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大秦帝国(共11册)》读后感_3500字

《大秦帝国(共11册)》读后感3500字

不知从何时起,我接触了大秦帝国这本书,本着对华夏文明最清晰的溯源,我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品读完了这篇气势恢宏,浩浩荡荡的五百万字的雄文,那曼妙清奇的翻书声和跳动于眼中的文字,仿佛将自己置带入那侠气纵横,金戈铁马的战国之中。

秦自穆公霸业以来,经过厉公、躁公、简公、出子四代乱政,此时的秦国已经民生凋敝,国贫力竭,面对东方强大的霸主魏国,秦国丢失了赖以生存的河西之地,被锁在陇西地区。秦献公上任后迁都栎阳,以表明自己要夺回河西之地,重振秦国国威的决心。到秦孝公时期,为了保存国力,他改变了父亲一心求战的策略,而是广施恩德,招募战士,并在国内颁布了著名的求贤令,不惜代价寻求富国强兵之策。卫国人卫鞅在公叔痤死后听闻秦孝公的求贤令,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见孝公。商鞅先以帝道、王道之术说孝公,孝公听后直打瞌睡。商鞅再以霸道之术说孝公,孝公听后态度仍未改变。商鞅最后谈论以法家思想立国,实施富国强兵之策,孝公听后大喜,两人畅谈几日后毫无倦意。两人的试探和磨合改变了整个秦国的命运,并拉开了华夏文明的序幕。在商鞅的劝说下,秦孝公决定在秦国国内进行变法,并同以甘龙为首的老世族展开了明争暗斗。在这期间,商鞅通过徙木立信,处置了太子杀人事件,对太子老师赢虔实施了劓刑,向世人宣布法令不分贵贱,众人在法律之下一律平等,真正实行了有法可依。再回到现在,我们仍然在举着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方针,可是论真正的实行力度,恐怕远不及二千多年前的秦朝吧,这不禁让人感慨,我们该如何寻回那失落的文明。

经过两次变法后的秦国国力强大,百姓家家富裕充足。秦国人路不拾遗,山中没有盗贼。人民勇于为国家打仗,怯于私斗,乡村、城镇秩序安定。周显王派使臣赐予秦孝公霸主的称号,诸侯各国都派使者前来祝贺,彻底告别了“六国卑秦”的时期,秦国也具备了收复河西之地的实力。终于在商鞅的带领下,历经五次河西大战,终收复了河西之地,魏国霸主地位逐渐下降。秦孝公嬴渠梁为了实现当年的诺言,将秦国最肥沃的商於之地送给卫鞅,并赋予其独立管理的兵权。这就是所谓的“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

秦孝公一生殚精竭虑,兢兢业业,终积劳而逝。太子赢驷即位,是为秦惠文王,也是秦国历史上第一个称王的君主。秦惠文王上任后,杀死了商鞅,却保留了商鞅所有的法令,巧妙的解决了老世族和商鞅的冲突。秦惠文王当政期间,文有张仪连横六国,武有公孙衍、樗里子、司马错,人才济济,整个国家一片蒸蒸日上。秦惠文王继承父亲遗志,他先是东出攻打魏国,大破魏军于雕阴,从此秦国不仅把魏国黄河以西的地盘全部吞并,而且在黄河的东岸建立了东进的前进阵地。同时为了防止北方义渠国的偷袭,平定了义渠国,解决了自己大后方之忧。后任用司马错之计,奇袭巴蜀,获得了广阔的粮源之地,保证了东出的持久消耗战。秦国的东出决心引发了山东六国的不安,于是六国合纵,共同讨伐秦国,秦王任用张仪连横之计,决定先破楚,让合纵不攻自破。秦王实行反间之计,诱使楚国绝齐。然后又设计激怒楚怀王,诱使楚国冒险出兵攻秦,结果大败楚军,并到得楚地汉中。秦昭襄王时期,又是同样的套路,以议和为名俘虏了楚怀王,并攻克郢都,焚楚国房陵,此楚国历史上的难以抹去的国耻,一直为后人所诟病。秦惠文王的开疆东出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

秦惠文王去世后,秦武王嬴荡即位。他崇尚武力,内心鄙视张仪这等靠嘴皮子的功夫,他贬走张仪,拜甘茂为相,采用甘茂计策“平三川,通洛阳”的方针,于是带兵攻打东周国都洛阳,但天不遂人愿,秦武王在东周洛阳因逞一时之能,举鼎而亡。

