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_3500字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3500字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沟通方式,确实会伤到别人。锋芒毕露的指责或者隐隐约约的嘲讽,一板一眼的说教以及斩钉截铁的否定等,这些语言暴力让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会给我们带来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让人与人之间产生一堵墙,关系也由此变得疏远和冷漠。

那么,在人与人的沟通中,暴力语言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经常看到,在沟通中,我们习惯用道德标准来评判人,把不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人或事物归类为不道德或者不正确的。

比如,如果女朋友对我体贴一些,我会说她“太粘人了”,反之,如果女朋友不体贴我,我会说“她冷漠得像一块木头”。如果同事更关心工作上的细节,我会认为他“有强迫症”,可是,如果我更在乎细节,我会说同事“粗心大意”。

语言中含有批评,指责,辱骂,归类,评论等情感色彩的话语,都是用道德标准在批判别人。用道德评判的方式来提出自己的主张或者发表自己的观点,不但别人难以接受,也会招来敌意。即使别人迫于压力或者出于内疚接受了我们的批评,也不是百分百乐意的,里面掺杂了不甘和埋怨。我们的需求或者愿望就很难得到满足。

此外,在与他人沟通时,我们还经常与他人进行比较,进行比较的结果是,我们会认为自己活得很惨或者活得相当幸福,这种比较像一层雾气,让我们看不清对别人和对自己的爱。

我们都知道,我们得对自己的思想,情感以及行动负责,但在语言中,我们却广泛使用“不得不”和“你让我”这样的词语来回避个人责任。这种表达方式也是暴力沟通的一种,它不仅淡化了个人责任,还忽视了情感的根本源泉。

很多人沟通时喜欢传达命令,这是社会中强者惯用的表达方式:比如父母对孩子提出要求,领导对员工下达任务等,他们在沟通中往往含有强人所难的成分:如果你不配合,就会受到惩罚。可是,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无法强迫别人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种沟通方式不仅起不到好的效果,还会造成彼此心灵的隔阂。

以上这些表达方式在生活中很常见,虽然清晰地表达了我们的某些愿望,却忽略了感受和需求,让我们难以体会心中的爱,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遥远。

一、以自己为主角时,如何用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来表达自己?

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语言暴力,非暴力沟通应运而生。非暴力沟通有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1 观察

观察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一要素,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说出观察的结果。

非暴力沟通要求我们对观察的事物保持完全的客观而不作任何评论。有位印度哲学家说过这么一句话:“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由此可见,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保持客观的观察而不进行主观评论真的很难。我们在观察他人的行为时,经常会带有批判,指责和其他方式的分析。

比如,在看球赛时,客观观察的结果是:欧文在过去的5场球赛中没有进一个球。而不能进行主观地评论:欧文是个差劲的前锋。

再比如,客观事实是:米奇上周买书花了一千元。若加上主观评论,就会这样说:米奇花钱大手大脚。

如果在观察中加上了自己的主观看法或者评论,人们会倾向于听到批评或指责,甚至会产生一种本能的反抗,做出不友好的回应。这样,双方的关系会更加疏远。

因此,不能把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

2 感受

感受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二要素。心理学家罗洛·梅认为:“成熟的人十分敏锐,就像听交响乐的不同乐章,不论是热情奔放,还是柔和舒缓,他都能体察到细微的起伏。”但生活中的大多数人,都习惯于压抑自己的心灵,体会不到自己的感受,更无从表达自己的感受了。

有位太太对沉默寡言的丈夫抱怨道:我觉得我嫁给了一堵墙。这听起来像是对自己的丈夫进行批判,丈夫听后难免会感到委屈和退缩,结果这位丈夫果真一动不动,真的像一堵墙一样。太太看到丈夫的表现更为来气。其实这位太太的潜在意思是:我感到孤单,希望先生多体贴自己。如果这位太太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那么两个人的感情就不会这样冷冰冰透心凉了。

清晰地表达内心的感受,不仅可以促进感情,还可以改善工作。

作者曾经去给黑人学生上课。但学生们都没有认真在听,有个女孩开始修理指甲,还有个学生把脸贴在玻璃上一直往外看。作者有些紧张。他的局促不安引起了一个学生的不满,他向作者提问道:你讨厌黑人,不是吗?作者于是坦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他说:我很紧张,但不是因为你的肤色,而是因为与你们初次见面,希望得到你们的肯定。

他正确而真诚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学生们开始配合他的讲课,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正确表达自己感受在人与人的沟通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怎样清楚地表达感受,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呢?

