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评语,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评语,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关于学生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是什么

目前学生评价存在的一个显著问题就是评价功能失调,

过分地强

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激励与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重视

评价结果,

忽视评价过程。

教师、

家长和学生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

排在第几名,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学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有人形象地把现行学生评价比作一个大筛子,

学生被放在筛子上

筛,筛选的结果产生两种人

一种是筛子上面的,即成功者,一种是

筛子下面的,即失败者。

这样,学生评价功能主要是为了甄别,是一

种“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的评价,是以“选拔”为目的。

为此,传统的学生评价比较热衷于排名次、比高低,以此来证明

学生的学习成效。

在这一评价过程中,只有少数所谓“优秀者”能够

体验成功的快乐,获得鼓励,而大多数人则成了

失败者与殉葬品

评价诸葛亮的名句

1、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唐代:李白

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

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

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

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

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

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

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

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荣。

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

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

释义:

东汉末年,群雄纷起,龙争虎斗。

争王图霸之业未立,各自割据称雄。

刘备像汉光武一样一挽汉朝之颓运,得到了孔明这条“卧龙”的辅佐。

诸葛亮在南阳之时,亲自躬耕于陇亩之中。

刘备三顾诸葛亮于卧龙岗茅庐,如鱼之得水,叱咤风云于天下。

诸葛武侯在岷蜀佐助刘备立国,其凌云攻志,直吞咸京。

诸葛亮未显达之时,是谁对他最为赞许呢,就是博陵的崔州平。

我也是一个布衣之士,胸怀报国忧民之情。

在晚年遇到了您二位像崔州平和崔瑗这样的朋友,华发之际同衰共荣。

我们都是寄意于经国济民,结成了兄弟般的朋友。

让我们的友谊像管仲和乐毅一样在历史上千载传名。

2、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唐代: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释义:

诸葛亮大名垂宇宙且万古流芳,他清高的品性真令人无比敬仰。

三分天下是他苦心筹划的结果,他犹如展翅高翔在云霄的鸾凤。

才华超绝与伊尹吕尚难分高下,指挥千军万马非曹参萧何能比。

汉朝的气运已经衰落难以恢复,他意志坚决终因军务繁忙殉职。

3、看璀璨、出师一表,照乾坤、牛斗气常冲。

《八声甘州·读诸葛武侯传》唐代:王质

过隆中、桑柘倚斜阳,禾黍战悲风。

世若无徐庶,更无庞统,沈了英雄。

本计东荆西益,观变取奇功。

转尽青天粟,无路能通。

他日杂耕渭上,忽一星飞堕,万事成空。

使一曹三马,云雨动蛟龙。

看璀璨、出师一表,照乾坤、牛斗气常冲。

千年后,锦城相吊,遇草堂翁。

释义:

经过隆中,斜阳下的桑麻绿油油的,秋风高歌,非常凄凉。

假如世上没有徐庶则一定没有庞统,这些夭折的英雄们。

本来谋划攻取荆门,静静等待他们的战功。

在栗地中转悠了一圈,竟然发现没有了道路。

当年在渭地屯兵的诸葛,忽然一颗彗星降落,他的一切的谋划都成了空谈。

曹氏大权被司马氏家掌握,司马氏集团如蛟龙之逢云雨,顺顺当当地发展壮大。

欣赏出师表这样光彩照人,牛气冲天的作品。

等过了数千年之后,我在草庐旁凭吊,看到堂前有一老翁。

4、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蜀相》唐代: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释义:

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

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三顾茅庐频繁的商论天下大计,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5、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八阵图》唐代: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释义:

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怎样评价小组的合作学习效果 评语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我国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它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

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

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

然而,目前课堂教学

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

我经过一定的学习和观察,认为要想行之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

习,首先应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在此基础之上联系实际提出几点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

过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及评价的研究来探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关 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策略 评价

1.引言

“小组合作学习”于1970年兴起于美国,1980年起在世界范围取得实质性进展,1990年起在我国部分地区和学校进行了实验研究。

小组合作学

习是以3-6人组成的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

它把一个班的学生按照学业成绩、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等因素平均分成若干个“组

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教学过程的所有环节都以小组活动为核心[1]。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能使学生学会怎样与别人合作,同时更有利于

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已被证明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但由于理论研究深度不够、缺乏正确的引导,有些应用只是表面上有“小组合作学习”的

形式,在实质上,却与合作学习的主旨和精髓相去甚远,因而就出现了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误解和误用。

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

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

走进中小学课堂,合作学习似乎成为一种时尚,流于形式的较多。

比如:有些合作小组一

看就知道是为公开课而临时凑合的,在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

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有些小组合作学

习,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前提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小组合作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有些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内容过于

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浪费课堂时间等等。

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如何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上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是我们目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2.1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

综观上述一些问题,究其根源,我认为症结应在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把握欠佳,表面化、形式化的理

解其意义。

因此,在积极提倡小组合作学习之时,我们还应该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

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2]。

对于这个意义的理解,我认为应该有三层含义:第一是小组合作分工学习。

即将某一大问题或大任务分割成一定数量的小问题或小任务,小组成员各自承担一定量的小问题或小任务,在各自完成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

总结。

第二是小组合作讨论学习。

即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最后达成共识,解决问题

第三是小组合作

交流学习。

即针对某一问题,小组成员在各自研究的基础上,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2.2实施时的具体策略