这时远在燕国为人质的皇子嬴稷,在乐毅的帮助下回到秦国即位,是为秦昭襄王。即位初期,宣太后当权执政,外戚魏冉处理庶务,任用白起为将军,先后战胜三晋、齐国、楚国。他后来听从范雎之言,夺取宣太后、魏冉的权柄,正式亲政,并拜范雎为相,白起为帅,施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发动了长平之战,大败赵国。之后又攻陷东周王都洛邑,俘虏周赧王,迁九鼎于咸阳,结束了周朝八百年统治,奠定了秦国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然而,秦昭襄王长年征战,民生凋敝,受到了东方诸侯国的联合打压,国力并没有显著增长,反而呈下降趋势。这个时期整个七国进入了一段真空期:燕齐两国互斗均元气大伤;赵国长平之战后有灭国危机;楚国都城被攻破,楚怀王被俘虏;韩魏两国已经完全沦为秦国的附庸,只是在苦苦挣扎而已;而秦国自身因长平之战,国力也大损。纵观秦昭襄王一生,执政五十六年,四十年都是宣太后执政,秦国的一统大业大半都是宣太后芈月的功劳。宣太后一生唯一的重大失误算是阏与之战的失败,可是到了秦昭襄王亲政的时候,犯错似乎更多。具体如下:1、长平之战后,没有采取白起建议,一鼓作气拿下赵国,反而是听信范雎的谗言放弃攻打邯郸。2、第二年攻打邯郸时,白起认为此时不宜攻打拒绝领兵,秦昭襄王下令处死白起。3、听信范雎之言,任用郑安平等庸人为将,导致攻打邯郸失利。由此可以看出,秦昭襄王亲政后,行事过于遵从内心,且识人不明,才会酿成一系列恶果。

秦昭襄王去世后,安国君嬴柱即位,是为秦孝文王。三日后为其父除丧期间去世,在位仅仅三天。

秦庄襄王嬴异人即位,又名子楚,子楚早年曾在赵国邯郸作质子,后在吕不韦的帮助下成为秦国国君。吕不韦第一次见到嬴异人的时候,便说他奇货可居,于是通过华阳夫人才让安国君立嬴异人为太子。

秦庄襄王在位三年后去世,其子嬴政即位,是为秦始皇。秦始皇登基初期,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等谋士,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他的主要贡献是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但是到了后期,秦始皇沉迷于修仙,渴望梦想长生,并且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晚年的他东巡途中驾崩于沙丘,他的突然去世给予了赵高,李斯等人可趁之机。二人心照不宣,共同发动了沙丘之谋,秘不发丧,篡改诏书,立次子胡亥为皇帝,这是整个大秦史上最昏暗的时刻。

胡二世统治期间,赵高掌握实权,苛政残暴,徭役负重,百姓苦不堪言,纷纷奋起反抗,于是先有陈胜吴广起义,后有刘邦项羽反秦。最终,赵高通过自己的手段,以极刑处置了李斯,杀了胡二世,拥子婴为皇帝,可他没有想到,子婴是为非常有抱负和作为的皇帝,子婴隐忍不发,让赵高误以为自己是可以控的傀儡,结果子婴诛杀了赵高,向刘邦投降,换来自己宗庙的残存。可是最终被项羽杀害,整个大秦帝国覆没,真叫“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纵观整个大秦帝国,我感慨那种君臣戮力同心、惕厉自省、没有猜忌掣肘的做事方式。亦崇尚各种思想文明争奇斗艳,法家,儒家,兵家,墨家,名家等等百家争鸣。同时深感于战国之士的“唯大义,而无私情”,苏秦张仪同门师谊,虽私情相甚,但各位其主,从不徇私。反观当今社会,商业战场勾心斗角,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在这个喧嚣的战场上,你能够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士为知己者死”。最后,我发现当今社会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现象,现在的人似乎很难认同并赞赏比自己优秀的人(主要说的是同级别的职场中),你会发现一件事因别人做的比你好而受到领导褒奖,而自己也尽了努力,自己却很难从心底认可对方。这让我更加欣赏廉颇负荆请罪的豪情和勇决,他劳苦功高,却仍然能够做到心怀大局,发自内心的歉意和自省,创造了一段“将相和”的佳话。

读完,一种发自骨子里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愈发体味华夏文明博大精深,从今往后,要坚守“本源思想”,常怀感恩之心,学大争之士,交竭诚之人,唯愿足矣!!!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9/11465.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