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以色列:一个国家的诞生》读后感_5500字

《以色列:一个国家的诞生》读后感5500字

有时候事情真的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或者谁是谁非;站在自己的立场,他们都是“白”的,都是正确的!巴以冲突就是这样的,站在犹太人和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各自的立场来说,他们有谁错了么?

对于犹太人,从公元135年在犹太战争中彻底失败,他们就开始了长达1800多年(1948年5月14日建国)的背井离乡、流浪异地的民族飘泊史。因此,他们想回到孕育祖先的发源地——巴勒斯坦生活有错么?他们想要结束居无定所、无国籍的人生,这难道也有错么?

对于阿拉伯人,要他们平白无故离开这片他们生活了几千年的土地,这合适吗?要他们因为二战600万犹太人的死亡买单,为犹太人提供自己一半左右的“国土”,这合理吗?

可以说,站在他们各自的立场来说,都是没有错的!错的是这个时代,错的是人追逐利益的本性!

阅读的前期,我是很同情犹太人的,他们一心只为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即使为此牺牲也无所畏惧。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无数战士那为复国不惜挥洒热血、梅厄那震撼人心的演讲、贝京那大局为重的沉稳……

但阅读到后面,我更为阿拉伯人不平。到1949年的停战协定,占巴勒斯坦阿拉伯总人口70%,总数70多万的阿拉伯人成为难民。阿拉伯人因此成为了“过去的犹太人”,只是现在无家可归的是阿拉伯人。

我在想如果这一切都不发生多好啊,犹太人有他们的居所,阿拉伯人也有家,也没有谁死于这场战争。可惜世界不存在如果,美好的想法也只是个人的一厢情愿。唉!后面还会有更多的战争等着他们吧……