有了对小组合作学习意义的理解,我们就能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开展活动。

但这还只是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学习的前提条件。

针对开头提到的几种情况,要想切实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2.1进行合理的分组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

分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

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

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

(2)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3]。

教师应按

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

的学生。

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3)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

小组成

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

这不仅

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掌握了以上的原则再结合班级和学科的具体特点,在具体实施时可以采用按座次就近组合和以项目为基础的小组组合。

按座次就近组合,就是按

班级正常的座次,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组一般4人左右。

这种合作小组的组合形式,无须将学生分出层次、重新调整座次,因此操作

起来比较简便,且基本具备“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特征。

为更好地实施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突出“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特征,科任教师

可在学期之始与班主任协作,依据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以至社会家庭背等方面的差异来安排学生的座位。

以任务为中心的

小组组合是围绕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按个人兴趣自由进行学习小组的组合,一般以2~6人为宜。

以任务为中心的合作小组的学习目标可

由教师指定,再根据各个小组的具体情况,允许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在难度上有所差异,在学习时间上也可有灵活性。

2.2.2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

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一般来说,

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

材、精心安排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把合作落到实处。

(1)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2)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3)在问题的答案不唯一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启迪,思路得到开阔,训练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但一节课中不宜

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

2.2.3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规则

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

这就

需要教师在每个小组内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

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

任。

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

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

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

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

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2.2.4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积极

地参与活动。

同时还要给学生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

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

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讨论、交流

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交流时间。

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合作的前提是独立,当一个

问题提出,如果学生没有自己的观点,合作就没有基础。

这是导致学生合作时无言以对的原因之一。

2.2.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最有效的合作学习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自发性行为,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而不是只有在老师的要求下才进行的,因此要想在课

上课后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我们可以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通过以下方法来实施。

一、建立长期的合作小组

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使之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学习小组,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举办学习方式专题讲座

在班级中利用一定时间开办学习方式专题讲座,向学生宣传各种先进的学习方式,介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点,一般的操作策略,使学生产

生合作学习的欲望。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

开展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评优,激发学生合作的积极性,逐步将合作学习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品质。

2.2.6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不免有些生疏,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干脆不说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

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成或反对。

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

本的合作技能。

比如:在小组分工学习时,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

在小组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

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

当然我们应该看到,这些技能和品质,是不可能一朝一夕能练成的,我们要有意识地长期培养,潜移默化。

这种长期培养,仅仅依靠课堂的训

练也是远远不够的,应重视学生课后小组合作学习的延伸。

2.2.7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是目前学校积极提倡的有效学习方式,其中自主应该是基础[4]。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几个人合作开办公司,各合作者自己必

须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或能力基础,也就是他们的合作必须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学生的合作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小组成员没有

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他们的合作也是虚无实效的。

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还应重视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

值得一提

的是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功在平常,注意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

2.2.8教师要特别关注合作学习中的弱势群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然而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常看到优生活跃的身影,听到他们独特的见解,俨然成了主角。

后进生总是静静地旁听,成了配角,有的甚至完全成了一个局外人,处于被动地位。

这样学生之间并没有进行真正的合作,不利于全体学生的

全面发展。

因此,教师应特别关注合作中的弱势群体。

首先,在分组时关注弱势群体。

然后在小组讨论、交流时多采用轮流发言的形式,使每

个学生不得不参与思考、讨论。

这样使那些后进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锻炼,不断进步。

2.2.9教师的正确角色定位

在合作教学的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互动的。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及时

地对各种情况进行调控。

刚开始学生接受合作学习的方式是有难度的,他们会觉得头绪杂乱。

由无序变为有序需要教师直接参与到各小组中

对于改进课堂提问或者提高课堂提问的教学效率,有何意见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经常使用的一种相互交流实现教学反馈的方式之一,是教师实施教育与学生完成学习过程的统一。

它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学生积极参与的相互作用过程,也是检查学习、促进思维、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课堂教学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针对有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回答,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科学合理的课堂提问,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又能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师教学效果。

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每个语文老师非常关心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如何把握课堂提问的策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呢

笔者就此做了一些探索,以望与同仁商榷。

一、把握提问时机,适时诱导,提高问的质量。

课堂提问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握提问时机,适时诱导。

在语文教学中,只有精心设计提问,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开讲时提问引入新课,将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过渡或转折时提问,将教材结构和知识系统联系起来;小结归纳时提问,将理解和记忆结合起来;在关键处提问,将兴趣和知识重点结合起来;总结规律时提问,将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培养结合起来。

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的。

(一)重视新课导入时的艺术性,在导入新课时提问,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奥秘的强烈愿望,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好效果。

例如在教《忆读书》时,我就是用提问导入新课。

结合新课内容,我设计了以下问题:那部书籍对你影响最大

你最喜欢那位作家

讲给大家听听。

这些都为新授内容作了铺垫,由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既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也符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把新旧知识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排除学生理解的障碍,为新课的教学创造条件。

(二)过渡处提问,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突出学习的整体性。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如果教师的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就能使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连贯地表现为等待、探索和行动。

在教学中,我利用现有知识,结合已学知识,注意知识点的衔接,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

比如在教学余光中的《乡愁》时,在教完本课朗读后,要过渡到第二部分理解诗文的教学,我设计了以下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乡愁

