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下)(纪念版)》读后感2200字
此书写得好的地方在于把中国三十年之企业发展史通过典型企业家人物的起伏来讲述,因而既能引人入胜,又于专业之经济管理方面书籍之外另辟蹊径。我两年前为备课之需,找过些关于中国经济改革的书,发现以吴敬链所写一书为最好,内容详尽,分析深入,但缺点在于太学究气(作为专业书籍那样写也是对的),只能作为参考书,做研究要查资料时用。比如书中关于国企改革所先后采取的各种承包、放权、激励之制度,如菜单一般冗长、乏味。而此书则于每一年中选取有代表性之企业家,除记录重大政策变化或经济事件外,亦着力讲述经济大势在所选之企业家与其企业上之具体反映,正是我想用的写法。
全书的组织以编年之形式,每一年为一章。而每一章中,择重要之政策变化、经济景气、社会事件讲述,另穿插以典型之企业家,在若干相关章节中连续提起,使各章节间既有历史逻辑性之连贯,又有人物(企业)命运之连贯,让人读来手不释卷,是个高明的办法。另外,在每一章之结尾,另附有一二人物传记,更将突出的典型人物着力描绘。如此写法,不光是书的可读性强,在理论上也使得我所感兴趣的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得以展示,且相互解释,这正是“社会学的想像”的力量。
三十年中中国经济之改变,天翻地覆,即使是写企业史也头绪众多,要有个统领之纲领才行。而此书的选择,是将企业以所有制划分为三个阵营: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包括早年之乡镇企业)、外资企业,然后以此三者之间的兴衰与“博弈”(我很讨厌这个流行经济学词汇)来组织材料。这是个办法,也似乎是唯一可行的办法。但此法也有个缺点,就是对经济中各个sector的覆盖有遗漏,因此也没有从各行业之不同发展模式、经营状况来描述中国经济的轨迹及特性。不过书中对几个最有代表性的行业还是有所涉及,比如家电、保健品、房地产、互联网、电信石油等垄断行业。但也有明显之遗漏,比如我眼下所研究的农业,越来越多的农民现在也在企业中工作,而农业企业对经济之影响亦日重,但因为即使是国内的财经媒体对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这一过程也关心甚少,所以这一行业未进入作者视野。其实,在每章所附之人物传之余,还可再专选一二行业来做专题案例分析,覆盖将更全面,且也可展示出中国经济之另一面。
此书所讲之中国经济史,与我从学术文章中所学倒基本吻合。这一段历史,在出国之前自然是没有从课堂里学过的,但从媒体中倒也多少对主要之事有所知晓。可见英文的社会科学文献对中国改革之研究(尤其是对90年代中期以前)还是到位的,主要变革之轮廓及机理都把握住了。说来大的主题也就那么几个。第一是乡镇企业之发展,好处在于提供了消费品,解决了农业剩余人口,促进农村之城市化与工业化,培育了一批工业企业,但也留下了诸多问题:环境污染、资源浪费、而且因为产权不明,到九十年代,这些企业转型之时都没少折腾。英文文献中对于乡镇企业私有化过程的研究不足。第二个是国有企业的改革,过程曲折,结论简单:一无是处,满盘皆输。我曾经也想做这方面的研究,而且我想我关于国有企业中moral economy的观点也是新颖且有用的,但到九十年代后期,随着这一努力的放弃,和抓大放小政策之实行,这个题目也失去重要性。第三是外资的引入,早期以海外华人投资于低技术、高劳力的小生产为主,后期则是外资对国内资产及市场的大规模侵吞,书中在此一点上之评论,多引黄亚生之研究,也是我所熟悉的。再有就是体制改革的路径与成效,涉及市场化、双轨制、物价改革、私有化、分税制、金融体制、特区制度等。
西方文献中对于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经济的变化,研究的明显不足,几个大事都未见有重要之研究成果出现。而这几个领域也正是我知识缺乏之处,正好从此书中所学良多。首先,股票市场。其次,房地产业的兴起。第三,互联网之兴起。第四,国有企业在抓大放小实行之后,巨型垄断企业的出现,及其迅速成长,以及相关的扶持national champion的政策。第五,与之相连的对中小国有企业的“放”,及因而出现的“国退民进”和产权改革的过程,及后来在股市里的股权分置的改革。第六,外资大财团对中国经济日益加强的控制与渗透。
其实,这本书倒是对我上课最合适的教科书。明年再上这门课,以此为蓝本即可。
另有一感受,就是看完此书之后,对中国经济之发展愈发担忧起来。三十年下来,即便是最好的中国企业,如华为,在研发上之投入无出其右者,而经营效益及管理俱佳,却仍无任何核心技术可言,更不必说家电、电子、汽车等行业了。这实在是个令人费解之处。一个液晶显示屏、空调冰箱的压缩机、汽车的发动机,怎么中国的企业就学不会怎么做呢?要说是体制问题,苏联不一样开发出了最先进的战斗机等军事科技。中国企业的创新及研发能力何以如此落后,不知在管理学文献中是否有人研究。除此之外,外资在中国日益坐大,而国家政策却不知为何,时至今日仍宁可让外资占有市场,也不让民资进入市场。而国家垄断企业已成为市场发展、技术进步之毒瘤,但因其权力巨大,又有政府撑腰,日后只会更加可怕起来。如此下去,中国本土之私营企业,生存空间将愈小,前有国家垄断企业堵、后有跨国公司追,终无法成气候,尤其在高端制造与职业服务领域。唯一有希望的,是既无模糊产权之累、又无灰色创业之原罪、也无国有垄断企业之压迫,且还在竞争中屡屡击败跨国公司的互联网公司。由此下去,中国确实会变成国家(官僚)资本主义与帝国主义之复合体,因而社会之两极化日趋严重、活力日减,而对外依赖性日增,诚可危矣。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1/16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