附本书重要事件:
1915年10月24日,为了拉拢阿拉伯人反抗奥斯曼帝国,英国的〖麦克马洪〗爵士给阿拉伯领导人〖侯赛因〗写了一封信。信中表示,只要侯赛因发动阿拉伯人反抗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英国将支持阿拉伯人在中东地区建立起独立的阿拉伯国家。
1915年12月16日,〖赛克斯〗提议在地图画一条直线,确定英法两国在奥斯曼帝国的势力范围。
1916年5月16日,英法两国签署了『赛克斯-皮克特秘密协定』,将这条用铅笔画下的直线以条约的形式确定了下来。协议中还规定,英法有权在各自势力范围内进一步划定国家间的边界。
1917年11月2日,英国发表『贝尔福宣言』,表示英国政府承诺将帮助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民族家园。(为了讨好美国政府中的犹太人群体)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中,『布尔什维克』夺取了政权并在沙俄政府的存档文件中找到了『赛克斯-皮克特』秘密协定的副本,而后将其公布于世。阿拉伯于是意识到被英国欺骗。
1918年5月7日,英国军队占领Kirkuk(赛克斯所画下的那条直线的尽头),从这里再往北去,就是赛克斯-皮克特协定中规定的法国势力范围。(英国政府得到了一份地勘报告,报告中的分析表明在赛克斯直线以北的『摩苏尔地区』有一块储量丰富的油田。)
1918年11月3日,在与奥斯曼帝国的停火协议已经生效四天后,英国人用武力占领了摩苏尔。(法国后来也只好接受了这个既成事实,条件是英国人让出摩苏尔石油产出的25%。)
1920年4月『圣雷莫会议』,英法两国正式对中东的土地进行了瓜分。其中英国人以托管地的形式得到了『巴勒斯坦』和『美索不达米亚』(即伊拉克)这两块土地,法国人则得到了『叙利亚』。
1921年8月,英国人建立了『伊拉克王国』,由那位曾与麦克马洪通信的侯赛因的儿子〖费萨尔〗担任国王。(英国以这种方式间接统治着伊拉克,直到1932年允许其独立)
1921年,英国政府在约旦河东侧也划出了一块土地,建立『外约旦』,由侯赛因的另一个儿子〖阿卜杜拉〗担任『埃米尔』(国家领袖的一种称谓)。25年后,外约旦从英国统治下独立,在两年后又将国名改成了约旦,并一直使用至今。
1920年开始,在巴勒斯坦境内爆发了多次阿拉伯人针对犹太人的暴力袭击事件。
1921年,由于感到英国政府无法提供有效的保护,犹太人在1921年成立了自己的准军事组织——『哈加纳』。
1931年,由于部分哈加纳成员对“限制成员针对阿拉伯平民进行袭击”的政策不满,从哈加纳中分裂出来后成立了一个新的军事组织——『伊尔贡』。他们信奉的是“以牙还牙,以暴制暴”的恐怖理念。
1937年,英国提出『皮尔分治方案』:犹太人得到巴勒斯坦20%的土地,用来建立一个犹太国家;阿拉伯人将得到巴勒斯坦70%的土地,并最终与东面的外约旦合并为一个国家;剩下的10%的土地包括圣城耶路撒冷以及从地中海边通往耶路撒冷的一条通道,将由英国人统治。
1939年5月,英国政府发布白皮书,承诺在10年内让巴勒斯坦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还对犹太移民的数量做出了限制,即每年不超过15,000人(这样可以保证巴勒斯坦获得独立时将会是一个以阿拉伯人为主体的国家。)
1945年9月,〖斯拉文〗奉〖本-古里〗安之命到达纽约,为一个尚不存在的犹太国家建立军工业。
1947年2月14日,英国决定把巴勒斯坦问题交给联合国来处理。
1947年,联合国特别委员会给出一个『分治方案』:除了由国际共管的圣城耶路撒冷之外,整个巴勒斯坦被分成了六个区域,犹太国家和阿拉伯国家各占三块。犹太人共获得了巴勒斯坦56%的土地,阿拉伯人获得43%。(两个国家所拥有的三块领土都是不连续的,每一块都被另外一个国家的领土所包围;三块领土之间仅仅依靠几个接触点来维持联系,这些接触点将由国际组织管理。)
1947年11月29日,分治方案以33票赞成,13票反对,10票弃权的结果通过表决,成为了联合国大会第181号决议。根据这个决议,犹太人有权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自己的国家。