可以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当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这些词汇可以表达我们的感受:如兴奋,喜悦,甜蜜,兴高采烈,快乐,感动,愉快,心旷神怡等。

当我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可以用这些词语;害怕,担心,焦虑,心神不宁,心烦意乱,苦恼,生气等。

需要强调的是,在非暴力沟通中,要注意区分感受和想法的区别。

举个例子:如果认为自己吉他弹得不好,可以这样表达感受:作为吉他手,我有些失落,或者说:“作为吉他手,我烦透了。”但如果说:“我觉得我吉他弹得不好。” 这就不是感受,而是想法了。

再举个例子:如果对一个人强烈不满,可以这样来表达感受:“我一想到你,就会火冒三丈。”可如果说:“我想打你。”这就是自己的想法了,而非感受。

3 需要

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要素:哪些需要会导致什么样的感受呢?也就是说:感受的根源是什么?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不在于别人,而在于我们自身。真正让我们产生感受的,是我们对事物的看法。

当我们听到自己不喜欢的话语时,会有四种反应。

第一种是认为自己犯了错误,这会让我们自己感到内疚与不安,甚至厌恶自己。

第二种是驳斥对方。

第三种是了解并接纳自己的感受与需要。这时,我们已经开始了解感受的根源在于自己。不再去对别人进行指责。

相应地第四种反应就会产生: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与需要。

如果忽视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把不好的感受归咎于对方,就容易让对方自责和内疚,比如:父母对孩子说:“我们很伤心,因为你成绩很差”。

如果孩子听到这样的话,或许他会努力学习考出好成绩来让父母开心,可令人遗憾的是,这努力背后的动机并不是出于对学习的热爱,而是出于对父母的内疚,效果也不会长久。

父母可以这样说:“你的学习成绩不好,我们很难过,因为我们希望你热爱学习。”

在这句话里,父母说明自己难过的原因是来自他们本身,因为他们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孩子听后会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学习的动力也进行了升华。

“需要”正确表达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比如:你没把饭吃完,妈妈感到很失望,因为我希望你健康成长。再比如:你这么说,我很紧张,因为我需要尊重。

一旦从自身出发,正确地表达需要,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4 请求

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请求。在表达观察,感受和需要之后,我们需要请求别人的帮助。怎样提出请求会得到积极的回应呢?

首先,在提出请求时,对请求的描述越具体越好,尽量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

比如说:我希望你能在规定的时速内驾驶。而不要这样讲:我希望你能好好开车。

其次,要明确谈话的目的。我们发出声音,就希望得到回应,但如果你发出的请求不明确,别人会找不到其中的点。

比如太太对先生说:我叫你带酱油回来,你却忘了,好烦啊。她的言外之意是希望先生赶紧出去买酱油。可在丈夫听来,这好像是太太对他的指责。

再次,要向对方请求反馈。我们表达的想法,可能与对方理解得不同,因此,我们需要向对方请求反馈,确保自己的表达与对方的理解没有出入。

最后,了解他人的反应。要了解对方此时此刻的想法与感受,了解对方是否接受自己的请求。

二、以他人为主角时,如何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倾听他人,了解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并给予反馈?

倾听的作用非常大,它不仅可以预防潜在的语言暴力,还可以让谈话生动有趣。

但是,大多数人不懂得如何倾听别人。法国作家西蒙娜·薇依写道:“倾听一个处于痛苦中的人,不仅十分罕见,而且非常困难。那简直就是奇迹,那就是奇迹。有些人认为他们可以做到,实际上,大多数人还不具备这个能力。”这是因为,当别人表达自己时,我们往往急于给出安慰,或者急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因此,在倾听时,首先,我们要放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要全心全意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体会对方的观察,感受,需要与请求。只有这样,才能接纳和理解倾诉者,治愈他们心灵的创伤。

其次,倾听完他人的表达,充分感受到他人之后,要主动地表达我们的反馈。反馈时要留意自己的语气,避免其中含有批评或者嘲讽的成分。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31/16410.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