们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如何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无私的爱,如何让孩子不受他人期待影响而活出自己,这是家庭教育的根本,这本书给了一些启示。作为普通大众的我们,能做的即是:接受不能改变的;创造能变并想改变的一切;过好我们自己这一生。《无声告白》这本书更是我们在找到真实自己路上的指示灯。

本文完

感谢您的阅读

文/阿唐胞苷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7/8696.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