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读后感_1200字

《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读后感1200字

自古儒家就有“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说法,孔夫子也曾说过“不知生,焉知死”。 传统的思想更注重生时修身齐家,而对于生命日暮黄昏的看法仅仅一个顺乎自然。几千年过去咯,理论成为习惯最后演变为文化,根深蒂固的告诫着人们凡是要往好的地方看。 在遇到不可避免的灾难面前依然避而不谈甚至劝阻当事人,一切会好起来的...
本书作者的家庭世代行医,父亲是印度移民来美国的,东西方人文思想的融会让他能较好的对比不同文化对生命末程的不同方式。 但人性的对死亡的抵抗对未知的恐惧却殊归同途,而医生的身份和亲友的痛苦使他既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报以饥渴的探究又以局外人的身份冷静的分析。对于年轻人来说阅读此书就像是一次生命的探索,站在作者的视角提前的经历了衰老经历了绝症经历了亲友的分离,你不得不去考虑在那个人生的终点前,还有什么是当事人想要而未得的,我们在明知生命必有一死的情况下恐惧的究竟是什么,我们愿意放弃什么可能愿意坚持什么? 书中给出了我们答案:我们最终的目的不是好好地死去,而是好好地活到终了。
我不认为这本书过于啰嗦,个人认为文笔反倒非常精简。但是它所展现的思想却非常详细,一个又一个的案例,带你走进不同情况下不同当事人的真实内心,你或多或少都能从中找到身边发生的种种的影子。那些你从来不曾考虑过的内心需求第一次裸的展现在你面前击溃你所有对灾难来临的自以为是。例如,当事人需要的是自是生命最后进程的幸福感和价值感,而家人需要的往往是安全是站在自己角度的孝顺和责任。 再例如,医生对待病人往往态度冰冷,他们认为他们只是治疗疾病的,可是我们其实是来寻求更好的生活的。这些尖锐的观念根深蒂固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于是,矛盾茫然恐惧甚至导致一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成了必然因素。 文中给了很多方案,辅助疗养,善终服务,甚至解释型的医生等等在人们强烈的内心需求下应运而生。 不得不说,我非常羡慕美国现在的医疗水平,他们在面对最后的困阻时可以追求更多的可能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不知道我们的国家什么时候能够走到这一步,但是,仅仅走到这一步远远不够! 死是必然的,在什么地方选择何种方式死,这是在如美国一样经济医疗服务都相当完善的国家都在反思的一个难题。而真正的原因其实是我们自己本身。
很多人说自己看淡生死早已洞察人生,对于所有灾难以及生命的进程早已做好准备。可我想问的是,你真的经历过绝望嘛? 当灾难突如其来的时候,当疾病缠身痛苦不堪的时候,当面临亲人生离死别时四目相对的时候...淡然本身就是一个可笑的幻想。
这本书不能帮你解决问题的存在,只是给你提供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的根本。或许在最后的抉择中我们能够做出更加明确的判断,或许时隔多年之后我们回想当时的决定少了份怀疑的自责,多了份欣慰的幸福感。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8/11233.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