乡愁中作者要表达那些思想情感

作者又是通过那些意象来写这种情感的

根据前面设计的问题让学生逐一回答,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三)突出重点时提问,以问题为主线,联系拓展教学内容。

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如果对多项教学内容平均使用力量,就会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什么也抓不住的现象。

教学时,教师在教学内容中找出重点针对性的设计问题。

例如教学《犟龟》时,本课的重点是课题的理解,针对这个重点我设计了两个问题:1.犟龟的犟表现在那些地方

2.犟龟的犟有没有意义

为什么

要求学生尝试探究。

突出重点,联系生活,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起到整体理解课文的效果。

(四)化解难点时提问,化难为易,化繁为简,铺设学习桥梁。

教学时,教师应该找出教学难点,为它设计出相应的教学环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化解难点,降低教学难度,帮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如教学《白杨礼赞》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从理解、操练到掌握,可以设计以下题:1.礼赞一词怎么理解

2.课文是从那些方面赞美白杨树

如何礼赞白杨树的

3.作者为什么要礼赞白杨树

这样,通过教师提问和学生研讨等多种形式,引起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逐步化解教学难点。

(五)从“空白点”切入,设计问题,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由于表达的需要,不少课文往往留有“空白点”,或是在课文中,蕴含丰富的内涵,或是在课文的结尾,言尽而意未穷。

教学时,抓住这些“空白点”设置疑问,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充实课文内容,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例如学习古诗《十五从军征》,诗文首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时,教师追问学生“从十五岁到八十岁,期间会有怎样的军旅遭遇呢,联系时代,发挥想象,写一段话详细的替老兵诉说他的经历”。

可以利用这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二、把握课堂提问设计顺序,优化教学环节,有效提高教学效益。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提问应按照教材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思维发展规律、心理发展规律和语文教学规律,环环相扣设置问题,层层剥笋解决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逐步提高。

哪些地方需要提问,提问什么,怎样问,抽那类学生答问,什么时间提问等等,都应同其它教法结合起来通盘考虑,事先设计好,才能做到有序有效。

(一)提问要有一定的坡度和层次。

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进行课堂提问,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认知的新高度,最终达到“跳起来摘桃子”的理想境界。

如讲述《变色龙》一课,教师提问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学生答:\"善变。

接着问:\"善变的明显特点是什么?回答:\"变得快,对狗的态度先后变了5次。

教师接着问:\"奥楚蔑洛夫'善变',但万变不离其宗,这'宗'是什么呢?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奴才本质。

最后教师提出什么因素促使\"变色龙\"一变再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变色龙\"这一形象?经过短暂讨论,学生回答出\"左右奥楚蔑洛夫反复无常的因素是将军的威势。

教师点拨作者讽刺的锋芒指向一般灵魂卑劣的'变色龙\",而且也指向造成这种社会病态的根源—沙皇专制的反动统治。

这种提问有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力。

(二)提问要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铺设路桥,引领学生分析实质。

学生的思维水平是按照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顺序依次发展的。

教师课堂提问设计应该遵循这一规律,深入挖掘其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的思维水平不断向高一级水平发展。

如果教师只引导学生抓住课文语言文字的表层意义,而不能使之透过表层意义深入领会其本质,那么,学生的认识永远是肤浅的。

如教学《范进中举》(吴敬梓)时,老师先问:“‘中举’是什么意思

帮助学生弄清词义后,进一步设问:“范进中举前为什么不会做活呢

这一问题开始触及实质,但还可以在课文中找出原句回答,体现不出学生思维的过程。

于是再问:“范进中举后仍然不会做事

可他不愁吃不愁穿,也不愁住。

这又说明了什么

这样,问题层层拓展,步步深入,由现象到本质,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文章的主旨。

(三)提问要由点及面,才能有效达到教学目标。

即教师抓住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要点设问,然后扩散开去,提出一系列问题,形成提问系统,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进行深层的思索,这样,由一点而及全面,启发学生深人理解课文内容。

如针对《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一讽一谏,加以引申,展开问题,就会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解决教学难题。

(四)提问要富有创造性,引领学生发现、探究、创造,开发思维。

课堂问题的设计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反应,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

创造性的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品质。

尽量设计开放式的问题,使之带有一定得假设性,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思考、研究,使其产生多向联想,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在教学《卖油翁》这个故事时,我启发学生道:“大家知道康肃公的笑吗

怎么理解这个笑呢?这下学生的思维就像决堤的洪水一发而不可收了。

大家讨论结果,答案不唯一。

这样的提问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完成了教学目标,实现了课堂的有效教学目的。

三、把握课堂提问的技巧,提高提问水平和教学效率。

在我们的课堂上,有时师生之间问答频率很高,讨论也很积极,其实,这只是形式上的互动,无效问题多,看似热闹,教学结果却很低。

一个理想的课堂提问应该具备三个特点:问题形式自然简明,文字叙述一目了然;问题内涵隽永丰富,能充分体现本质特征;问题难度适中,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每堂课的问题设计都要有广度、深度、坡度,要面向全体学生。

问题过难或过易,都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教师只有掌握课堂提问技巧,才能使课堂提问收到最佳效果,才会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提问作为一种教学艺术,应该怎样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呢

(一)提问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使提问恰到好处,为教学穿针引线,产生直接的效果,同时体现因材施教和面向全体的教学原则。

