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鲁滨孙飘流记(经典译林)》读后感_800字

《鲁滨孙飘流记(经典译林)》读后感800字

最早读《鲁滨孙漂流记》应该是八九面前的事了,想来很奇妙,我也是可以讨论前的事的人了。时间很快,那时候并不懂这本书里面讲的很多东西,关于宗教,关于人性,关于冒险;当自己经历多一些事情后,积累的知识多了一些后,回望曾经的经历或者阅读,那些记忆思绪纠葛在一起,开始很乱,慢慢地慢慢地清晰,自成脉络,就像鲁滨孙城堡门口的小河,干净澄澈,径自向海。

读这本书确实有很多新的收获。1、少年—青年—老年,人这一生逐步走向老头子甚至是尘土的历程,满是磨难,说“人生实苦”大抵如此,鲁滨孙在荒岛不止一次怀疑人生,一方面他是怕死的,另一方面他又为了一些东西而不怕死,这岂不是一种无聊自我困囿?但人好像都是如此,心中总有两个小人,打架斗殴,永不和谐,其中磨难,具由心生。2、我对鲁滨孙冒险漂流的行为不是很赞成,他作为社会人你,并不是单独的一个人的存在,这样决绝的离家去寻找自己的价值,不是很自私吗?3、为什么那么多人很喜欢冒险?大概所谓冒险,很大程度是因为人会对规规矩矩的现状有不满足吧,或者还有一点对于心跳的渴望,就像曾经听好友所讲,他之所以喜欢骑行是享受极限运动中那种心跳的感觉,这样让他觉得他还活着。似乎我已经成为部分人眼中的冒险者,就像我现在看待鲁滨孙一样。4、鲁滨孙由社会人成为自然人,最终还是回归社会人了,而且在他在荒岛求生的历程中不止一次自我谴责,他对他原本生活的社会是那么依恋,星期五也很依恋自己本来的社会,大概作为人,离开了人便不是人了吧,一旦连人都不是了,整个世界观都会变化,那么我是谁?5、想起梭罗的《瓦尔登湖》,他是一个社会活动家,而且饱读诗书,富有见地,他的隐居不同于鲁滨孙,梭罗是基于一种有知之后的回归与淡忘,鲁滨孙则是被动的被卷进这种自然的回归,两人心态差别太大,但无疑问的是,这个过程都让他们更进一步地完成了自我。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31/15362.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