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读后感_1400字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读后感1400字

从来道不远人,中西皆然。其实书中所谈先哲都有所及。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引入物理学的概念,以“心流”和“精神熵”指陈散在的、感性的人类心理现象,大大提升了心理学的科学价值。

“精神熵”是指心灵的无序状态,外界的诱惑干扰、各种资讯的冲蚀,旁枝末节的牵扯都会导致人们失去内心秩序,于是惊恐、焦灼、慌张,这些都是精神熵。“心流”则指忘我投入到某个人生目标中,且在完成目标后充满能量且非常满足的状态。米哈里认为真正的幸福并不是那些安逸舒适的外在,而在于自我成长,能够在混乱中重建心灵秩序,于无聊中发掘创造乐趣,于磨难中迎接挑战以突破自我,获得自我疆界的扩张从而收获内心的丰饶宁静。米哈里说:“幸福如此难能可贵,主要是因为宇宙初创之始,就没有以人类的安逸舒适为念。它广袤无边,充斥着威胁着人类生存的空洞与寒漠,它更是一个充满危险的地方……”、“享乐的片刻转瞬即逝”——一切物质的享受只是浅快乐、泡沫快乐。只有当你全身心投入,忘我、遗世、遗忘了时间,你才能收获深度快乐,永恒快乐,达到“心流”这一最佳心理体验。所谓幸福,其实只是人们朝着精神高地迈进所产生的副产品。

其实这样的观点并不新鲜。先贤圣哲早有各种表达,比如儒家的“格致诚正”与“知行合一”便包含了“心流”的要素。道家的“元气”、“元神”、“元精”大概都可视为“心流”的近义词吧。米哈里书中引用了庖丁解牛的典故与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由此看来,是否禅宗的禅那,老庄的无所待、逍遥游也颇有些“心流”的意味呢?而 “精神熵”亦即“心猿”、“心魔”与“妄念”。区别在于传统表达大道至简,包孕丰富却又因人而悟。不能不让人佩服的是西人的逻辑演绎能力,米哈里非常难得的把人类通常的心理感知演绎为庞大的精神体系,并通过丰富的调查实证了它的科学性,从而进一步提供了一套可供操作的依据,使之成为指引人们的行动指南。比如他提出了获得心流的几项要素:设定愿意付出的目标,严格的自律和专注力、提高技巧难度、即时反馈机制……

写到这,忽然想起多年前在《天涯》杂志上读到过一篇文章。作家郭文斌谈到自己曾身犯顽疾,遍寻良医不得治。后经高人指点而意识到所有的疾病都来自非安详,通过走进安详终获痊愈。郭文斌提到了“给”、“守”、“勤”、“静”、“信”安详五要素:1、戒掉得失心、弱化自我,喜舍奉献,通过“给”以扩大心量,收获力量感。2、唤醒本体,“守”住身心不旁逸斜行,回到本质,回到根 3、以“勤”向时间致敬,“勤”意味着行动力,不断给自己升级。4、“静”能补给能量,心湖映照明月。5、“信”而得心定。

其中最有感触的是郭老师所提到到“找到现场感”。所谓现场感,就是不要离开本体,或者说时时和本体保持同步,行止坐卧身心全然在场。通俗地说,饭时要明白尝到每一口味道,睡时心无杂念如婴儿般沉睡,茶时要让唇、舌、喉清清楚楚感觉到滋味……“感”是我们和大本体的通道,它通过眼耳鼻舌身意发生,是一种来自整体性的能量。当这种“感”稳定下来时,本体能够时时刻刻跟着“我”,随之,我们会有一种安全感、力量感。这时,焦虑就会消失,烦恼就会消失。这个“感”一打开,喜悦之泉就会打开——写到这,又感觉有禅宗饥来吃饭寒来衣,心无挂碍无有恐怖的感觉了。。。

总之,泉水在山乃清,会心当下即是。道理总是朴素简单。世间之难却又往往在于我们得用一生的努力才能最终实践朴素之道,收获纯粹之乐。我愿一直努力,心如止水。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8/11173.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