首先,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

教师提问是为教学要求服务的。

教学前教师就要设想提问的明确目标:为引出新课

为前后联系

为突出重点

为突破难点

为引起学生兴趣

为引起学生争论

为促使学生思维

为总结归纳

等等。

要尽可能剔除可有可无、目标模糊的提问,保留目标明确、有实际意义的提问。

其次,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

一方面,提问要紧扣教材,把握住重难点,有的放矢。

教材的重难点,是教学的主导方面。

在重难点上发问,在关键段落、关键字句上发问,在突出教材结构的关结点上发问,就抓住了主要矛盾。

另一方面,要针对学生实际。

对不同基础的学生、不同性格的学生、男生和女生,都应有所区别,因人而异。

对优生,提问内容要难些,要求应高一些,使其自感不足,有一定压力;对基础较差学生,提问内容要相对易些,还要适当时给以引导和补充,使其增强信心;对性格内向而又胆怯的学生,不仅要考虑提问场合,还要注意提问方式;对女学生,更要在生理、心理和个性上与男学生加以区别。

(二)提问要适度适时并留有时间,促使思考,便于探讨和交流,体现量力性教学原则。

适度就是问题提得要准,要富有启发性,要根据具体内容提出,难易要适中,与学生的认识水平相当,不贪大求全,以多数学生经过思考能正确答出为宜。

控制难度要考虑三个因素:切合学生的知识基础;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考虑问题的解答距。

要防止浅易—缺乏引力,索然无味,学生容易脱口而答,无法引起思考,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不利;要防止偏深—抓不住重点,纠缠枝节,高不可攀,“听”而生畏,造成心理压力,效果适得其反;要防止空远—内容空泛,无从下手,九曲回肠,如入云雾,无法把握,耗时无益。

适度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取得成功就能增强学习信心,保持对学习知识的兴趣。

适时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提问要选择合适的时机,使教学灵活有效。

如教学一开始,学生学习情绪需要激发调动时,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问题来导入;在研究探讨新知识的时候,教师要精心设计有代表性,能突出重点的问题;在学生思维受阻,学习出现盲区或者思维出现阻碍时,教师及时以问题加以引导启发;在思维活动暂停的状态或满足时,教师提出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启示学生探索和研究等。

当然,教师要恰到好处地掌握提问的频率,使问题的设置疏密相间,多少有量。

教师提问后,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只有经过充分思考,才能回答所提问题。

若题目难度过大,可安排学生讨论后回答,也可以分解为阶梯式的问题,逐一提问。

(三)提问要注意引导和控制学情,学会灵活变通。

比如有些问题提出后,学生难以下手,出现“冷场”局面时,如果教师能灵活地变通一下提问的角度,就会收到曲异同工的教学效果。

如我在讲《小桔灯》一课时,最后总结时,我提出如下问题:“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体现在她的哪些方面

这个问题表面上显得宽了些、太笼统,学生无所适从,出现了一时的冷场。

我马上从另一个角度再次提问:“请同学们在小姑娘的语言、动作、行为中找出她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来。

课堂上顿时活了起来。

可见教师课堂中灵活变通提问是极具科学内涵的。

实践表明,只有注意引导和控制并巧妙的提问,才能使学生成为知识的研究者和发现者,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才会得到培养,才能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发挥而又不过头,才能使讨论争辩的问题展得开而又收得拢,从而收到好的教堂效果。

(四)做好课堂提问评价,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多肯定、少否定,多表扬、少批评;不能有任何看不起的表现,更不能妄加全盘否定和讽刺;对有创造性的见解,要给予赞扬和鼓励。

当学生回答完问题以后,教师应以不同的方式评价学生回答的情况。

如重复学生的答案;追问学生回答过程中不明确的要点;纠正答案中的错误内容;根据学生回答的情

写作类课堂关键问题的解决策略怎样解决学生\"写好\"的问题

一、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作文拘泥于形式学生不想写由于教师对学生的不足,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学生缺乏表达的欲望。

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

命题作文大大的抹杀了儿童的创造性,学生写出的作文没有个性差异千篇一律。

作文题目与现实生活脱节,学生缺乏经验和兴趣找不到了写作的原动力。

学生们经常是为了写作文而写作文,而并非有感而发自己想写学生没有写作的的原动力。

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经常听到学生抱怨“又写作文我不想写啊”、“我对这个题目不感兴趣换个题目嘛”、“我没有参加过这个活动写不出来等这些都是原因的真实写照。

二、与实际脱节学生不知道写什么,在教学中教师过分强调范文的作用、过高要求学生学生为了交出老师满意的文章而过度模仿不知道自己该写什么。

作文题目与生活联系不强,学生找不到作文与生活的连接点。

明明学生没有做过的事情非得要学生写,学生自然不知道写什么。

教师给学生的压力太大,总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要求学生不尊重学生的想法,学生不敢说真话不知道写什么才符合教师要求。

三、学生自身能力不足,不知道怎么写。

老师教给学生的方法理论化太强,很多写作的方法对于学生过于抽象,学生理解有限不知道怎么写。

学生也不能做到细心观察并及时记录自己观察到的事物。

在课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合理渗透写作的方法。

学生的年龄尚小,还在汉字识别人的积累阶段,课外阅读量比较少,本身词汇和语言积累量不足,这大大制约了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方式。

