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5500字
◆ 第一篇 阅读的层次
>> 这本书是为那些想把读书的主要目的当作是增进理解能力的人而写。
>> 听众或读者的“接收”,应该像是棒球赛中的捕手才对。
>> 这是一个凭借着头脑运作,除了玩味读物中的一些字句之外,不假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的过程
>> 阅读就是学习:指导型的学习,以及自我发现型的学习之间的差异
◆ 第二章 阅读的层次
>> 第二个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检视阅读(inspectional reading)。特点在强调时间。
◆ 第四章 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 略读的习惯应该用不着花太多时间。下面是要如何去做的一些建议:
(1)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
>> (2)研究目录页
>> (3)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
>> (4)如果那是本包着书衣的新书,不妨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
>> 或许这本书根本没什么重要的东西可谈——而这也正是他们宣传文案一无可取的原因。
>> (5)从你对一本书的目录很概略,甚至有点模糊的印象当中
>> (6)最后一步,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
>> 什么叫对的方向?答案是一个很重要又有帮助的阅读规则,但却经常被忽略。这个规则很简单: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 最后,在第一次阅读一本难读的书时,不要企图了解每一个字句。这是最最重要的一个规则。这也是检视阅读的基本概念。
>> 最后,在第一次阅读一本难读的书时,不要企图了解每一个字句。这是最最重要的一个规则。这也是检视阅读的基本概念。
◆ 第五章 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 主动的阅读基础:一个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
>>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 (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如果这本书给了你一些资讯,你一定要问问这些资讯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这位作者会认为知道这件事很重要?你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吗?如果这本书不只提供了资讯,还启发了你,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关的、更深的含意或建议,以获得更多的启示。
>> 一个人如果说他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却说不出来,通常是他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
>> 在检视阅读中,要回答的问题是:第一,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第二,整本书在谈的是什么?第三,作者是借着怎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
>> 在这里要注意的是,这些笔记主要的重点是全书的架构,而不是内容——至少不是细节。因此我们称这样的笔记为结构笔记(structural note-making)。
◆ 第二篇 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
>> 分析阅读的第一个规则可以这么说:规则一,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而且要越早知道越好。最好早在你开始阅读之前就先知道。
>> 一本论说性的书的主要目的是在传达知识。“知识”在这样的书中被广泛地解说着。任何一本书,如果主要的内容是由一些观点、理论、假设、推断所组成,并且作者多少表示了这些主张是有根据的,有道理的,那这种传达知识的书,就是一本论说性(expository)的书
>> 要让知识变成实用,就要有操作的规则。我们一定要超越“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进而明白“如果我们想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利用它”
>> 理论性的作品是在教你这是什么,实用性的作品在教你如何去做你想要做的事,或你认为应该做的事。
>> 如果一本理论的书所强调的内容,超乎你日常、例行、正常生活的经验,那就是科学的书。否则就是一本哲学的书。
>> 记住,这只适用于科学或哲学的书,而不适用于其他类型的书。
>> 科学家会从他特殊经验的结果作举证,哲学家却会以人类的共通性作例证。
◆ 第七章 透视一本书
>> 分析阅读的第二个规则是: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 如果一个阅读者说:“我知道这本书在谈什么,但是我说不出来。”应该是连自己也骗不过的。
>> 第三个规则可以说成是: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
>> 驾驭复杂的内容:为一本书拟大纲的技巧
