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_2300字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2300字

这是党组织发的一本书,必须要认真阅读。

每天中午午睡之前,都会读半个小时左右的《中国哲学简史》,特别有助于睡眠有时候比较忙,或者利用午休时间去健身,也就不读书了。总而言之,断断续续,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吧,才把这本书读完。

读的过程比较痛苦,这本书最初是英文版,是后来转译成中文的,我想也许英文版反而更容易读一些。在中文版中,很多内容都引用的是古文的原文,没有详细的解释,有时候很多语言需要反复的读,去体味其中的意思,这时候,读英文版就像读古文的翻译一样,反而更容易理解。说读书过程痛苦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对那些古文的理解,要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意思,就要充分理解这些古文的表面的意思和它所要表达的真实意思。对于我这样脑子笨的人,思考的这个过程确实需要不少的时间,再加上查古文资料和翻译的时间,导致读书的整个过程非常缓慢举步维艰。

虽然说读的比较痛苦,但我反而感觉这本书应该是属于比较好读的一本书。只要古文明白了,全书整体就都很好理解,所以非常推荐大家看中英对照版,读起来应该会轻松许多。尤其是有了读过易中天中华史的基础,正好与这本哲学简史的内容相互印证,就更好理解了。嗯,越了解历史背景,就越容易理解这些思想。

易中天的中华史和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的思想大体上是一致的,而且在写书的结构上也比较一致。

易中天的中华史算是我的历史入门书籍,这本哲学简史算是我中国哲学史的入门书籍,都是既容易理解又有一定深度的好书。

这些好看的书读起来都比较好懂,也非常有吸引力,它们的结构都是小章节的,每一个章节讲一个事,都比较独立,随便拿起一段都可以反复的读。这种文章结构,比较容易让人理解,而且可以给人充分的时间去品味,每一章节就像微信公众号的帖子一样,一个章节就说一个事儿,单看哪一章都可以受益匪浅。

然而实际上这些貌似独立的章节联系是非常紧密的,章节之间没有重复的内容,在结构上层层递进。画一个思维导图就会发现,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非常严谨,层级非常明显。整个结构必须得有前一章才能有后一章,必须得有前人的思想,才能推出后来的结论,必须得有前一事件的发生,才会连锁导致后面思想的变化,把这些章节放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思维结构。这种写书的结构既分散又紧密,作者对全书这么多的内容必须烂熟于心、轻松驾驭,才能写出这种脉络清晰、便于理解的文章风格。我现在特别喜欢这种风格的图书。

读完这本《中国哲学简史》,觉得其精彩之处一是文章结构精妙,前文已经细说。二是思想精炼,很好的把握了各大思想流派的关键思想、主要论点,而且还用逻辑分析了其不足之处,非常犀利,可以当做中国哲学的笔记、大纲、索引,从而以此为线索展开更深层次的阅读。三是对于形而上学有了一定理解,特别是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也因此发现禅宗对于每个中国人的思想都有深远影响。四是对于通过哲学提高人生境界有了一定的认识。

这里有一段小故事非常有意思,不是书里的,是豆瓣里的一篇书评里的,书评写的很精彩(好像是发布者引用的文章),链接按必须得说一下:

《中国哲学简史》的豆瓣书评:【以一篇演讲代书评,中国哲学的精神】…全文:/uploads/k4/2022033037/isfyb425rbs /uploads/k4/2022033037/isfyb425rbs

李慎之(1923—2003),中国共产党员,哲学家、社会学家。无锡人,曾任周恩来外交秘书、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美国研究所所长。资深新闻人,著名的国际问题专家,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自由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

李慎之老先生被划为右派后曾打算自杀。

豆瓣的这篇文中写到:

后来,他突然想起了早年在延安时期所读过的冯友兰先生的《新理学》,便随手一翻。这一翻,便救了李慎之一命!因为他在《新理学》中读到了冯友兰先生关于人生哲学的这样一个观点:我们人类大多数都极为愚蠢,因为我们只知道自己在人类社会中有个地位,从来没有设想,我们在宇宙中还有个地位。李慎之后来跟我说,“我看了这句话,整个人一下子就解放了,完全自由了。”他是怎么想的呢?他说,毛泽东糊涂了说我是右派,他万一清醒了呢?嘛死呢?共产党现在糊涂了,要反右,万一共产党清醒了呢?万一全中国人民认为右派都不好,那还可以设想全世界人民是怎么看右派的?如果整个人类认为右派不好,那你知道石头和树木它们是怎么看右派的?宇宙天地、自然万物并没有右派左派的分歧。如果从生命大层次讲,人类岂不如石头树木一样吗?在逻辑上,任何东西都是“存在”,任何东西再了不起也只是“存在”而已。他看了冯友兰这句话,一下子解脱了。佛学讲宇宙由四种基本要素构成,即“地、水、火、风”,但是放到“般若”的知识论理辨析一下,发现它们归根结底还是“幻化”的,在本质上还是可以被解构掉,所以在思辨中考虑它们的终极性质仍然是“空”的,即“四大皆空”,这是从“事物的本质规定性”超越“事物的四维现象性”,这样就不会被“现象”所迷惑,达到思想上的“觉悟”。这是从宇宙论、知识论来观照人生论。所以,“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帮助李慎之放下了自己在新华社的这个“局级干部”地位。

PS

我看的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徐又光译的版本,封面上写的是北京大学出版社独家拥有版权的冯友兰亲自指导翻译并认可的唯一版本。

这本书的最后一句话是:人必须先说很多话,然后保持静默。

我查了英文原版,是:One must speak very much before one keeps silent.

在中国哲学史中,正的方法从未得到充分发展;事实上,对它太忽视了。因此,中国哲学历来缺乏清晰的思想,这也是中国哲学以单纯为特色的原因之一。由于缺乏清晰的思想,其单纯性也就是非常素朴的。单纯性本身是值得发扬的,但是它的素朴性必须通过清晰的思想的作用加以克服。清晰的思想不是哲学的目的,但是它是每个哲学家需要的不可缺少的训练。它确实是中国哲学家所需要的。另一方面,在西方哲学史中从未见到充分发展的负的方法。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产生未来的哲学。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9/12905.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