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读后感2200字
【时光社】社长 踞坐风尘 书评
有句话说:“若觉中年无作为,劝君重识曾国藩。”
读书致用,从这个角度进入曾氏家书,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切入口。再进一步,大抵人生真正的事业建立,正是在四十不惑前后开始,到五十知天命之际,达到一定程度的建立成功。而后是努力稳定,直至生命凋零而功业犹在,庶几可以说不负人生。
一般观察人事,我们有三种角度:
批评角度:见恶不见善。
学习角度:见善不见恶。
批判角度:见善亦见恶。
我们所努力追求的,当然是第三种角度。但是从用的角度而言,我们则主要取第二种角度。就是说,对于曾国藩这样杰出的历史人物,我们重点还是可以从他身上学习到什么感悟到什么。其次才是批判的反思,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去落后价值取可用精神。至于批评角度,主要是搞历史对比研究的人士的重点,作为我们学习致用为主者而言,不妨可以略过。
家书者,和家人的通信往来也。作为家书能够流传于世,当然要有它普遍价值的一面,这一面,就在于曾氏家书中对于兄侄的循循善诱,悉心培养。善诱是思维引导,培养是方法指导。这都是很实用的东西,这就构成了这部家书虽是一姓私文,却具有普及价值的地方。
宏观的看曾国藩这个人,还得借助他的一生挚友欧阳兆熊的一段笔记。欧阳兆熊的文集《小窗春呓》中,有一篇题为《一生三变》的文章,文中说:
“文正一生凡三变……其学问初为翰林词赋,既与唐镜海太常游,究心儒先语录。后又为六书之学,博览乾嘉训诂诸书,而不以宋人注经为然。在京官时,以程朱为依归,至出而办理团练军务,又变而申韩。尝自称欲著《挺经》言其刚也。咸丰七年,在江西军中丁外艰,闻讣奏报后,即奔丧回籍,朝议颇不为然。左恪靖在骆文忠幕中,肆口诋毁,一时哗然和之,文正亦内疚于心,得不寐之疾。予荐曹镜初诊之,言其岐黄可医身病,黄老可医心病,盖欲以黄老讽之也……此次出山后,一以柔道行之,以至成此巨功,毫无沾沾自喜之色。”
细玩这篇文章,所谓一生凡三变,指的是从辞赋之学变为程朱之学,此为第一变;再从程朱之学变为申韩之学即法家,此为第二变;后从申韩之学变为黄老之学即道家,此为第三变。欧阳拈出的这三变,真可谓对曾氏生平轨迹的一个既简练又深刻而准确的概括(以上引唐浩明先生语)。
微观的看曾氏的一生三变:一变儒家,理学带给曾氏的修身工夫,实际上为其未来出山办团练奠定了自我榜样的基础。二变为法家,曾氏由于严苛僵硬的法术思想吃了不少苦头,但这又为其未来的二次出山做好了准备。三变为道家,这一变有个道理,不是说曾氏从此就自然从容,完全道家化了,而是说他通过二次出山前的反思,完全融会贯通了三家思想,出入无际,得建功勋。
须知曾氏主导的是政军大事,政治必以儒家为其表,军事则以法家为其里,衔接融合二者的,正是道家的顺势而为思想。
儒家阶段,从一个普通的角度观察曾国藩,这不是圣人,而是和你我一样的世俗之人。早期儒家阶段的曾国藩也曾经花街柳巷,年少轻狂。他曾经爱上一个,与之缠绵悱恻,并戏题赠一联相送:“大抵浮生若梦,姑从此处销魂。”斯人风流,于此可见一斑。后来结识唐鉴和倭仁二位理学大家,进入儒家理学阶段,曾氏开始立志守恒,修身齐家。
法家阶段,曾氏吃亏不少,兵败之际,自杀堕水,被身边人强救而起。此一阶段,由于强行法家之术,曾氏与身边同僚关系相处相当糟糕,不过治军倒是不错,此是法术的优势处所在。法家阶段曾氏最大的败笔,是与江西官场的决裂,几乎灰头土脸借口丁忧而归家。政治军事,都陷于极大的低潮时期。此是曾氏一生最大的痛点,无论是其主观立场,亦或我们旁观者的立场,都不免为之叹息。然而屡败屡战,持之以恒的曾氏“挺经”之学,“好汉打脱牙和血吞”的精神,也正是成于这个时期。
道家阶段,曾氏通过蛰伏故居的深刻反省,悟透三家要害,大人虎变,乍再出山,果然不同凡响。此后一路风尘,指导兄侄,弥合旧有嫌隙,历经艰险,最终带领湘军,消灭了太平天国。世传曾氏所谓的“冰鉴”之术,大抵完善于这个时期。一整套的相人之面,知人之术,知人识人培养人,对于曾氏的后半生功业建立,帮助巨大。
纵观曾氏一生,我们可以用他家书中反复出现过的十二个字对其进行总结,即:“进德修业”,“有志有恒”,“抱残守缺”。
进德修业:进德是不断完善自身德行,每日坚持学习读书不断;修业是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学到的东西事上练,拿实践真工夫说话。
有志有恒:有志是立常志,不要常立志,立下一个志向常进不退,不要三天两头改志;有恒是持之以恒,屡败屡战而依然坚韧不拔,好汉打脱牙齿和血吞,扎硬寨,打死仗。
抱残守缺:抱残是“忍字诀”,任何事情承认不完美,接受不完美;守缺是“悔字诀”,“花未全开月未圆”,主动追求一点缺憾遗憾,绝不事事占上风,好处全归己。
这十二个字,堪算是曾氏一生功名事业的秘诀所在。说穿了,其实没什么了不起。
重点在于人家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去实践去实行。而我们许多人所以聪明犹在曾氏之上,机会犹比曾氏还多,偏偏却没有干出什么成绩的主要原因,无非在于这十二个字不全,或者字全了行不全,没有完全奉行到底而已。这是我们读曾氏家书最要反思的地方。
读了,反思了,然后对于家书中好的观念理念,坚持不懈的去实践了,就算是没有白读这本书了。
2019-1-12于上海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7/8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