>> 完这件事之后,我们可以依照第三个规则,将内容大纲排列如下:(1)作者将全书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谈的是什么,第二部分谈的是什么,第三部分谈的是别的事,第四部分则是另外的观点,第五部分又是另一些事。(2)第一个主要的部分又分成三个段落,第一段落为X,第二段落为Y,第三段落为Z。(3)在第一部分的第一阶段,作者有四个重点,第一个重点是A,第二个重点是B,第三个重点是C,第四个重点是D等等。
>> 你的大纲是关于作品本身的纲要,而不是这本书要谈的主题的纲要。
>> 这第四个规则可以说是: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一本书的作者在开始写作时,都是有一个问题或一连串的问题,而这本书的内容就是一个答案,或许多答案。
>> 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或,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四个规则:
(1)依照书本的种类与主题作分类。
(2)用最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3)按照顺序与关系,列出全书的重要部分。将全书的纲要拟出来之后,再将各个部分的纲要也一一列出。
(4)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 第八章 与作者找出共通的词义
>> 现在你准备好要进行第二个阶段了。这也包括了四个阅读规则。第一个规则,我们简称为“找出共通的词义”。
>> ,也就是达成共识
>> 规则五,找出重要单字,透过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
>> 要注意到这个规则共分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找出重要单字,那些举足轻重的单字。第二部分是确认这些单字在使用时的最精确的意义。
>> 这是分析阅读第二阶段的第一个规则,目标不是列出一本书的架构纲要,而是诠释内容与讯息。
>> 首先,要判断这个字是有一个还是多重意义。如果有多重意义,要看这些意义之间的关系如何。最后,要注意这些字在某个地方出现时,使用的是其中哪一种意义。看看上下文是否有任何线索,可以让你明白变换意义的理由。
>> 另外还有一些更复杂的情况。首先,一个可以有许多不同意义的字,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只用其中一个意义,也可以把多重意义合起来用
>> 其次,还有同义字的问题。
>> 第三点,也是最后一点,就是片语(phrase)的问题。如果一个片语是个独立的单位,也就是说它完整,可以当一个句子的“主语”(subject)或“谓语”(predicate),那就可以把它当一个单一的字来看。
◆ 第九章 判断作者的主旨
>> 一个人提案,就是声明他准备依照某种模式来做事的意图。
>> 书里的提案,也就是主旨,也是一种声明。那是作者在表达他对某件事的判断。他断言某件他认为是真的事,或否定某件他判断是假的事。他坚持这个或那个是事实。这样的提案,是一种知识的声明,而不是意图的声明。
>> 作者的主旨如果没有理论的支持,就只是在抒发个人想法罢了。
>> 为什么他认为我们该被说服,以接受这样的观点
>> 他沟通的主要核心是他所下的肯定与否定的判断,以及他为什么会这么做的理由。
>> 用你自己的话来说”,是测验你懂不懂一个句子的主旨的最佳方法
>> 如果你无法放下作者所使用的字句,那表示他所传给你的,只是这个“字”,而不是他的“思想或知识”。
>> 他想要跟你沟通的是知识,而你获得的只是一些文字而已。
>> 还有另一个测验可以看出你是否了解句中的主旨。你能不能举出一个自己所经历过的主旨所形容的经验,或与主旨有某种相关的经验?
>> 规则八,找出作者的解答。
◆ 第十章 公正地评断一本书
>> 一本好书值得主动地阅读。主动的阅读不会为了已经了解一本书在说些什么而停顿下来,必须能评论,提出批评,才算真正完成了这件事。
>> 第九个规则:在你说出“我同意”,“我不同意”,或“我暂缓评论”之前,你一定要能肯定地说:“我了解了。
>> 说出“我不懂”也是个很重要的评断,但这只能在你尽过最大努力之后,因为书而不是你自己的理由才能说这样的话。
>> 这是规则十:当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无理地辩驳或争论。
>> 规则十一,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在作任何评断之前,都要找出理论基础。
◆ 第十一章 赞同或反对作者
>> 以下是这四点的摘要说明。我们的前提是读者能与作者进行对话,并能回应他所说的话。在读者说出:“我了解,但我不同意。”之后,他可以用以下的概念向作者说明:(1)你的知识不足(uninformed)。(2)你的知识有错误(misinformed)。(3)你不合逻辑——你的推论无法令人信服。(4)你的分析不够完整。
>> 你不能像很多学生或其他人说的:“你的前提都没有错,推论也没问题,但我就是不同意你的结论。”这时候你唯一能说的可能只是你“不喜欢”这个结论。你并不是在反对。
>> 一、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规则
(1)依照书的种类与主题来分类。
(2)使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3)将主要部分按顺序与关联性列举出来。将全书的大纲列举出来,并将各个部分的大纲也列出来。
(4)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二、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诠释一本书的内容规则
(5)诠释作者的关键字,与他达成共识。
(6)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7)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重新架构出来。
