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说史略》读后感1300字
【79】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
①【推荐语】
若君问我:“吾进欲经世致用,涤荡灵魂,退欲晓喻古今,独善其身,当读何书?”
我必答曰:“诸子百家,二十五史,明清小说,唐诗宋词,无尽矣。”
“可否具体?”
“左传史记,论语孟子,三国红楼,古文观止,可矣。”
“可否再具体?”
“鲁迅一人之全集,足矣。”
②鲁迅在序言第一句即写道:“中国小说自来无史”,遂以一己之力作成此书,其个中艰辛与我对他的崇拜,比之当初读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系列尤甚。书名的“略”字,盖因鲁迅先生惜墨如金,对一部作品介绍其背景,作者和缘起后,往往仅用几个词或者一两句话来评价而已,但这寥寥数语却能一语中的。正如我在上一篇读后感中所写,文字越是简略,越能体现功底。
③读本书有两个遗憾。其一为古书留存太少,每次读到“已佚”、“不可考”等字眼,我的心里都一阵叹息,世人皆谓中华文化五千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殊不知五千年来也是兵连祸结,浩劫性的焚书十几期,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不过百一——尤能傲视世界。其二为鲁迅早逝,这一点我每读一次鲁迅的书就要感叹一次,使天假之年,现代中国的文学、社会当是完全另一番面貌了。
④本书上起远古神话,下至清末谴责小说,为我们描绘了中国小说的发展史和风景画,引发我两点感想。其一,若要为本书续写一章,那么主角必定是本书的作者,第一篇白话小说的创作者鲁迅了。其二,正如我在读《罗杰疑案》时所说,我喜欢将正在读的书和正在做的事情联系起来,读本书,就有一种看文献综述既视感。我在想,其实所谓文献综述本质上就是历史,是你所研究的领域的历史。写历史与写文献综述,从搜集文献到删繁就简,到整理逻辑和成文,大体相差不多。不过有趣的是,今天如果任何一个文学系的研究生或博士跟自己的导师说要写一篇题为中国小说的文献综述,导师大概都会不值一哂吧。
⑤“三连体”是不久前兴起的一种新的网络文体。如我们已经熟知的“佩服三连”——“厉害了,可以可以,666”或者“扁鹊三连”——“治不了,等死吧,告辞”。当然,今天的主角鲁迅也是三连体的常客——“我没说过,扯犊子,边玩去”。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鲁迅三连,就是因为鲁迅过于有名,很多人将各种名言警句乃至心灵鸡汤都冠以鲁迅的大名以提升其逼格和权威性。但更为有趣的是,这一似乎是中国的特有现象,在本书中就有过描述,即自古以来就有很多文人创作了小说或其他作品后冠以名家姓名,究其缘由,大体和今人一样。不过这个缘由,不是我说的,而真的是鲁迅说的。
⑥【外一则】鲁迅早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就表现出了对“排名”、“十大…”等的厌烦,是以在本书中,他仅仅提到了“四大奇书”而已。不过讽刺的是,鲁迅多年以后也被评为了“世界十大文豪”之一。尽管此榜单漏洞百出,但若鲁迅泉下有知,真正让我们按不住他棺材板的,恐怕不是“鲁迅三连”而是“十大文豪”吧。
“盖叙述皆存本真,闻见悉所亲历,正因写实,转成新鲜。而世人忽略此言,每欲别求深义,揣测之说,久而遂多。”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9/12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