四、忽略作文的修改环节。

作文写不好传统的作文教学向来是“学生作文教师改”学生的学习活动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基本上是“奉命作文”写完交给教师就了事。

教师发下作文后大多数学生仅是看看分数并不重视教师的评语缺乏学习积极性忽视自己在学习上的主体性认为,改作文时老师的事情没有兴趣自改作文。

每一篇好的文章都是经过反复锤炼而成的,对作文的修改环节重视程度不够的后果,就是文章写不好。

教师教给学生的方法不系统或难以理解学生不能理解到修改的真谛,导致对作文的修改不到位。

学生自改作文能力也有限,学生的作文水平毕竟不高。

如果没有辞藻的积累是很难将文章改好的。

有时候即使改了在改的过程中未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集体力量,也不能提高修改的效率。

对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一〉、精心地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解决学生“想写”的问题作文教学难就难难在学生对作文没有原始的兴趣,“妇难为无米之炊”觉得没有什么可写。

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显得尤为重要。

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的形式方法多种多样。

1.让学生回归天性感受生活点燃

记得有位老师曾经说过“当顺应孩子的天性来教学的时候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

因此作文教 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让写作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

有了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因而要重视作文前的指导,极力反对那种作文前“无所作为”而临到“写”时才唠叨什么命题、中心、选材、构思之类。

这导致学生的写作非常的程序化很僵硬,自己没有施展的空间。

对学生的语文学业水平进行评价,有哪些方法

(一)评价主要内容

(1)知识技能(一要体现学科特色,二要体现学科整体,三要重视命题研究)

(2)学习能力: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能够结合所学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3)学习态度: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态度对学习效率、学习方式、速度和最终的学习质量有显著的影响。

(4)学习兴趣:兴趣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动力,要从各方面想办法加以提高,通过评价策略的使用把潜在的学习能力发挥出来。

(5)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学习者内部认知需求的积极表现。

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将落实创新教育的根本途径,对问题意识的评价还可以引导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灵活评价形式

1、在低年级实行评价策略

小学低年级儿童,刚进入学习生活,需要有一个心理适应阶段。

在这一阶段要想办法让他们喜欢学习、接纳学习。

(1)低年级的学业评价应该成为儿童体验学习成功的机会,可尝试实施模糊评价。

可以用“很好”“可以”“再努力”几个词语或者“小火炬”、“笑脸”、“五星”、“红旗”、“红花”等标志来评价学生的学习、习惯、品德等行为。

单元检测,期末考试则可使用“棒极了”、“继续努力”等卷面评价语。

期末应采用创设宽松氛围的游艺式,尊重差异的分项式,突出主体的自测式等对各个学科进行多种形式的考试,帮助孩子通过考试尝试最初学业成功的乐趣。

(2)开展小组竞赛培养好习惯的养成。

如课前准备,坐姿活动结束等都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班级擂台赛,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展,使学生自觉养成好的习惯。

(3)用肢体语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低年级可以通过鼓掌给学生奖励,用一个微笑、点头表情、一个大拇指的称赞、一个抚摸的安慰来给学生肯定或鼓励。

2、在中、高年级实施“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两部分”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评价,并通过评价来影响学习过程。

它是建立在事实判断基础上的评价,因而它具有评价的差异性、针对性和即时性,它能及时地给学生提出改进的建议和发展方向。

形成性评价主要采用几种形式

(1)课堂表现评价:根据不同年级的年龄特点制定各年级的评价要素,形成有特色的评价单,评价侧重有利于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评价内容包括课前学具准备、课堂表现、学习态度、探究合作等。

评价方法可采取学科教师跟踪指导恰当的进行及时评价和延时评价等。

通过课堂观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给学生以鼓励、指导和调整。

关注学习兴趣、参与学习状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策略,方法的独特性,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想像的丰富性;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

建立“红花档案”,通过“红花”小粘贴奖励卡等给予评价。

实行周积累,月小结,学期奖励的策略

(2)作业评价:作业评价仅限于有作业要求的学科。

评价侧重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部分教师可以尝试实施三级评价方法,即学生自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

低年级教师采取小图标,中高年级实施等级和评语(指导性评语和激励性评语等。

即采取星级制、等级制、评语制等30%作业要有评语评价方式等。

自评包括:评价内容根据学生每天按时、主动完成作业情况、书写的整洁度、正确率、作业完成的速度以及及时进行订正等情况进行评价。

书写的整洁度,作业量完成情况,写作业时的态度等。

(每一项用一颗星,或一个等级表示)师评包括:书写整洁度,完成作业量,正确率,速度。

如何评价新闻

新闻评论怎么写

三、新闻评论的格式写法

新闻评论的文体结构与其他新闻文体相比基本是一致的,它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四个部分,而在具体写作新闻评论时,各个构成部分又有其独特的写法。

1.引人注意的标题新闻评论的标题既可以标明论题的对象和范围,也可以直接提出评论的观点和主旨;总的要求是生动活泼、言简意赅,使标题成为引人耳目的招牌。

首先,要巧用动词,强化动词在评论标题中的动态感和鲜活感。

2005年 11月4日《经济日报》的评论《扬起企业品牌之帆》,这篇评论的标题用动词\"扬起\",既揭示出我国目前实施自主品牌的必要性,也展现了我国企业界创新品牌的信心与决心,给人以昂扬向上的感觉。

