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看见》读后感_2700字

《看见》读后感2700字

因为穹顶之下,知道有个记者叫柴静,知道了雾霾。

这本书可谓是良心之作,读柴静的《看见》,最大的感受:真实,让我了解到社会上诸多不为人知的真相。即使有些揭露的真相很残忍,但人们需要知道真相。故事很多,引发我思考的亦是,我并不打算不用华丽的词藻去渲染、烘托。

对于2003年的非典,我真的没有太多印象,原因有二:那时我才7岁,我住的地方并不严重(主要)。听说广东、北京等发达点的城市比较严重,是的,只有接近死亡,人们对生命才能尤为珍惜,更能强烈的感受到那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是的,关于非典的那段回忆很痛苦,但痛苦也是一种清洗,是对牺牲的人的告慰。突然意识到记者这个职业的神圣,又让我认识到舆论的压力对人有多大。关于在《双城的创伤》中,柴静为那个男孩擦去眼泪,一个自然流露的动作让很多人吐槽,让柴静诚惶诚恐,让我对那些吐槽的人唏嘘不已。就像柴静说的:“ 作为一个记者,通往人心之路是如此艰难,你要付出自己的生命,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但又必须在真相面前放下普通人的情感……在这个职业中,我愿意倾尽所有,但是,作为一个人,你是如此不安。”  以前读《撒哈拉的眼泪》,让我了解了三毛,这个传奇女子的一生,对于三毛的死,是一场人生悲剧。按照鲁迅先生的话来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有价值的东西\为什么要被毁灭?社会原因是重要的、大量的。她的最后一部电影《滚滚红尘》,被拍成电影,当时她刚从失去荷西的痛苦中一点点走出来。这部电影获得了很高的评价,甚至国际大奖,女主角林青霞火了,导演成名了……唯独作为编剧的三毛,因为大众对荷西死亡的真相乱加揣测,三毛郁郁独欢,最终自杀。真的很令人惋惜,即使她逝去多年,但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们的心里不能阳光点?

有些问题必须让它先浮出水面,才有机会去改变。如果一个国家不让人把社会发展的弊端呈现出来,百姓一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接着怨声载道,这本书暴露的只是冰山一角:人体必需的水被严重污染,甚至村里许多人寿命逐年减少,有的官员置之不理。就这样,官官相护,情况日益严重,许多人大代表也不敢向上反映,百姓只能不断寻找渠道让更多人知道。是的,许多事情,是有人相信,才会存在。

这本书说的比较多的:法律。1.那个叫谢洪武的“地主家的傻儿子”,它的案件只是众多冤假错案的其中一个。做牢前是一个大好青年,出狱后却变成了基本丧失劳动能力、语言能力的花甲老人。也是悲剧,不禁为他扼腕叹息,国家的物质赔偿弥补不了这些年的身体摧残、精神损失。我知道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保障人民权益的。可它不是绝对公平,只是相对公平的。真的希望冤假错案可以不断减少,历史不要再重演。不管怎样,作为公民,我们要尊法守法。2.还有药家鑫事件,告诉我们:人不能冲动,冲动是魔鬼。人最大的慈悲是给生命一个救赎的机会。也许很多人在不了解他从小到大生长得家庭环境的情况下,会觉得他该死,我亦是。但是读完之后,我不能说药家鑫那样做是对还是错,我只是更理解他了,一个人被父母的教育方式所逼。作为孩子,我为自己父母从没有摧毁我的梦想而感到庆幸。3.还有家暴,这是多么令人咬牙切齿的话题。是的,沉默在尖叫,这里面的女人,为了丈夫,为了家,为了孩子,哪一个不是在丈夫家暴下忍让多年,在最后一刻,女人因自己要保护的人杀死了那个爱了多年有恨了多年的人。人性里从来不会只有恶或善,但是恶得不到抑制,就会吞吃别人的恐惧长大,尖牙啃咬着他们身体里的善,和着一口一口的酒咽下去。最后一夜,“血红的眼睛”睁开,人的脸也许在背后挣扎闪了一下,没有来得及尖叫,就在黑色的漩涡里沉下去了,暴力一瞬间反噬其身。《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在2016年实施,很大程度上预防和制止了家庭暴力。

对于同性恋,一开始我是不赞成也不反对的,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社会上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包容。有人调查过,那些职业地位高,未婚,收入高,教育程度高……的人,更能理解甚至赞成和同性恋做朋友,同性结婚的。除此之外,我觉得同性恋应该与普通人一样拥有平等的就业权。世界上已经有五个国家颁布了允许同性恋结婚的法律,为什么中国还没有颁布呢?因为自古以来,中国非常看重生育文化,由于同性不能导致生育。同性恋者也非常痛苦,为了父母,他们会选择和异性结婚,结果可想而知,自己不快乐的同时更伤害了妻子(或丈夫)。

社会日益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工作压力大,还有家庭因素,更让人焦头烂额。对于那个由于上述原因,而用高跟鞋虐待猫的女护士,我们深恶痛绝,可是知道她的婚姻状况后,又同情她。不管怎样,解压的方式多种多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能把压力发泄在一个动物身上,它们也会疼,会流泪,想起它无助的双眼,不免让我又恨施虐者几分,只能说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想起华南虎,只能让我觉得:在真相面前,这世界上不存在特殊的国民性,人性本身想要了解万事原由。

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是多么渺小,它又是多么残酷。想起唐山大地震、08年汶川大地震,还有九寨沟发生的地震……对于受害者,能做的就是重拾信心,重振家园。对于不在受灾区的人,就是帮助那些在受灾区的人……

还有那个来自德国的支教老师卢安克,他让我了解到世界上另外一种人的活法。他为了什么柴静一开始不知道,我亦是。只有和他朝夕相伴的大山里的孩子知道:如果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家,他家人就是他的后代;如果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学生,学生就是他的后代;如果一个人为了人类的发展,那么人类就是他的后代。他也曾说过:“怎么会有对和错的事呢?根据自己的感受去做,这就是对的吧。”他写过,“感受”不是欲望和情绪,没有“要达到什么”的动机,只是“诚实和持续不断地对事物平静观察”。卢安克要的不是别人按他的方式生活,恰恰是要让人从“非人”的社会经验里解放出来,成为独立的自己。人们不需要在他那里寻找超我,只需要不去阻止自己身上饱含的人性。中国的社会没有那样的背景情况,但中国的留守儿童将来也会成为一个失去控制的因素,除非我们能给他们带来归属感 。

陈氓对于柴静来说是朋友也是老师,正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在他死后,柴静才知道:他之于她,是良药,是忠言。

柴静作为一个记者,她保持对不同论述的警惕,还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她说:“探寻就是要不断相信、不断怀疑、不断幻灭、不断摧毁、不断重建,为的只是避免成为偏见的附庸。或者说,煽动各种偏见的互殴,从而取得平衡,这是我所理解的‘探寻’ 。”被她这句话感动,很喜欢她这个人,是社会的一股清流。

感谢柴静让我看见,看见那么多不为人知的真相。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9/12720.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