1947年12月4日,英国决定在第二年的5月15日正式结束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暴力冲突和恐怖袭击愈演愈烈)
1947年12月5日,在联合国分治方案通过仅仅6天后,美国就宣布对中东实行武器禁运,这其中也包括巴勒斯坦。
1948年1月21日,〖果尔达·梅厄〗出席美国芝加哥一个美国犹太联合理事会的大会,并发表演讲。演讲很成功,到下午结束的时候,就已经筹集到了2500万美元。1948年3月,离开美国时,一共筹集到了5000万美元。
1948年3月,捷克犹太人〖菲利克斯〗通过把购买的大批武器藏在一船土豆里面,偷偷运回巴勒斯坦。
1948年,美国犹太裔航空工程师〖施维默〗说服哈加纳的负责人购买三架运输机;之后,他又陆续买下了十架C-46运输机,以及一些其他型号的飞机;并且成立一家航空公司,负责运送哈加纳在捷克斯洛伐克购买的武器。
1948年3月19日,美国代表在联合国安理会上表示,鉴于联合国分治决议无法在巴勒斯坦被和平执行,他建议暂缓执行该决议,由联合国出面对该地区进行临时托管。
1948年3月27日,一支大型运输车队在前往耶路撒冷的路上遭到阿拉伯人的袭击。经过24小时的激战后,犹太人损失了所有的车辆和补给品。四天后,另外一支运输车队同样遭到了袭击。
1948年3月31日,耶路撒冷开始实施食物配给制度,每人每天只能分到200克食物。
1948年3月31日晚上,〖本-古里安〗和哈加纳作战局长〖雅丁〗开了一整晚的会。前者要求后者打通由特拉维夫至耶路撒冷的通道,而后者表示他最多只能组织起一支500人的队伍。
1948年4月9日,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领袖〖阿卜杜勒·卡德尔·侯赛尼〗战死,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因此化作了一盘散沙。
1948年4月15日,哈加纳攻占了道路两旁的一系列阿拉伯村庄,特拉维夫至耶路撒冷的道路又重新被打通了。『拿雄行动』
1948年4月底到5月初,美国政府开始说服犹太人将建国日期至少推迟三个月,因为犹太国家的建立将会立刻导致周边阿拉伯国家的入侵。
1948年5月14日下午,英国高级专员〖康宁汉〗爵士离开了耶路撒冷,飞往海港城市海法,而后乘坐英国军舰离开巴勒斯坦,结束英国对这片土地三十年的统治。
1948年5月14日下午,在特拉维夫市中心罗斯柴尔德大道上的一个美术馆大厅里,〖本-古里安〗宣布以色列的成立,结束犹太民族长达两千年的等待。
1948年5月14日午夜,外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和他的军队一起守候在约旦河上阿伦比桥的东侧,等待着英国委任统治的正式结束。十二点一过,进军巴勒斯坦境内,第一个目标是耶路撒冷。
1948年5月15日上午:①伊拉克军队渡过了约旦河,开始炮轰他们遇到的第一个犹太人定居点;②北边的叙利亚军队在同一个上午开始进攻位于加利利湖东侧的犹太人定居点;③同在北面、实力较弱的黎巴嫩在最后一分钟改变了主意,决定放弃发起攻击性军事行动,但将会为由阿拉伯志愿者组成的阿拉伯提供火炮和后勤支援;④在南边,五个阿拉伯国家中实力最强的埃及军队也越过了巴勒斯坦国境线,目标攻占特拉维夫。
1948年5月15日,在南站战场,埃及军队在越过国境线后对遇到的第一个犹太人定居点『尼里姆』展开了进攻,在攻克不下的情况下,埃军决定绕开这个定居点继续沿海岸北上;5月19日,埃军遇到了一个靠近海岸、无法绕开的犹太定居点『末底改』;5月24日,埃军占领了末底改后继续北上;5月28日,埃及军队开进到了距离『特拉维夫』只有不到40公里的『阿什杜德』;6月2日,埃军击退了以色列组织的一次两千人的反击。
1948年5月18日,在东线战场,阿拉伯军团开始进攻耶路撒冷老城区;5月24日晚上,〖本-古里安〗组织了解救行动,结果伤亡惨重,第二天紧急撤退,第一次夺取『拉特龙』的行动宣告失败;5月27日,在犹太区的两名拉比向阿拉伯人投降后,哈加纳指挥官代表老城区的犹太人向阿拉伯军团投降;5月30日夜间,在总指挥〖大卫·马库斯〗的策划下,以军再次发起进攻,但是经过一夜的激战,他们还是没能在天亮前夺下拉特龙,第二次打通前往耶路撒冷道路的尝试也失败了。
1948年5月20日,联合国任命瑞典人〖贝尔纳多特〗为调解员,负责敦促交战的双方进行和平谈判。