其次,恰当使用修辞手段,以修辞的特有效果构成评论标题的生动形象而又耐人寻味。

2005年8月23日《人民日报》的评论标题是《匹夫不可夺志国难见气节》,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段。

最后,要合理调动句式,肯定式陈述句的标题使观点的揭示更加显豁而又鲜明;否定式陈述句的标题能够直接给受众一个非常坦率的态度;疑问句式的标题使受众始终带着一种特定的悬念去思考。

《文化产业呼唤\"中国创造\"》,其标题运用肯定式陈述句,非常鲜明地揭示了媒体所要表达的一种态度和观点;《不该误读\"平民医院,')),虽用表面否定的句式却表达了非常干脆的态度;《洋教材冲击了我们什么

这一个带着问号的标题首先就会给受众留下悬念:谁在用洋教材

到底怎么回事

带着种种谜团就会循文找答案了。

依据评论的思想内容,善于调动不同的句式,能够造成一种特有的情感效果。

评论的标题写作方法不止这些。

只要能吸引受众、揭示评论的思想内容,就是好的评论标题。

新闻评论标题的写作原则追求有个性、有创新,这样的评论标题才更具魅力。

2.富有悬念的导语新闻评论的导语,即开头部分、引论部分。

导语的设计应始终以受众为着眼点,总的要求是:要把最能吸引受众兴趣、最能引起受众关注的事实、观点或问题放在前面。

(1)开门见山,提出论题。

就是在新闻评论的开头直截了当地把评论的话题方向和大致内容交给受众,使受众在阅读或观看时能够有一个明确的针对性和方向性。

2005年10月27日《人民日报》的评论《教科书循环使用:有喜亦有忧》,开头是:\"中小学生教科书循环使用在山东部分地区学校终于成为现实,教科书究竟怎样循环,它的意义何在

为何总是'叫好不叫座'

日前,记者在山东进行了采访。

开篇提出的论题是教科书循环使用,而具体问题有哪些呢

作者设下了三个连续性的疑问作为悬念,使受众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去关注问题的前因后果。

(2)开宗明义,表明观点。

这种导语方式,就是在新闻评论的开头首先把评论者的观点或结论告诉受众。

这样,使受众顺着评论者的观点,演绎作品的思想内容,在观点明确的前提下寻求论据的翔实有力。

2005年12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的评论《多党合作与构建和谐社会》,开头就直接提出了中心论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

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应不断加深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意义的认识,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3)新闻事件,引出论题。

以新闻事件为由头,简要叙述该事件的经过或特点,引出下文。

有时,事件在开头部分只是作为一个由头而已,由此引出论题;有时,事件本身也是整篇评论评议的主体。

评论《洋教材冲击了我们什

其导语就是以一个简要的新闻事件作为评论由头的:\"近日在北京举行的小学科学教育国际研讨会上决定,明年秋季,浙江省慈溪市实验小学一年级新生要试用美国版本的科学教材,这所学校也将成为全国10所试用的实验学校之一。

浙江省慈溪市实验小学一年级新生要试用美国版本的科学教材,这只是个话题引人的由头和论题的切人点,而在正文中并没有仅仅论述这所小学使用美国版教材的情况。

新闻事件开头,新闻性更强,故事性也较强,容易促发受众的兴奋点,以吸引受众对事件及相关话题的关注。

(4)交代背景,说明动因。

在新闻评论的开头部分,先交代一下与评论话题相关的背景情况,能够从新闻事件的背后揭示出评论本身的现实意义。

评论《扬起企业品牌之帆》,其开头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激烈的市场竞争犹如波涛汹涌的大海,只有一支承载着坚实的创新能力和扎实的知名品牌的强势企业舰队,才能够展示国家竞争力、展示民族形象、展示经济实力,才能够乘风破浪,立足国内,走向世界;也只有拥有这样一个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研发能力的优势品牌企业方阵,才能尽显国家的昌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一段作为导语,第一句就交代了目前企业品牌竞争的宏观背景,即经济全球化、科技日新月异、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本身也就蕴含了评论内容的意义和价值。

(5)树起\"靶子\",各个击破。

在批驳性新闻评论中,导语的开头可以先描述一种现象或摆出要驳论的对象,尽管导语中暂且不点破大机,但本论部分的系统论证做好了准备。

2005年1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陈家兴的评论《为官本来就不易》,开头就先简要列出现象、树起下文批驳的靶子:\"最近,深圳市决定,在全市掀起'责任风暴',实施'治庸计划夕。

这一举措直指干部履职存在的突出问题,旨在提高干部的执政能力。

乍一看去,这一段提法并没有什么毛病,提高干部执政能力是千真万确的事情,但下文从\"官不好当\"、\"无功就是过\"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指出了\"责任风暴\"和\"治庸计划\"所存在的种种漏洞。

