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马拉拉》读后感2300字
《我是马拉拉》是马拉拉与英国知名战地记者克里斯蒂娜拉姆合著的马拉拉自传。讲述一位巴基斯坦少女马拉拉在极其落后极其恐怖的环境下,有勇气、有胆识、从小深受父亲影响,具有政治家头脑和野心的普通家庭女孩,毫无畏惧的追逐梦想的故事。17岁的马拉拉获得了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她是诺贝尔和平奖自创建以来最年轻的获奖者。
马拉拉优素福扎伊于1997年7月12日出生于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省一个普什图普通家庭,遭枪击时她还是巴基斯坦西北部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斯瓦特县明戈拉城的一名学生,当时她极力争取女性受教育权利,同父亲极力与压迫、黑暗势力斗争。
马拉拉的出生给家庭带来了好运,从此父亲精神焕发干劲十足,开始为他的梦想“创办学校”而努力。创办学校环境苛刻无力可使、无钱投入、发不起工资、招不上学生、被追债、社会的抨击、按当地普什图人的风俗再贫穷艰难也不能拒客。他设法争取权利,得志同者的帮助,最终艰难的运营起了学校,到不亏损,多少次走投无路一步步挺过来。他们最大的喜悦是能让孩子们上学,因为,整个巴基斯坦的妇女是被轻视,无权受教育。胡沙尔学校免费接收无条件上学的孩子。马拉拉亲眼目睹了垃圾山的孩子们,恳求父亲要求那些孩子们能在父亲的学校免费上学,那时马拉拉萌生了念头,一定为争取女性受教育权利而努力。
父亲从小发音不清逐渐成为一个优秀的演讲家,备受人们的尊崇。进入斯瓦特,他的父亲是和平协会的发言人,为受教育、为和平进行勇敢的斗争,、演讲、不畏险阻。常有人说:“当心,下一个瞄准的人就是你!”而马拉拉是父亲的力量,是父亲的参谋。马拉拉不带面纱,这连她母亲都无法接受。但父亲对女儿说:“女儿,我会捍卫你的自由,朝你的梦想发展吧!”马拉拉从小目睹父亲的坚韧不屈,努力经营学校,与宗教领袖、政界人物打交道,心中竖立起为正义和平为追求知识的梦想。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造就了不平凡的人。
2008年底,控制了马拉拉的家乡——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的斯瓦特河谷。法兹鲁拉先以建造电台,传播思想,包括宗教行为规范,女性不能单独出门,必须穿罩袍,不可逛市场,不可跳舞,男性不可理发剃胡子等等,若有违或反不从,就得被杀。借着宗教控制人的思想,禁止一切外来思想入侵,不让女孩接受教育。那些人们甘心乐意为法兹鲁拉奉献,妇女们甚至把他们的陪嫁品金银首饰都捐给了法兹鲁拉。接着就是一步步的强制和惨无人道的杀戮。到处都是焚烧电视和DVD冒着浓黑烟雾的场景,炸毁学校,自杀式炸弹的袭击,要么就是以各种违反的条规将人处死,以示警戒。
十一岁的马拉拉也是从这时开始了自己争取人权的活动。她以笔名“古尔马卡伊”在英国广播公司(BBC)的乌尔都语网站上写博客,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描绘了武装控制下斯瓦特山谷的悲惨生活,枪杀和斩首成为广场常景、往昔繁华的买卖市场门可罗雀、绿树和山涧被炮灰和枪声所掩盖,恐怖的气息让人不敢入睡,出门之恐慌深怕旁边的人就是的献身者,直升机盘旋在上空的毁灭迹象,军方的无能无为,该政权对妇女权利的严重以及对女孩受教育的全权干涉。
2009年,炸毁了当地的100余所女子学校,并颁布法令禁止女子受教育;马拉拉和她的家人被迫离开家乡投靠亲戚几个月。回来后,学校仍在,但墙壁上留下弹孔的痕迹,让他们在接近死亡中求学求知。几个月后,禁令解除,但是规定女孩只能接受严格的教育,且需穿长袍上学。然而,这个解禁形同虚设,分散在斯瓦特街头的武装人员依然极度仇视女性教育,房顶上到处是狙击手。马拉拉和她的同学们每天都在万分的惶恐中上学,走在路上四处提防,因为随时可能被枪毙;许多老师顶不住压力纷纷离职;家长们因担忧孩子的安全而逐渐办理退学;孩子们坐在教室的每一天,都有可能是最后一天。
红顶清真寺里的动乱,杀戮,犹如血的洗礼。政权、宗教、这一切让人深思,让人不得其解。
“谁是马拉拉?”2012年10月9日几名的武装分子拦住了胡沙尔学校的校车,命令的口气问道。马拉拉遭到枪击,子弹从左眼射入穿过耳朵进入左肩,伤势严重。后被送到伯明翰接受治疗,奇迹生还迎来了第二次生命。现在马拉拉被牛津大学录取,也成立了马拉拉基金会,帮助更多女性接受教育。
而我们,不用吃变质的食物,不用身临发臭的河水,不用担心电力、天然气、通讯。祥和安逸的环境,自由平等一片繁荣。我们没有经历马拉拉的苦难,也没有那恐怖与死亡的气息,我们更应该珍惜,追求知识,追求进步。直到他们在伯明翰时,母亲还在为浪费的食物感到难过,并把剩下的食物拿去喂小鸟。心里仍担心着当时寄居在他们家中的几十名孩子现在的处境。一家人拥有博大的爱、胸怀与宽阔的眼见。
时势造英雄,马拉拉是一名毫不起眼的孩子,从羞涩、胆小到进合国演讲,争取女性接受教育而不懈奋战。然而她的出国治疗,一些国人们认为是阴谋,是趁年轻改变自己的一种手段,或说她并没有中枪,巴基斯坦人不再崇拜马拉拉,而马拉拉毫无顾忌,只要人们能够接受她倡导的女性受教育的思想、并使她的国家进步就满足了。
她的成名是中东政权纷争、911事件后西方对文明的恐惧,女权主义脱胎换骨、焕发生机的综合产物。只有一个最基层的马拉拉,平凡而伟大的人生事迹。有人说她像朴槿惠,然而,不同的是,她没有出身在政界大人物家庭,也没有什么特殊背景,只是普普通通的穷苦家庭的孩子。也有人说她还年轻,经不起考验,然而,特殊的生长环境造就了为国家自由和平奋斗、雄心胆略的奇才,并且她仍在努力着。
这样的故事,让我们为之震撼。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7/8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