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大学的意义》读后感_2100字

《大学的意义》读后感2100字

《大学的意义》--陈春花

入读了学校,学生就会有一种学校的味道,这味道可以让学生有着完全不同的特质。这特质也许是 感受校园的天真,纯洁,因为自己的身份还是个学生。

不要辜负时代带给年轻学子的命运,不要辜负技术带来的全新世界,不要辜负知识与你融合一体所带来的无限可能,更不要辜负学校和老师对你的期许与帮助。

之所以坚持大学功能要以“培养人”作为核心功能,是因为如果从知识传播的角度来看,不读大学一样是有办法获取知识的。但是学校除了知识传播之外,还有一个不可替代的功能,就是给予学生大学所特有的精神特质,这种特质会让学生走入社会时,具有一种内在的韧性,以及独特的优势,这种韧性或者独特性就是大学精神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特质,这就是大学的力量。

,大学真正的力量,来自于对学生心性成长的帮助,从文化的角度看,大学教会学生怎样思想。从学习的角度看,大学教会学生怎样读书。

我们所感受到东西,一部分是由于感觉所生的思想和观念,如痛苦、、饱暖、饥饿等,都是属于感觉的范围,由它而引发知觉的联想和幻想等活动。一部分是由于知觉所产生的意识思想,如莫名其妙的情绪、郁闷、苦恼、对自己和别人之间所产生的各种事情的不同思维等,当然包括知识学问的思维,以及自己能够观察自己这种心理作用的功能。

教育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解释意义,而在于去敲那心的门。

大学教育应该首先是信仰的培养,让学生在大学期间,能够真正培养确信的能力,让人具有内心的稳定性和内在的定力,让每个学生真正懂得如何树立明确的价值判断,而这也是大学教育最有意义和最有价值的部分。

我们该庆幸,生命中与大学相遇,这是一段纯粹的时光,只有书本、阅读、想象。也许人生的意义是在其后才真正展开,可是如果可以借助于这一段时光,储备足够的想象和知识,拥有明确的判断,让自己可以按照心的判断前行,人也就有了心灵的归属。

读大学应该是为你的一生负责,而不是为你选择就业负责;是为你能够长久的发展负责,而不是为你一时的工作负责。

中国教育不缺失知识教育,缺的正是思辨能力的教育。

虽然现代社会,技术更加发达,信息更加通畅,但是知觉与认知世界的能力是否一样更加强大吗?如果内化了知识,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没有内化知识,答案会是否定的。

所以不要认为学习是为了考试,是为了家长,是为了就业,是为了通过老师的考核。学习是为了你自己,是为了你能够知觉与认知世界,是为了你可以与世界对话,与外界交流,最终是为了你感受到真正的美,也因此让世界感受到你的创造与价值。处于职业角色的时候,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行动:具有承诺的心态,对目标承诺,解决为什么做的问题;对措施的承诺,解决如何做的问题;对同事承诺,解决与谁做的问题。就是要做到对环境的敏感,愿意脚踏实地的工作;关注结果,对不确定问题的公开坦诚。就是要理解并灌输组织价值,以使成员具有行为选择的标准,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给工作赋予意义,以使成员愿意为之全力付出。

当你走出校门的时候,需要接受的变化是非常多的,甚至有些变化我们根本无法预知。这些变化也许带给你的是机会,也许带给你的是挑战,甚至带给你的是考验和阻碍,不管是什么样的情形,你都需要去接受,甚至不得不接受,这是在毕业的时候,你要首先做好准备的事情。

知道要接受变化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将变化变成自己的机会,那么如何将这种变化变成机会呢?这就要说第二点,你要找到合作伙伴。你需要和别人合作,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需要新的能力注入你的团队中,而新的能力如果仅仅通过一个人学习成长,这个时间成本是很巨大的,机会也许就错过了,

第三点是需要有一个非常好的学习能力。在今天来看,核心点不在于你已经有的知识,核心点在于你可以在未知中发现机会,未知中的机会才是今天的核心。

毕业之后,两个习惯在我看来极为重要:一个是阅读,一个是日常中的自我管理。

日常中的自我管理是另一个重要的习惯养成,我想分享一下我觉得重要的几件事情。

第一,时间管理。你把时间管理好基本上自我管理就可以做到了。

第二,目标管理。设定目标对牵引行动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何让平淡的日子最终显现出价值,就与目标相关。

第三,管理行动计划。只有目标没有行动计划是没用的。

第四,养成日常生活习惯。你要养成一些习惯,包括三个内容——学习习惯、心态平衡的习惯和良好的作息。学习习惯中包括阅读、与人交流,保持听课与思考,深入工作中学习等。平衡心态方面,我建议大家去运动,因为运动的时候,会让自己心态放松,你看经常运动的人很少有抑郁的。还有就是我建议运动一定要有团队,团队运动会让你更快乐,请相信这个部分一定不是浪费时间,因为运动之后会让你的效率更高。良好的作息方面,良好的作息时间会让你很有效率。

以上就是给大家的毕业寄语,预祝大家在未来的日子里越来越好!

为师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要有强烈的感染力,不断更新知识,更强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要有对学生和教学的热爱,要鼓励学生去争辩,去发表与自己不同的见解。为学者要有强烈的求学欲望,要有自觉的学习能力,不断积累知识,更要有创造能力与体行能力,要有对老师和学习的热爱,要激励老师去打破局限,去交流更多的信息。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31/16441.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