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读后感2500字
有人问大珠慧海禅师是怎么用功的,他答:“饥来吃困来眠。”又问:“大家不都是这样的吗?”大珠禅师说:“不同,他们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需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
这回答真是让人忍不住赞叹,是啊,人生在世只要专心做好身边实实在在的事就行了,想那么干嘛?很多人觉得所谓的哲学也不过是一帮没事干的人故意讲一些绕来绕去的话,研究一些有的没的,纯属是浪费时间。
真的是这样吗?还是让我们一起先了解下那些《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吧。在这本书里,如果去掉宗教、科学,数学和历史等内容,真正涉及形而上的哲学人物作者其实只是有选择的写了20位,我试着把他们整理如下:
1、苏格拉底——怀疑一切,不停追问,以致自己被判死刑。有逃脱的机会却主动放弃。
2、柏拉图——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投影,重视心灵理性。
3、亚里士多德——不同意柏拉图观点,重视现实经验,著作被后人分为物理学和形而上学。
4、罗素——逻辑实证主义。想用严谨的逻辑符号代替之前所有的哲学观点,用逻辑的方法分析前人的一切命题;证明上帝不存在。
5、笛卡尔——数学派,理性主义。“我思故我在”,因为“我怀疑”这件事是确定的,那么只要有了怀疑的念头,就说明“我”肯定是存在的,“我”要是不存在就不会有这些念头了。笛卡尔想象中的哲学体系应该像欧式几何一样,先要有一些不言自明的公设,然后用演绎推理的方式推导出整个哲学世界。
6、斯宾诺莎——笛卡尔的继承者,完美地实现了笛卡尔的想法。他承认上帝,但他心目中的上帝不是教或者犹太教中人格化的上帝,而是无所不在的实体,而且人和世间万物是一体的(这点和中国的“道”极为相似)。
7、培根——重视事实,依靠归纳法做研究,通过观察多个个别的现象,总结出普遍规律。
8、洛克——心灵是白板,人的经验是从后天客观的世界中获得的;主张天赋人权,人人平等。
9、贝克莱——彻底的唯心主义,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只是存在于头脑中的经验。
10、莱布尼茨——理性主义者,物质无限分割到最后就是不存在,所以一切物质都由精神组成。
11、休谟——没有因果律,没有归纳法,我们的理性无法认识这个世界的真相,一切都是不可知的
12、康德——所有的知识都要先经过人类心灵的加工,才能被人类认识。心灵加工经验,心灵生产经验。人类永远无法真正认识世界(物自体),人类看到的只是表象的世界。世界分为“完全不可知”和“可以用理性把握”两部分。
13、黑格尔——就像有阴就有阳,宇宙的本质是矛盾的,而相互对立的矛盾体又组合成“绝对精神”(事物都是不断地、自发地、有方向地,向高级形态变化着,变化到最后就是“绝对精神”)共同向前发展,“绝对精神”有自己必然的进程,人类只是它实现自己目的的工具。历史的发展轨迹是必然的。
14、叔本华——康德的继承者,悲观主义,踢馆黑格尔。他认为万物的物自体是统一的,这种统一的东西叫“生命意志”。生命意志是一股永不停歇的力量,这股力量驱使着万物去运动,去发展。叔本华建议苦修禁欲,用理性意志和控制感性冲动,把自己的感情和欲望上升为全人类的感情和欲望,这样就可以尽量消除个人的欲望。他还建议欣赏艺术,他认为,人在欣赏真正艺术的时候,内心是非功力的、不带欲望的,也就脱离了生命意志的控制。
15、尼采——继承了叔本华的形而上学,把“生命意志”改成了“权利意志”。权利意志是指要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更强壮、更富创造力的欲望。尼采把人分成了强者和弱者,把道德分成“奴隶道德”和“贵族道德”,推崇强者和精英主义,反对人人平等。他认为,同情弱者这没错。但弱者不能以此为理,去要挟榨取强者,去拖强者的后腿。
16、克尔凯郭尔——存在主义先驱,继续踢馆黑格尔,重视个体的存在,认为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形而上学和自由意志有矛盾,主张抛弃理性。
17、维特根斯坦——双倍哲学家,先建立逻辑实证主义,即用严谨的逻辑符号代替之前所有的哲学观点,用逻辑的方法分析前人的一切命题,最终把整个哲学世界都用逻辑符号重铸一遍。而且得出的新结论必须要被经验实实在在地证明。但后来发现理性根本无法担负从总体上解释世界、指导生活的任务,认为逻辑实证主义得不到任何有意义的结论。所以他又亲手毁灭了逻辑实证主义。
18、波普尔——提出检验科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标准:证伪。即科学理论必须能提出一个可供证伪的事实,如果暂时没有人证明它是错的,那它暂时就是真的。没有永恒不变的真理,所有的理论都可能是错的;主张应当建立“开放社会”,因为执政理论和科学理论一样,永远都可能是错的。证伪主义给形而上学的终结又临门踢了一脚。
19、萨特——存在主义,人类存在才是最根本的事实。人及人的问题先于其他一切东西而存在;任何时候都有选择的自由,并且要承担选择的责任,不能逃避选择,哪怕什么都不选,也是在选择。
20、加缪——世界是荒谬的。当形而上学不存在后,历史和个人的目的都不存在了,人生和世界没有任何目的,所以世界是荒谬的。
罗列完了,但好像并没有什么大彻大悟的体会,反而更增添了几分茫然。在哲学的道路上,总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哲学的终结者,然后又被后来者终结,于是在不断地终结中也把形而上学攻击的千疮百孔,直到被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再最后踹上临门一脚。就当大家认为证伪主义是衡量一切的标准时,又无奈地发现它也存在着缺陷,好像永远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用作者的话说就是:形而上学走不通,形而上学的问题都没有答案,记住这一句就够了。
然而,虽然没有答案,也不能阻止人类的思考,因为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冲突是永恒的,困惑也是永恒的,那些终极问题就在那儿,容不得你对它视而不见。人类不就是在不断地思考中更加清楚的认识自己和世界的吗?从某种程度上讲,人类的正直和淡泊等品性不也正是来源于此吗?
最后再强烈推荐本书,作者林欣浩据说是年读300本书的牛人,对历史和哲学都有很精深的研究。其语言诙谐幽默又不失认真严谨,时不时还穿插某些哲学家的风流史,文风神似当年明月。如果你对哲学感兴趣又不想被催眠的话,本书绝对是值得你一读的佳作。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7/8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