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罪(全集)》读后感1400字
冯佳界真是一个很不一样的歌手啊,当初听了他的《星空叙事曲》去看了刘慈欣的《三体》,三月不知肉味;后来又听了他的《暗河》和《城市之光》,惊落了我手中的刀锋和啤酒,中二之魂熊熊燃烧不能自已。
5000多页的《心理罪》,断断续续,陪我度过了很多个无眠的漫漫长夜。因为长夜漫漫,所以看《心理罪》;因为看《心理罪》,被吓得更加无眠。恶性循环。霸特,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了这份情怀,憔悴也使得。
也不知道《心理罪》和英剧《黑镜》孰先孰后,懒得查了。文学作品背后不是都有一个伟大的文学传统嘛。《黑镜》?《福尔摩斯》?希区柯克?《浪潮》?《V字仇杀队》《朗读者》?《沉默的羔羊》?《黑天鹅》?读着读着,总感觉哪里似曾相识。到底是哪里呢?东一点西一点,又像又不像,理不清了。我想这才是基于传统而创作的良好实践吧。
文学的终极指向是认识自己,好作品、坏作品都如此。《心理罪》属于刑侦小说,刑侦小说是文学,所以《心理罪》里高智商变态罪犯也好,小警察方木也好,小女朋友廖亚凡也好,明争暗斗,儿女情长,具体目标不同,但都是有意无意在找寻一个问题的答案:我是谁?这一点在《第七个读者》里方木的梦魇中体现得最明显:
“死去的人们安静地站成一排,默默地看着床上的方木。
那些目光仿佛一张网,悄悄地箍在方木的身上,渐渐收紧。
方木感觉呼吸越来越困难,突然,一个声音在耳边想起:
其实,你和我是一样的。”
就像白天鹅和黑天鹅,哈利波特和伏地魔,人民警察方木和狡诈的凶手,某种程度上,“你和我都是一样的”。心理罪嘛,善恶一念间,被压抑的原始欲望蠢蠢欲动呢!可怕吧?哈哈哈可是我不怕,我们信佛的人,不执著,没有分别心,比较不容易分裂哈哈哈哈。
毕竟还在学生时代,住着宿舍,吃着食堂,偶尔也去去图书馆,天热了可能也喝喝啤酒什么的,总体环境跟《第七个读者》的时间空间设定比较吻合,所以读起来代入感比较强,前两年大学城体育中心还有杀人弃尸案发生,搞得我有段时间都不敢太晚去跑内环了。再者,《第七个读者》写得也真是好,个人觉得这个故事最契合“心理罪”这个大主题。此外,《城市之光》也很不错,不过政治意味强一些,这也就是我为什么想起《V字仇杀队》的原因了。实习的时候天天看微博下面的评论,很多东西还真是这样。
哎,主人公最后到底怎么了,不说清楚,那么就是造神了。
写书评好累啊,本来想好要写很多很多的,才写了一点点就精疲力竭有气无力了。贴下《城市之光》的歌词拉长下篇幅吧,也推荐大家搜来听听:
城市之光:
雪落在繁华巷口的墓碑
这里曾埋葬我夭折的梦
凶手们纸醉金迷 灯红酒绿
我背负着他们冰冷的城市
我被那些目光 驱赶和追赶
今夜的残羹冷炙 在哪个角落
为什么是他们占有这城市
我要把这世界 掀翻和推翻
我会让他们领教 我的危险
仇人的女儿温柔地微笑着
吹落我满身的灰
吹落我手中的刀锋和啤酒
我只能在她期待的目光里
撕掉那虚伪的疤
独自面对满地白雪
从未如此地渴望着
一个温暖的怀抱
我知道有人在哭着
看我一路向前走
——仇恨不会构筑你梦想的城市。
它擅长的是毁灭,
毁灭他人前先毁灭自身。
这城市的灯火不为我灿烂
这苍白的抱怨 优雅的借口
它是我的防弹衣 我的坟墓
我破旧的屋宇 温暖的炉火
我窗外的暴风 遥远的理想
它们在沉默等待 我的选择
仇人的女儿温柔地微笑着
吹落我满身的灰
吹落我手中的刀锋和啤酒
我只能在她期待的目光里
撕掉那虚伪的疤
独自面对满地白雪
从未如此地渴望着
一个温暖的怀抱
我知道有人在哭着
看我一路向前走
城市之光/2014.03.15
词/曲/混音:冯佳界
编曲:冯佳界/张亦弛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30/14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