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西方绘画大师经典画作赏析:印象派艺术》读后感_2400字

《西方绘画经典画作赏析:印象派艺术》读后感2400字

西方绘画经典画作赏析:印象派艺术

过嘉芹 编著

◆ 第一章 印象派时期的艺术

印象派是19世纪重要的艺术流派之一,它兴起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而后迅速发展成为法国艺术的主流,并影响到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画坛,而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都与印象派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甚至可以说是印象派的横向延伸和探索扩展,因此说起印象派时期往往不会忽略了这两个艺术流派。

新印象派在印象派的基础上对色彩进行了更加细致而理性的分析,采用点彩法和分割法来进行创作,以达到最高纯度和新鲜的色调,形成明亮鲜艳的画面,同时也更进一步表现明朗的秩序观念。新印象派既是印象派的某些技法和科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同时也是印象派(凭直觉、凭经验的写实主义)向古典主义(重法则、重理论、重秩序)的转化。后印象派是对文森特·凡·高、保罗·塞尚和保罗·高更等为代表的一群画家以及画风的总称,

后印象派开启了现代艺术的大门,影响了野兽派、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流派的产生和发展,彻底改变了西方绘画的面貌,由客观再现走向主观表现,并最终使之走向现代。

◆ 第二章 印象派

印象派以反对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姿态登上美术历史的舞台,它在现实主义的影响下,同时受到了19世纪现代光学技术的启发,引起一种融合客观现实和色彩感受的思潮,通过描绘强烈而微妙的光影变化和捕捉瞬间即逝的变幻色彩来表现个性和风格。代表艺术家埃德加·德加(Edgar Dégas)爱德华·马奈(Edouard Manet)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Pierre Auguste Renoir)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阿尔弗雷德·西斯莱(Alfred Sisley)保罗·塞尚(Paul Cezanne)卡米耶·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扩展论述印象派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绘画潮流,其特点为客观表现瞬间的视觉效果,尤其是对于光的表现,主要是强调绘画的颜色和形体,使用直观的印象来捕捉物体在特定之间所呈现的瞬息万变的颜色,不再拘泥于作品的内容和主题、描绘对象的外在细节,而是更多地表达艺术家内心的情感和纯粹的视觉感受。印象派得名于克劳德·莫奈的一幅油画,描绘了塞纳河清晨太阳刚刚升起时的短暂瞬间,一名新闻记者讽刺这幅画是“对美与真实的否定,只能给人一种印象”,莫奈就命名这幅画为《日出·印象》

◆ 第三章 新印象派

新印象派画家使用准确分布的原点来组成画面,由于笔触和色彩需要科学化和严谨化的控制,也有人称其为“科学的印象派”。代表艺术家乔治·修拉(Georges Seurat)保罗·西涅克(Paul Signac)卡米耶·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亨利·埃德蒙·克罗斯(Henri-Edmond Cross)吕西安·毕沙罗(Lucien Pissarro)马克西米利安·吕斯(Maximilien Luce)罗伯特·德劳内(Robert Delaunay)莫里斯·德尼(Maurice Denis)桑德罗·基亚(Sandro Chia)扩展论述新印象派是19世纪80年代后期,继印象派之后在法国出现的美术流派,“新印象”一词最早是批评家费内翁在《1866年的印象派》这本小册子中提出的,他在文中指出了印象派画家的不同风格,表示虽然修拉和希涅克参加了第8届印象派画展,但把他们与先辈们联系在一起的线索是模糊不清的,因此,他把修拉发起的绘画运动命名为“新印象派”,而以修拉为代表的新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则被成为新印象画派,这一画派的画家根据色彩混合的相关理论,认为将不同的、纯色的点和块直接放置在画板上,可以获得最鲜明的效果,观看者的视觉会自动产生中间色彩,这一理论又称为“分割理论”。除了分割主义,新印象画派在构图上也十分追求科学化的技法,在绘画中大胆导入“黄金分割比例”,包括色点的排布、块面的布局、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人物与风景的比例等,都采用数理的构造来追求韵律的统一和氛围的和谐。新印象画派的艺术家崇拜理论,认为理论高于感觉,他们使用原点来进行绘画,使画面产生视觉混合的色彩效果,其色点的分布十分科学化、严谨化,不同于印象派洒脱大胆的表现,而是严格从色彩原理出发,代替在调色板上调和颜色,而是经过观者视觉作品达到色彩调和,带有一种客观、冷静、永恒的感觉。

乔治·修拉是新印象派的创始人,他通过在画布上堆起与环境、阳光、颜色的相互作用相符合的小圆点来寻求调色效果,深入研究了同时对比法则、点彩法、纯色和光学调色法等色彩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大碗岛上的一个星期日》就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 第四章 后印象派

后印象派是于19世纪末期从印象派发展而来的一种西方油画风格,严格来说,后印象派并不算是一个真正的、具有统一思想的潮流,它包括所有印象派派生出来的或与之相对立的艺术运动,强调完全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所描绘物体的客观色彩是次要的,而感受所反映出来的色彩才是最重要、最值得被记录的。代表艺术家文森特·凡·高(Vincent Van Gogh)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保罗·高更(Paul Gauguin)保拉·莫德松·贝克尔(Paula Modersohn-Becker)奥迪隆·雷东(Odilon Redon)莫里斯·德·弗拉曼克(Maurice De Vlaminck)亨利·马蒂斯(Henni Matisse)扩展论述后印象派一词是由英国批评家罗杰·弗莱在策划一次画展时提出的,他为该画展想了很多名字,最终决定使用“马奈与后印象派者”。后印象派者既没有一致的艺术追求和共同的艺术风格,也没有过画派宣言和联合办画展,只是他们与印象派相连又不同的特点以及共同的创作倾向,才被后人称为后印象派,而“后印象画派”就用来统称从1880年左右印象派后期阶段到1905年野兽派出现之间的各种风格的艺术家,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后印象画派并不是一个具有连续性的艺术运动团体,它包含了受印象派影响但不局限于印象派的众多艺术家。这些艺术家们具有不同的追求目标,绘画风格也大相径庭,但都主张艺术应该用来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忠实于艺术家的个人感受,无需过于顾忌客观事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以主观改造客观。后印象派更加注重艺术家对于绘画对象的主观感受,而不是对客观世界的还原,画家完全抛弃了对于自然模仿的根基,将强烈的个人情感注入到画笔之中,反映在画面之上,如果画家本身心情阴郁,即便阳光灿烂的天气依然可以把景物描绘得很灰暗,如果画家此时兴高采烈,即便是阴雨天气依然可以使用鲜艳明亮的色彩来绘画,这就是要让人的主观感受成为对于客观世界反映的最重要因素。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31/15627.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