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梁启超家书》读后感_1200字

《梁启超家书》读后感1200字

家书中新认识了一位不一样的梁先生,家族里的各人也鲜活的出现在纸上。与历史书里的梁先生相比,这位梁先生时而严肃时而温和,多顽皮,多唠叨,更为立体与生活化。
家书中主要谈了以下问题:
a敦促在外的子女读书,但太努力至伤身不可取;在这一方面也多体现在于言传身教,多次联系自己的情况跟儿女讲道理。有很多语句多体现父爱浓烈。
b与各子女商量读书方向,此处有理有据有商有量,半家长半同辈的说明问题,谈到深处更念及在当时情境下的就业问题,有时更是有趣的说到“等你学成就能做我助手哩”“做一位中国**第一人不好吗?”挺有意思。
c后期信件亮点在于谈到理财,在当时那种时代有这样的意识难能可贵。不过也比较好理解,一大家子人,光靠工薪难以担负,说明梁先生持家也是有一手,而且整个理财观念里,对收入支出均以预算出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十分贴切。
统观梁先生对子女的教育,多数在于言传身教,于学习、于礼节、于品德都以律已之后再要求子女,是非常科学的方法。(礼节教育给我最深的印象在:第一任夫人李惠仙去世后墓地营造交由二叔操劳,写信告诉子女应给二叔去一封信感谢,且令在身旁的幼子梁思礼在墓成日代几位哥哥姐姐给二叔磕头致谢。)
梁先生是一位能够协调好学习与生活的人,因此也鼓励儿女乐观、通达,培养自己除本专业外学习的其他兴趣,除陶冶情操之外还能放松自己,是非常可取的生活之道。这方面也给了我不少启示。
书读到末尾去百度了一下梁先生家族后续情况,知道在“文革”期间家已支离破碎,王姨仙逝时无任何子女在旁,而长女思顺更是被红卫兵鞭打至死。可悲可叹!但梁先生在信中有段谈的好,大意是说儿女现在的日子比大多数人过得舒服,那么等到时代翻转,之后的日子会要比大多数人过得悲惨,不要因此失望沮丧云云。大概是这个意思,拙嘴转述不到位。但梁先生这种观点更说明其人生观通达透彻。在为当时文革其家的遭遇不平的同时,更多是对这个家庭的崇敬。
阅读《梁启超家书》在《摩根写给儿子的32封信》之后,两者在内容结构上有所不同,前者更趋于生活化的节奏,后者则就事论事,想来应该是刻意编辑而成。除此之外两者教育方法多采用言传身教,可见“父母是儿女的第一位老师”诚不欺人。中外家书虽在文化理念有所区别,但总体而言,家书中总是情感浓烈,有别于史书记载的人物。
--以下为读前想法
为了读《梁启超家书》,借助百度词条先对以下进行了了解:
梁启超、张勋复辟、梁思顺、梁思成、梁启超墓、梁思忠、梁思永、梁思礼、陆小曼、吴曼华、胡适、江冬秀、沉樱、思杜儿、郁达夫、、翁端午、王桂荃。
对以上涉及的一些人有了初步的了解,忽然觉得民国是离我最近的一个大时代(当然可能会灯下黑忽略了自己所处的时代),人物都挺有意思,本来是出于对此阅读看中外在家书上的异同,结果意外打开了新世界。
果然还是书读得太少太窄,什么也不懂的过了这么多年,也是难为自己了。[调皮]
最后,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共勉吧。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9/11708.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