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读后感900字
《战争与和平》讲述的是拿破仑率军攻打俄国期间的四大贵族家庭的故事。在“战争”和“和平”之间穿插描写。几点感受:
1、交错的叙事方式
上一章还在写为国捐躯的将军士兵,战败后悲壮的皇帝;下一章转而描写从战场归来的战士与家人重逢的狂喜,甜蜜的温情。再下一章又开始描写战争的惨烈与无奈…如此往复…越是这样交错描写,越是体现口里信誓旦旦家国天下的统治者们,不断发动战争,让百姓们越来越远离平淡甜蜜的寻常生活。
2、战争V.S.人的本能
面对生死,什么国家大义、英雄主义,效忠国家,鞠躬尽瘁,都算不得什么。能活着就是胜利。求生欲是人最基本的本能。人在经历过战争、生死、大起大落后,不想再去探求人生的标准、意义,这么宏观又无解的问题,而是“感谢上帝,我还活着。”开始对人生中最细微的事物心存感激—清新的空气、温暖的阳光、微风拂面、鲜花盛开…战争和屠杀会完全毁灭一个人的信仰、对人对世界的信任。让人深度怀疑一切在人类文明教育体系下建立的三观。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张纯如在探访、研究南京大屠杀后,自杀了…
3、人是会变的
尤其是经历过生死、大起大落、大悲大喜的人,因各种遭遇,原本自我建立的一套价值体系,世界观,人生观,全部崩塌了…书中一位男主人公宾艾尔,一开始是“共济会”的成员,思想极端,天天与人争执,强迫别人认同共济会的价值观—认为一切“我对你错”,非要争论个你死我活。你不接受我的观点,我就要用我的智慧,调动所有我所认知的理论、观点,搜罗支持这些观点的证据,直到把你辩倒为止…在经历过战争、人生起落后,宾艾尔体会到不同位置人的心态、价值观,最终体会到人生没有什么绝对,任何事都是相对的。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观点罢了。没必要争论,因为没有标答。
越长大越明白,没有绝对的对错黑白,不同的背景、认知、角度,不同的观点。人成熟的标志是坚持己见的同时,对他人报以尊重与包容。
读到士兵分给饿坏了的士兵粥时,托尔斯泰这样描写:“星星仿佛知道此刻没有人会关注它,于是它们在黑暗的天空中开心地眨着眼睛,彼此低声说着神秘的知心话。 ”大体上,人性的底色是温暖的。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1/16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