靶子,终究不是铜墙铁壁,抓住了要害处、有的放矢,就会破绽百出。

这样的开头,使受众逐渐从错误的或模棱两可的现象和认识中走出来,使正确的观点渐渐浮出水面。

(6)引经据典,营造氛围。

在新闻评论的开头部分,恰当采取引用的手法,通过引经据典,将生动活泼的氛围带到评论之中,使受众在特有的氛围中感受评论的思想内容、理解评论者所要阐明的观点。

2005年12月12日的\"焦点访谈\"节目《变\"相马\"为\"赛马\"》,其开头就引用了\"相马\"和\"赛马\"的典故,并对新闻事件先作简要的解说。

恰当地运用典故,使评论本身不仅通俗易懂,而且使行文生动有趣、令人赏心悦目。

3.严谨而曲折的主体评论的主体就是本论部分,它担负着承上启下、组织论据证明论点的任务。

主体写作要求做到既要结构严谨,又要曲折生动。

(1)结构严谨。

结构严谨对于新闻评论来说,在论证的过程中应科学合理地组织好材料、安排好层次结构。

常见的有以下三种结构方式:

①并列式。

就是先提出总论点,再从不同方面论证总论点的结构方式,这里的\"不同方面\"是由若干个分论点来体现的,不同分论点所统率的各个部分之间是平行并列的关系。

例文7一3一1《微笑,并保持微笑》,主体部分用三个分论点作为小标题,分别是:\"医生的微笑是一种坚定\"、\"患者的微笑是一种信心\"、\"大家的微笑是一种平静。

这三个小标题从内容上说彼此之间构成一种并列关系,三种微笑在特定的背景下缺一不可。

②递进式。

这是一种由表及里、由浅人深的结构方式。

它要求对论题逐层剖析、层层说理,层次之间环环相扣、逐步深化,使论述透彻而深刻。

评论《不该误读\"平民医院,'))的主体由两个层次构成,一是老百姓对\"平民医院\"的错误理解,二是一些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对\"平民医院\"的误读。

哪个程度更为严重呢

该评论指出:\"百姓们对'平民医院'的误读,是对眼下'公立医院'就医门槛过高的无奈\",而一些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也会误读\"平民医院\",只能说明\"政府服务功能的缺位\",而后者也是评论者在文中所要着重阐明的重点内容。

可见,前后两个层次之间形成一种必然的逐层递进的关系。

③对比式。

就是主体部分的事实材料及其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是相互对照的,通过对比的手述论题和观点,有力地证实某一论点的正确或谬误。

2005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发表的《在磨砺中成长》,主体部分在重点叙述洪战辉自强不息、顽强奋斗的先进事迹,评价其崇高的道德品质的同时,也对目前一些大学生消极无为的思想和言行做了边述边评。

这恰恰与洪战辉的思想行为形成鲜明对比,并使这篇论文的主体内部构成对照的关系。

(2)曲折生动。

所谓曲折生动,是指评论的主体安排应该呈现出正正反反、起起伏伏的结构,要有疑问、有辩论,有迁回、有悬念,使论证的过程能充分调动起受众的情感心理。

评论《扬起企业品牌之帆》卞体部分的前两个层次先从值得称道的方面肯定了我国一些企业品牌自主创新的影响力和\"老字号\"企业品牌所赋予的时代内涵,提出了创造知名品牌、推进品牌战略的重要意义。

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指出目前我国在自主品牌创新方面的种种缺陷与困境:\"中国可谓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但却不是'制造强国'。

看到了困难与不足,我们该

拿出什么样的态度与行动呢

文章又明确提出:\"我国企业成长不但要有量的

增长,更要有质的突破。

下文便又结合这一观点,从\"必须着力自主创新大力培育企业自主品牌\"、\"营造良好的创立自主品牌的社会环境\"两大方面论述自主品牌的培育、创立与氛围的营造。

这是评论者提出的解决策略,这一策略能否实施

评论者并没有顺水推舟地去写,而是审慎地提出:\"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培育自主品牌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无论是政策配套、资金支持、产学研协作,还是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和完善,我们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总之,从这篇例文的主体构成L看,行文虽流畅自然,但仍不失波澜起伏、曲折生动。

4.耐人寻味的结尾新闻评论的结尾是对全文的自然收束,要简明精辟、自然流畅。

新闻评论写作既不能虎头蛇尾,也不能画蛇添足。

选择什么样的结尾方式,必须根据评论的思想内容和论证的需要。

通常情况下,新闻评论的结尾方式主要有总结式、点睛式、展望式。

(1)总结式。

就是结合上文的评述内容总结一下全文,以加深受众对全篇评论的总体印象。

《在磨砺中成长》的结尾是:\"近日,教育部发出通知,号召广大学生向洪战辉学习。

洪战辉的道德修养和意志品质,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崭新精神风貌,他身上可以学习的东西很多,其中如何面对挫折和苦难,应该成为青年特别是青年学子重点学习的必修课。

这个结尾就是针对上文的详细述评所作的概括总结,这一总结无疑对新闻当事人及其事件起看强化的作用。

(2)点睛式。

就是卒章显志、画龙点睛。

有人说,新闻评论就是画龙点睛的文章。

它的\"睛\"有时并不在脸上,而在尾巴上。

而这种点睛之笔,或者是在结尾处明确观点,或者是对主体内容的突出与深化。

(3)展望式。

就是在结尾针对上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做承前启后的预测、展望或号召。

评论《文化产业呼唤\"中国创造邹,其结尾就是一种展望式的收束:\"两个星期以前,神舟六号在浩瀚的宇宙空间中写下了雄壮的'中国创造',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高新科技与自主研发的实力。