(8)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解决的。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没解决的问题。
三、分析阅读的第三阶段: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的规则
A.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
(9)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在你说出:“我读懂了!”之前,不要说你同意、不同意或暂缓评论。)
(10)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
(11)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
B.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12)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13)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14)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15)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注意:关于最后这四点,前三点是表示不同意见的准则,如果你无法提出相关的佐证,就必须同意作者的说法,或至少一部分说法。你只能因为最后一点理由,对这本书暂缓评论。
>> 这是真实的吗?”的问题,可以拿来问我们阅读的任何一种读物。
>> 人类发挥心智所完成的作品,如果就其真实性而受到赞美,可说是再也没有比这更高的评价了。同样的,就其真实性而进行批评,也是认真对待一部正经作品的态度。
>> 在进入本书的第三篇之前,或许我们该再强调一次,这些分析阅读的规则是一个理想化的阅读。没有多少人用过这样的方法来阅读一本书。而使用过这些方法的人,可能也没办法用这些规则来阅读许多本书。无论如何,这些规则只是衡量阅读层次的理想标准。你是个好读者,也就能达到你应该达到的阅读层次。
◆ 第十二章 辅助阅读
>> 阅读彼此相关的书籍,依照写作的时间顺序来读,对你了解最后写的作品有很大帮助。这就是外在辅助阅读的基本常识与规则。
>> 内在阅读的规则是在阅读一本书之前,你要先看作者的序与前言。相反地,外在的阅读规则是除非你看完了一本书,否则不要看某个人的导读。
>> 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看待文字:
>> (1)文字是物质的——可以写成字,也可以说出声音。
>> (2)文字是语言的一部分。在一个较复杂的句子或段落的结构中,文字扮演了文法上的角色。
>> (3)文字是符号——这些符号是有意义的,不止一种意义,而是很多种意义
>> (4)文字是约定俗成的——这是人类创造的符号
◆ 第三篇 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
>> 你在阅读时一定要能提出问题来,尤其是四个最特殊的问题,不论在阅读什么样的书时都要能提出来。这四个问题与任何一本书都有关,不论是虚构或非虚构,不论是诗、历史、科学或哲学
>> 关于实用性的书有一件事要牢记在心:任何实用性的书都不能解决该书所关心的实际问题。一本理论性的作品可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但是实际的问题却只能靠行动来解决。
◆ 第十四章 如何阅读想象文学
>> 论说性作品要传达的是知识——在读者经验中曾经有过或没有过的知识。想象文学是在阐述一个经验本身——那是读者只能借着阅读才能拥有或分享的经验——如果成功了,就带给读者一种享受。因为企图不同,这两种不同的作品对心智便有不同的诉求。
>> 有关想象文学的事实,带引出我们要建议的否定的指令:不要抗拒想象文学带给你的影响力。
>> 但事实上就算我们真的要逃避现实,应该也是逃避到一个更深沉、或更伟大的真实里。这是我们内在的真实世界,我们独特的世界观。发现这个真相让我们快乐。这个经验会深深满足我们平时未曾接触的部分自我。总之,阅读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的规则应该以达成某种深沉的经验为目标。这些规则应该尽可能去除我们体验这种深刻感受的阻碍。
>> 在想象文学中,不要去找共识、主旨或论述。
>> 不要用适用于传递知识的,与真理一致的标准来批评小说。
>> (1)你必须将想象文学作品分类。
>> (2)你要能抓住整本书的大意
>> 你能简要地说明剧情
>> (3)你不仅要能将整本书简化为大意,还要能发现整本书各个部分是如何架构起来的。
>> 你一定要知道故事是从哪里开始的——当然,不一定是从第一页开始的——中间经过些什么事,最后的结局是什么。你要知道带来的各种不同的关键是什么,是在哪里、又如何发生的,在这之后的影响又是什么?
>> 换句话说,对于小说,我们不该反对或赞成,而是喜欢或不喜欢。
>> 要完成批评这件事,你要客观地指出书中某些事件造成你的反感。你不只要能说明你自己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还要能表达出这本书中哪些地方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并说明理由才行
◆ 第十五章 阅读故事、戏剧与诗的一些建议
>> 第一,这整本书的内容是在谈些什么?第二,内容的细节是什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第三,这本书说的是真实的吗?全部真实或部分真实?
>> 我们的重点是:就算一开始不太清楚,也不要焦虑。事实上,一开始本来就是不清楚的。故事就像我们的人生一样,在生命中,我们不可能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30/14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