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当尼采哭泣》读后感_1400字

《当尼采哭泣》读后感1400字

# 成为自己的存在——《当尼采哭泣》

不可不读的经典,一本披着小说外衣、将心理学与哲学相结合的杰出作品。看书时是什么状态?不停划线,标书签,在心里拍手称赞。

天才哲学家尼采长年受偏头痛困扰,更让他痛苦的,是路·莎乐美的出现,填补了他内心的孤独。然而友人保罗·雷也对莎乐美心怀爱慕,再加上妹妹伊丽莎白从中作梗,三人的关系陷入僵局。尼采痛恨被情欲掌控,被女人操纵,因此他极力否认,否认自己也需要被爱,被认可。他将孤独奉为至高无上的真理,孤独孕育了他的哲学。他与世隔绝,离开学校,离开家庭,已出版的几本书都被出版商压着,压根没卖出去基本他。没有物质财产,智慧便是他的一切。但是,但是,但是,这样的一个伟人,当真不希望安定下来吗?哪怕是仅仅一瞬。

维也纳名医布雷尔,拥有令人艳羡的事业和家庭,却因女病人贝莎被搅得心神不宁,他努力保持表面的平静,然而路莎乐美的闯入,逼迫他不得不面对心魔贝莎。他答应了路的请求,以治疗偏头痛为由将尼采留在了维也纳,另一方面,他央求尼采拯救自己的“绝望”,二人充当彼此的治疗师。假戏成真,尼采冷酷且直戳心底的言论,将布雷尔的心房一层层剥开,露出了真正的“绝望”。一开始,布雷尔仍想同尼采据理力争,但最终他屈服了——唯有屈服,才能离尼采更近些。布雷尔卸下所有伪装,将真实情感托盘而出,尼采从起初的冷漠、不耐烦,渐渐转变成接受、欣赏、和钦佩,他的真诚一步步地融化了尼采,感染了尼采。二人在墓地的对话,是整个故事的。尼采的话震动了布雷尔的心,于是布雷尔让弗洛伊德帮助催眠,在梦里,布雷尔治愈了自己,他终于明白,妻子不是他的敌人,时间才是,贝莎也不是他的症结,命运才是。

想要治愈一个人的心病,只抓住症状是没有用的,你必须透过症状,看见人在背后的挣扎。

尼采哭了,40年来积压在心底的愤懑倾泻而出。他承认了自己的软弱,坦白了自己的爱欲,接受了自己的孤独。尽管布雷尔“背叛”了他,但布雷尔也是唯一一个,在精神层面与之敞开交流的人。这世界有人懂尼采,足矣!他没有接受布雷尔的邀请,而是选择前往意大利,与查拉图斯特拉碰头。之后或许仍居无定所,但他已然成为自己的存在。

小说里有太多精彩的描写,随便摘抄数段:

布雷尔深信,年老、死别、比朋友长命的痛苦,就在于缺少了被人关心的机会,过不受关注的生活,就是一种痛苦。
“死亡是严酷的,我一直觉得,死亡的最终报酬是不必再死一次!”

我现在相信,恐惧并非产生于黑暗;相反,恐惧像星辰一般总是在那里,但是为耀眼的日光所遮蔽。

“也许,约瑟夫,过得安逸就是危险,危险而且致命。”精妙的比喻
打从孩提时代开始,我就相信生命是两个完全相等的虚空之间的火花,介于出生之前与死亡之后的黑暗当中。
责任与忠实是遮羞布,是用来躲在其后的帘幕。自我解放意味的是一个神圣的不字,甚至是对责任。

“我只是打算说,要完全与另一个人发生关联,人必须先跟自己发生关联。如果我们不能拥抱我们自身的孤独,我们只是利用他人作为对抗孤立的一面挡箭牌而已。只有当人可以活得像只老鹰——不需要任何观众——才可能爱慕地转向另一个人;只有在那个时候,一个人才能够去关心另一个存在的增长。因此,如果人不能放弃一桩婚姻,那么这桩婚姻就注定要失败。”

1882年,心理治疗尚未正式出现。而欧文·亚隆结合真实的历史素材,融入哲学和心理治疗元素,假以合理想象,创造出这样精彩绝伦的故事,实在是妙,太妙了!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31/15224.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