今天,文化产业的崛起也期待着更多的'中国创造'。

当然,文无定法。

新闻评论的结尾也是要依据论题本身的特点及布局谋篇的需要来收尾的,要因文制宜,切不可照搬套用。

实习单位鉴定与成绩评定怎么写

该实习生在实习期间,表现出强烈的敬业精神,深厚的专业思想和良好的师德。

实习态度极其认真,工作积极、细心、踏实,能虚心接受指导,较好地掌握运用管理方法与技巧。

全身心投入班级管理。

能较快地熟悉班情,独立妥善处理班级日常事物。

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特别注意了学生的个别教育,效果良好,班级各项考核均居年级首位。

因此深受学生爱戴。

被师生一致认为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实习班主任。

自主学习简要描述评价

(1)在参与意向方面,学习者能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进度。

(2)在学习策略方面,学习这拥有积极的心态和符合自身特点的个性化的思考策略,乐于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3)在情感投入方面,自主学习这的学习驱动力来源于自身,并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在自我调节方面,自主学习者有较强的自我调空能力,在认知活动中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新的变化。

五年级学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学业水平

五年级学段的学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学业水平

要通过评价让他们看到自己的特长,体验成功的快乐,进而激发其学习的动力。

1.全面性原则。

学业评价涵盖所有学科。

2.评价过程动态化原则。

不仅关注评价结果,更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与发展;鼓励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使评价实施日常化、通俗化。

4、多元评价原则。

将学生的自评、学生之间的互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三者结合起来,及小组评价有机结合。

自评从学生自省出发,使学生认识自我;同伴互评从欣赏同伴开始,使学生他们学会客观评价;师评从珍爱每一个生命开始,使教师学会尊重理解;小组评从合作精神开始,使他们学会自律。

使学生能客观、全面了解自己,体验成功的喜悦,看到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5、评价“工具”自主研发原则。

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放手让教师研发评价的策略方法,并且把好的做法搭建平台在学校推广。

6、个体差异原则。

对不同的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充分挖掘学生的多元智能,对学有所长的学生要淡发某一方面所表现的不充及学习知识方面的薄弱。

要通过评价让他们看到自己的特长,体验成功的快乐,进而激发其学习的动力。

学业水平评价的内容及办法(一)评价主要内容(1)知识技能(一要体现学科特色,二要体现学科整体,三要重视命题研究)(2)学习能力: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能够结合所学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3)学习态度: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态度对学习效率、学习方式、速度和最终的学习质量有显著的影响。

(4)学习兴趣:兴趣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动力,要从各方面想办法加以提高,通过评价策略的使用把潜在的学习能力发挥出来。

(5)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学习者内部认知需求的积极表现。

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将落实创新教育的根本途径,对问题意识的评价还可以引导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灵活评价形式1、在低年级实行评价策略小学低年级儿童,刚进入学习生活,需要有一个心理适应阶段。

在这一阶段要想办法让他们喜欢学习、接纳学习。

(1)低年级的学业评价应该成为儿童体验学习成功的机会,可尝试实施模糊评价。

可以用“很好”“可以”“再努力”几个词语或者“小火炬”、“笑脸”、“五星”、“红旗”、“红花”等标志来评价学生的学习、习惯、品德等行为。

单元检测,期末考试则可使用“棒极了”、“继续努力”等卷面评价语。

期末应采用创设宽松氛围的游艺式,尊重差异的分项式,突出主体的自测式等对各个学科进行多种形式的考试,帮助孩子通过考试尝试最初学业成功的乐趣。

(2)开展小组竞赛培养好习惯的养成。

如课前准备,坐姿活动结束等都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班级擂台赛,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展,使学生自觉养成好的习惯。

(3)用肢体语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低年级可以通过鼓掌给学生奖励,用一个微笑、点头表情、一个大拇指的称赞、一个抚摸的安慰来给学生肯定或鼓励。

2、在中、高年级实施“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两部分”形成性评价是对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评价,并通过评价来影响学习过程。

它是建立在事实判断基础上的评价,因而它具有评价的差异性、针对性和即时性,它能及时地给学生提出改进的建议和发展方向。

形成性评价主要采用几种形式(1)课堂表现评价:根据不同年级的年龄特点制定各年级的评价要素,形成有特色的评价单,评价侧重有利于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评价内容包括课前学具准备、课堂表现、学习态度、探究合作等。

评价方法可采取学科教师跟踪指导恰当的进行及时评价和延时评价等。

通过课堂观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给学生以鼓励、指导和调整。

关注学习兴趣、参与学习状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策略,方法的独特性,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想像的丰富性;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

建立“红花档案”,通过“红花”小粘贴奖励卡等给予评价。

实行周积累,月小结,学期奖励的策略

(2)作业评价:作业评价仅限于有作业要求的学科。

评价侧重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部分教师可以尝试实施三级评价方法,即学生自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

低年级教师采取小图标,中高年级实施等级和评语(指导性评语和激励性评语等。

即采取星级制、等级制、评语制等30%作业要有评语评价方式等。

自评包括:评价内容根据学生每天按时、主动完成作业情况、书写的整洁度、正确率、作业完成的速度以及及时进行订正等情况进行评价。

书写的整洁度,作业量完成情况,写作业时的态度等。

(每一项用一颗星,或一个等级表示)师评包括:书写整洁度,完成作业量,正确率,速度。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1/169591.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