1948年6月7日,贝尔纳多特向交战的双方提交了为期四个星期的停火计划。停火的附加条件是在停火期间交战的双方都实行武器禁运,且达到兵役年龄的男子不得进入该地区。最后,停火的时间被确定为6月11日上午8点钟开始,持续28天到7月8日。
1948年6月10日夜晚,在经过十天日夜不停的抢工,通往耶路撒冷的路终于勉强可供卡车通行。也在这一晚,大卫·马库斯被以色列哨兵误杀死亡。
1948年6月20日,『亚特兰纳号』船在巴勒斯坦的『维特金村』靠了岸。船上除了900名犹太移民外,还有5000支步枪、250挺轻机枪、10辆装甲车、50支反坦克火箭、以及上百万发子弹。(伊尔贡通过与法国政府之间的一个秘密协定获得)
1948年6月21日:①全副武装的以色列国防军包围了亚特兰纳号,国防军军官要求梅纳赫姆·贝京(伊尔贡组织的领袖)交出武器,后者拒绝做出回复;傍晚时分,对峙的双方之间突然爆发了枪战,造成岸上八人死亡,贝京于是乘小船跑到了亚特兰纳号上,下令开到『特拉维夫』,并于午夜到达。
1948年6月22日:①下午四点,本-古里安下令对亚特兰纳号开炮;②当天晚上,贝京来到了特拉维夫的一处地下电台,通过电波做了一次长达两小时的演讲,指控本-古里安对亚特兰纳号的粗暴攻击,以及对伊尔贡成员的谋杀;③最终,大多数被捕的伊尔贡成员在几个星期后被释放,只有五名高级干部被多关押了两个月;这些伊尔贡成员被打散后再次编入了以色列国防军,避免了一场内战。
1948年7月9日到18日,交战的各方在战场上又进行了十天的厮杀。①在南线战场,以色列展开了凶狠的反击,埃及军队经过一番苦战才勉强守住防线,埃军于是放弃了继续北上的念头,转而把重点放在防御上;②在北线战场,以军在炮火支持下从阿拉伯手中夺回了『加利利湖』西侧的大片区域;③在中部战线,以军夺取了两个重要的阿拉伯城镇:『吕大』和『拉姆拉』,然后逼迫阿拉伯居民步行离开,50000名阿拉伯居民在几个小时内变成了一无所有的难民,被迫向东面走去。
1948年7月15日,联合国再次呼吁双方在7月18日之前停火。
1948年7月18日,一群巴勒斯坦人聚集在外约旦国王〖阿卜杜拉〗的宫殿外,要求国王立刻解救陷落的阿拉伯城市;第二次停火生效后,以色列开始系统地驱逐自己控制区内的阿拉伯居民。
1948年9月16日,〖贝尔纳多特〗又准备了一份新的和平方案;第二天下午,贝尔纳多特在自己的车里被几名激进犹太人地下组织『斯特恩帮』射杀。
1948年10月15日,以军在南线战场开始对埃及军队展开了一轮新的攻势;到了12月底,以军一路打到了边境线上,并越过了国境线攻入埃及领土;1949年1月2日,在英美两国的紧急介入下,以军撤出了埃及领土。
1949年1月12日,埃及在希腊的罗德岛上开始了与以色列的停战谈判。
1949年2月24日,双方签署了停战协议。在协议中,双方同意以埃及与英国统治巴勒斯坦期间的国境线作为停战线,另外埃及将多获得一块沿海的狭长地带——「加沙地带」。
1949年3月23日,黎巴嫩与以色列签署了停战协议。双方约定以英国统治时期巴勒斯坦与黎巴嫩的边境线作为停战线,以色列从占领的黎巴嫩村庄中撤离。
1949年4月3日,外约旦与以色列签署了停战协议,外约旦将控制包括耶路撒冷老城在内的约旦河西侧的一大片地区——「约旦河西岸地区」;伊拉克把他们所占领的地区移交给了外约旦之后撤离了巴勒斯坦,没有再与以色列签署单独的停战协议。
1949年3月29日夜间,叙利亚总统〖库阿特利〗被发动政变的军人逮捕并关进监狱;4月5日,以色列开始与叙利亚新政府进行停战谈判;7月20日,双方才在停战协议上签了字,叙利亚同意从巴勒斯坦撤军,并以巴勒斯坦与叙利亚之间的国界线作为停战线;在与叙利亚签署了最后一份停战协议后,以色列一共获得了巴勒斯坦78%的土地。
1950年,以色列通过了一条法律,使得任何犹太人在踏上以色列的土地后自动获得以色列国籍。
1951年7月20日,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在耶路撒冷被一名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刺杀身亡。
1952年7月22日,以〖纳赛尔〗为首的一群埃及军官发动了政变,废黜了埃及国王〖法鲁克〗。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1/16634.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