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大秦帝国(套装版)》读后感_2300字

《大秦帝国(套装版)》读后感2300字

在写这篇读后感的时候,特意去翻了翻笔记,比较巧合的是,开始阅读这本书是8月16,阅读完这本书时间是9月16,时间跨度正好一个月,断续用了125h啃完这部500万字的小说。从秦孝公用商鞅变法起,终于烽火三月不休读完以后,不甚唏嘘,说点感受吧!在我还是个初中生时,我就对秦朝这段历史有浓厚的兴趣,抱着那本砖头厚的《史记》(台湾出版社)“不求甚解”,然而,那时候读史没什么观念,属于猎奇行为,也属于一个愚昧无知的读者,最爱项羽本纪,常为项羽的英雄末路无故感慨。我得承认,在此之前,我和大多数不愿坐冷板凳读史书冷静分析的文艺青年一样,对于秦朝对于始皇的基本印象,一言以蔽之,暴君+暴政,及至看完这套《大秦帝国》,倍感汗颜。千载之下,历史的真相已经被歪曲的不成样子,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安能辨尔是雄雌。这也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儒家统治内,对原生文明的歪曲刻薄极尽能事的篡改泼脏水,是多么的卑鄙啊!看完这套书,我认为,秦始皇也许是中国古代最有魄力最贤明的君王了。当然,人无完人,嬴政也有很多弊病,也因为这些弊病,导致了死后的权利真空。李斯+赵高+傻蛋胡亥,各怀鬼胎,硬生生葬送了大秦帝国,悲哀啊!
好了,就事论事发几点感慨:
说起秦始皇,可能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焚书坑儒,其次才是一统华夏,车同文书同轨,修建长城防御匈奴,修建郑国渠、灵渠等利民工程。
我们在说起焚书坑儒的同时,也要问一问,始皇帝为什么要焚书坑儒?
好吧,我们来分析一下秦始皇焚书坑儒时代背景
1:儒生是群什么样的人?八个字概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连最起码的芝麻绿豆都分不清的蠢货,除了之乎者也啥也不懂。
2:这群货色嚷嚷乱叫什么呢?他们主张恢复周天子的诸侯制,说到底就是为了自己能在某个诸侯下谋个铁饭碗。而秦始皇推行的是郡县制,中央集权管理,郡县制→诸侯制等于是一种历史的倒退,等于是中国又回到了奴隶社会,而且儒家治国理念是,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比如说,某大臣的儿子李某某某次野炊看上一姑娘,强行发生了关系,然后女子自杀了。依照儒生提倡的王道治国,李某某是无罪的,该女子死了活该,而依照秦国商鞅法,王子犯法庶民同罪,这位李某某的人头是保不住的,就算他老子是皇亲国戚也没用,秦政清廉胜过今天不知多少倍。这就是所谓的王道和“霸道”的区分吧。
3: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了“罢黜诸家独尊儒术”后,在儒家长达两千余年的统治下,再加上儒生的刻意歪曲极尽能事,终于把秦始皇搞臭了,以至于今天,人们说起秦始皇,概不论他在世的n多项业绩,只认准了焚书坑儒这一灭绝人情的暴政。
4:引用《大秦帝国》一段原文:“焚书坑儒”事件,将嬴政皇帝乃至整个秦帝国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两千余载厚诬之下,已经无以使后人认知全貌了。人们因此而将嬴政皇帝看做暴君,而将秦帝国视作暴秦,甚或不屑于做任何历史真相的追究了。作为一起有着深刻历史背景,且发自必然的政治事件,“焚书”事件在政治上的积极意义,已经被后世儒家夹杂着仇恨心理的单向价值评判淹没了。这种居于统治地位的单向评判,大大掩盖了“焚书”事件反复辟的政治本质。在岁月流逝的长河中,一场反倒退反复辟的政治战役,被褊狭地演绎成了一场恶意毁灭文化的暴行。这种评判,折射着我们民族时常痉挛性发作的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刻意失察,折射着我们常常因这种刻意失察而导致的种种悲剧。至少,人们已经忘记了,“焚书”事件是帝国新政面对强大的复辟势力被迫做出的反击,是新文明为彻底摆脱旧时代而付出的必然代价。
5: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非秦始皇不尊重儒家,而是儒家一而再的要始皇恢复诸侯制,倒行逆施,妄图使历史倒退。性质嘛,差不多类似于我们熟悉的袁世凯复辟称帝,反历史反人类的行为,岂不如,近代史上救国存亡之际,儒家有卵用?
6:讲正经,儒家学问不错,好好的不去搞科研非要治国,而且认为自己家的学问天下第一,把其他的医术财务农术等与民相关的统统贬为不入流的学问。自己作死真怨不得别人。不过,儒家自孔子始,提倡的一直是当官。当然,儒家思想有利有弊,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我们的骨子里血液里,儒家的根子从没根除过。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自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治国后,长达二千多年的时间里,再也没有百家争鸣的那种思想大格局了,也许有人会说盛极一时的唐诗宋词,但你仔细看,诗前面是“唐”,词前面是“宋”,哪如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百花齐放的思想大繁荣,据《汉书 艺术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但是,归纳而言只有10家,即: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纵横家、名家、阴阳家、农家、小说家、杂家。而且,只有除小说家以外的9家学派才算得上名副其实的独家学派。儒家孔孟、道家老庄、法家商鞅申不害韩非李斯、名家邓析/惠施/公孙龙/桓团,阴阳家邹衍 ,纵横家苏秦张仪 ,墨家墨子,鬼谷子,苟子,兵家孙膑,医家扁鹊,杂家吕不韦。
再谈谈《阿房宫赋》,其实这本千古名作只能是一篇作文,作为信史纯属扯谈,上学那会儿曾就《阿房宫赋》写过一个很长的评论,最后结论是,阿房宫压根就没建完,至于动工了没,依旧是个谜。
千载之下,一切都是谜,历史的迷雾森森,是是非非谁又能说得清呢?一时多少豪杰,宫阙万间都做了土,阅读的过程中,也很揪心,惟愿自己能穿越,以一个现代人知识去改写历史,与其说是改写历史,毋宁说是,不忍忠臣蒙受不白之冤枯骨他乡。
最后,用两句古文作结尾:
1:灭六国者六国也,族秦者秦也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复使后人而复哀后人者也。(诚为历史兴亡亘古不变的经验教训)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8/11218.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