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我们仨》读后感_2100字

《我们仨》读后感2100字

【不念过往,不惧将来】——《我们仨》读后感

作者:杨绛

其实,说来惭愧,关于杨绛先生,我了解的很少。这样说吧,对于国内一些德高望重受崇敬的作家,我了解的真的不深,这也恰巧暴露了自己读书的一个重大不足,我还需要重新规划一下自己的读书计划调整一下要读的书单。

计划读《我们仨》是受男朋友影响,其实是自己翻看他空间的时候看到他发的说说了,据说,想要了解一个人就去看他走过的路看过的书爱过的人。他走过的路他经历的故事他自然会跟我讲,他看过的书我会结合自己的喜好努力跟上他的脚步,至于...他爱过的人,那就算了,我也只是一个女生,虽然我很好奇,很好奇她曾经呵护的女孩儿该是多么的优秀,他不想说我也就不问了,过往不念,现在以及未来,我想陪他一起走。

「Part 1」男朋友的文字

2016-05-25

杨绛先生逝世了……

还记得读《谈艺录》的时候感受是多么深刻,还记得初中抄写10遍的《老王》,还记得《我们仨》中的生离死别,相濡以沫,阴阳相隔,天上人间。遗憾的是至今以为懒惰还没看过《洗澡》,遗憾的是也许再也没有您这样淡然优雅,宠辱不惊的人了,但是今天您终于可以去陪钱先生了。再见,my godness!

你的问题在于读书太少,却想的太多。

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就绝对是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于普通人。所以,关键还在于自己。

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

我和谁对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Part 2」读完我想说

读完这本书,万千思绪在心头,然而却不知该如何下笔,啊,一瞬间仿佛词穷了。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不清楚自己要写些什么,满满的感动、温馨、长情..每一件平淡的小事中都填满了爱与留恋,文中没有出现孤独这一字眼,只是将一个人来怀念“我们仨”的那份孤独揉碎了散布在字里行间。

这本书分三部分,第一部 我们俩老了;第二部 我们仨失散了;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在古驿道上的相聚和相失,关于“开会”“船”“客栈”,看了一个书友说在徐艳玲写的学术文章《万里长梦话凄凉》中有记载和解释再次引用一下:1994年7月30日,钱钟书住院到1998年12月19日去世,爱女钱媛是1996年1月18日住院到1997年3月4日去世,这一过程中发生的事情,而《我们仨》中的钱钟书被一辆接走是去北京医院,开会,实际是住院,船,是钱钟书在北京医院住院的病房,号头311,是病房的房间号。客栈是指三里河寓所,在船上一天天漂移,是指钱钟书病情很重,一天天走向人生终点,探视时,太阳照在前舱就得离开,其实是作者每天上午探视,下午回家做彼此的食粮(钱钟书又不能进食),作者每晚在客栈做梦的内容,是钱媛每晚和她通电话讲述的实际情况,“万里长梦”是指钱钟书住院共计1600天,杨绛说“我做了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儿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

第三部分写的就是“我们仨”的一些生活经历和琐事,平淡、真实、感动。在那个年代,在那个“从前慢”的年代从一而终不忘初心,而我们这个年代呢,在现在这个不再车马、不再书信、不再一生只爱一个人的年代,从一而终的爱情故事该是少之又少的吧。爱情更多的是平淡的陪伴吧,钱锺书虽然遭厄运播弄,却觉得一家人同甘共苦,胜于别离,他发愿说:“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其实,我对爱情要求的并不多,也就如此吧,同甘苦、共进退。然而现在的爱情都露骨的现实,真的有时候就在想要是自己活在以前的那个年代会如何呢?可是没有如果呀,也告诉自己不要那么悲观......

特别喜欢描写女儿钱媛小时候的那部分,特别温馨,钱媛和钱钟书先生一样记忆力极强,看书“过目不忘”学习能力强,在看到那段“她从小听到的语言,父母讲的是无锡话,客人讲国语,“对门太太”语,轮船上更是嘈杂,她不知该怎么说话。但是没过多久,她听了清一色的无锡话,很快也学会了说无锡话。”就感慨孩子幼时接触的环境和教育是多么重要,这一点和龙应台在写《孩子你慢慢来》很像,龙应台的儿子安德烈在小的时候也是会多种语言,安安很会四国的语言,说出来的话一般人不懂,因为是含了四种不同语种的句子。印象深刻的还有在钱媛小时候不识字的时候坐在小表姐对面,记住的都是倒字。还有很温馨的就是一家三口坐在家里看书,这个氛围着实让人羡慕“她看到我们看书,就来抢我们的书。我们为她买一只高凳,买一本大书——丁尼生(Alfred Tennyson)的全集,字小书大,没人要,很便宜。她坐在高凳里,前面摊一本大书,手里拿一支铅笔,学我们的样,一面看书一面在书上乱画。”温馨、和谐真好!

书中平淡生活中蕴含温情,不移、不易、不离、不弃......

杨绛先生真正令人敬佩的是:走过战争与动荡,在长达一百年的时间里始终保持不争不慌的状态。正如她自己所阐述: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在年轻时认真经历生命的历练,方能在岁月中优雅地老去。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念过往,不畏将来”这是一种境界。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1/17699.html

猜你喜欢