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未来》读后感800字
创造人工智能大致有两种思路:模仿人脑和不模仿人脑。
这本书讲的是前者。
所以它表面上在讲人工智能,实际上讲的是另一回事:人是怎么学习的?或者说大脑是怎么学习的?
第一个词:递归。换成名词:层次结构。换成常用词:抽象。换成过程: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商业用语就更多了:金字塔结构,思维导图,结构思考法,整体性学习。。
大脑的结构有点像官僚组织,一层一层向上报,中间各种程序,最后的大boss只决定同意或是不同意。
人的模式识别同样如此。线条→形状→物体→脸→好像在哪见过,原来是脑海里偷偷存了她的模样。
学习也是如此,从例子到理论到框架,连成网。
另一个词:反馈。反馈之于学习,犹如人工选择之于进化。可以大大加快学习进程。
反思,复盘,教练,导师,甚至刻意练习,都包含了反馈环节。看完书为啥要总结思考?也是反馈,把走过的路再确认一遍。
基本上作者就讲了这两件事。还有一个影响学习的因素是人,身边的人,很多人。在一个普通大学里,学习是一件特别另类的事。为啥没提到这个?估计作者没体会过那种身边人默默学习的感觉,估计现在造机器人还都是单个的,一群机器人��,想想都怕。
从大脑的角度来看,创造性思维是什么?是隐喻,是联结,是指鹿为马,把风牛马不相及的东西放在一起,然后一看,有点像。所以创新都得先有内容,有底子,再瞎搞。先有满腹诗书,再来酒后千言。还有一种微创新则是指在原有基础上迭代改进。
另外作者认为人工智能顶多和人一样有意识,但是不会颠覆人类。这是为什么呢?
顺便看到了人脑的局限性,没有矛盾排查器不具有批判性思维,RAM太小只能思考和理解简化的知识,线性序列认知容易产生因果错觉。
那怎么办呢?先好好学习吧。多读书,在大脑里多建几个隐马尔科夫模型,然后在其他人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偷偷给自己加装个机器人大脑。毕竟围棋界都在学AlphaGo的套路了。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31/15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