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民国社交圈》读后感_900字

《民国社交圈》读后感900字

这本书写的很乱,虽说民国社交圈本来也是挺乱的,但像本书描写的这般没条理和混杂不堪也是醉了,看完竭尽全力也没能记住几个人名,反倒困扰于是书中的各种花边逸事堆砌,综上只好给个low点的评价。
其实所谓社交圈,在我看来,没那么神秘和牛13。构成社交网络的关键在于节点。社交圈子的节点自然是人,对于节点人物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类:
一、有魅力的精神领袖(核心节点)。想形成一个圈子首先必须有人站出来,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小撮人,总之要有吸引光环。形成圈子雏形首先要有亮点让人聚集,这个亮点可以是具体人,也可以是一个概念,但概念总归是要落在个别人或一群人身上予以体现。没有这样的人,都形不成圈子,别说散了。
二、对特定话题理解深刻的内行(信息节点)。闲聊归闲聊,但总要有个方向和氛围,专家就是交流中信息质量的保证,是产生思维火花与碰撞的关键。人类通过沟通相互理解认识,彼此承认。沟通的一个要素就是有意义的信息交换。有一搭没一搭泛泛而谈的地方,聊不出内容,没话说了,自然就散了。
三、积极的活动家(沟通节点)。不管什么圈子,都需要有人来活跃氛围,引出话题,调剂情绪,保持一定的交流频度和热度,同时他们还要接引吸纳新人,加速新人融入,维系老人关系,没了他们的组织,圈子容易各自派系,两两私交;缺乏群体交互,自然容易散。
此外,圈子关系还需考虑两个概念:
“二八原则”:即积极参与者永远只是群体的一小部分,大部分是旁观者;如何调动这些旁观者需要小部分积极分子加以努力。
“邓巴数”,即人类所能维护的社交网络人数上限是148人,其中能保持协作和有效互动的是35人,紧密联系15人;所以圈子过大必然离散,小圈子则由于名额已满无法挤入。与之印证的是,一个大圈子中积极人物大概30出头,彼此间相互熟悉知根知底整日互动的大概十来名,最后圈子核心约莫4、5人。
总而言之,一个健康稳定的社交圈,是由一个或几个人组成凝聚核心,话题专家们构筑信息节点,活动家们串联社交圈的各个成员保持有效互动,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交流体系。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1/16907.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